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缺少对批评自身的反思,阻碍了文艺批评的发展。 B.文艺批评的锋芒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和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 C.文艺批评家们放弃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推动了文艺的多元化发展。 D.要从根本上清除文艺批评家自身的鄙俗气,必须改善他们发展的社会环境 11.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的身上有哪些“鄙俗气”?(3分) 12.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应该怎样强化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朝烟夕岚待月夜 若水如诗 ①明代人袁宏道在《晚游六桥待月记》里写道,“西湖最盛,为春之月.一日之盛,为朝 烟,为夕岚……”袁宏道独特的审美观照,把西湖美在春月、在朝烟、在夕岚,尤以月夜为 最。文中无“待”却题称“待月”,以实写虚,勾起读者期待的兴趣,袁氏真会吊人胃口 ⑦此景之游,今春最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恼人的雨春却带来赏春 的奇景,就在这雨末与初晴的夹缝里,稍纵即逝。不过不急,正好小花探春,梅花樱花桃花 玉兰竞相闹春,杏花惜春了,百花次第,西湖的花期更长了。朝烟夕岚也正是这个季节容易 产生 ③第一束展光刚刚扫描湖面,西子姑娘正待梳妆,隐约的轻似梦的晨雾笼在她的发髻, 薄如蝉翼。细如新丝一样的山霭从湖心岛慢慢匀开来,散到四围的湖堤,满是活力的负氧离 子被晨练的人使劲贪婪地吮吸,一张张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几岁的脸此时红润鲜活富有朝气。 哪个园里的小鸟试探着吐岀第一缕馨香,随后就有婉转的淸唱此起彼伏。虫儿不甘寂寞,拱 动出土的希望,窸窸窣窣的声音匀在这屐幕里,真切地摩挲我的耳鼓。早起的野鸭拨动湖水 的旋律,鹅也不示弱,嘹亮的管弦,大自然最美的天籁,就在云霓明灭的光影和路灯倒影的 映衬下奏出动人心弦的屐曲 ④美景中的时间流逝得最快 ⑧正在欣赏“夹岸桃花蘸水开,小舟撑出柳阴来”的美景,却见日已偏西,游人的潮水 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
始回流 ⑥夕阳的红晕氤氲在西子多情的脸上,接待过如潮涌的游客,苏堤舒一舒疲惫的腰身 白堤也眩晕起轻柔的梦,幽淡的山岚,懒散的暮霭慢吞吞地踱过来,要和西子悄悄秘密地私 语。倦鸟悠悠归巢,懒虫沉沉入窝,南屏晩钟的韵律在霓彩飞扬的初韵里弥散开来,温润着 游人匆匆归旅的脚步,西子的身边渐晚渐静 ⑦我邀朋友说,这个时候来平湖秋月待月是最美的景致。朋友告诉我,累了一天,哪还 有个闲情逸致?我留同行的年轻人一起待月,他们心焦,耐不住,就回家了 ⑧旷寞的西湖就剩我一个待月痴人 ⑨袁氏最后写道,“然杭人游湖,止午、未、中三时其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 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 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本地人早起匆匆上班,无心赏朝烟,晚 归匆匆回家,无暇观夕岚;外地游人皆作白日的过客,月下难得的景致更是无人知道了!如 此,朝烟夕岚待月之奇景妙趣唯我独得了 ⑩在皓月当空的湖边,我坐在寂寥的椅子上,看月笼堤岸,湖染夜光,花沉重梦,冷香 袭人,柳睡魅态,其姿可人,水厚雾薄,幻象环生。想了许久,人的一生漫长,旅途必然有 许多奇景异趣,要时刻珍惜,莫把生命里美好的时刻错过。醉心的把握、美丽的邂逅,往往 或因疏忽或因无知或因耐不住擦肩而过了,给精彩的回忆留下许多遗憾和后悔的败笔. (选自《岁月》2012年第7期,有改动) 注]①午、未、申三时: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②夕春( chong)夕阳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引袁宏道游记的文字,指出春日的朝烟、夕岚、月景为西湖最美之景,由此 引发审美期待,为下文写“我”的游湖作铺垫。 B.文中画线的句子既是上下文的过渡句,又照应第②段的“赏春的奇景,就在这雨末与 初晴的夹缝里,稍纵即逝”,都是写美的短暂与难寻。 C.文章写无心待月的众人和“待月痴人”的“我”,形成对比,以突出“我”在朝烟夕 岚待月之中赏得奇景妙趣,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 D.作者详写朝烟夕岚,略写赏月,以详衬略,意在表现月景的迷离朦胧,非言语所能传 达,也非常人所能欣赏,因而往往被错过了 E.本文的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展现了朝烟、夕岚、月夜中的西湖令人心旷神 恰的美妙境界。引用古诗文,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 14.第③、⑥两段分别描写朝、夕两个时段的西湖,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