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 (概论) 阳明病
阳明病 1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 概 论 )
成因 传经: 太(少)阳病误治,伤津化燥成实 三阴病阳复太过,或寒湿久郁化热 直犯: 阳明病 胃阳素盛 外邪直接侵犯阳明 内有蕴热 阳明病
阳明病 2 一、成因: 传经: 太(少)阳病误治,伤津化燥成实 三阴病阳复太过,或寒湿久郁化热 直犯 : 胃阳素盛 外邪直接侵犯阳明 内有蕴热 阳明病
二、 病理 胃热炽盛,伤津化燥(“胃家实”) 病位:胃、大肠 性质:里实热证 阳明病3
阳明病 3 二、病理: 胃热炽盛,伤津化燥(“胃家实”) 病位:胃、大肠 性质:里实热证
、主要证型: 热证(经证):无形邪热弥漫于经燥屎未成 主证:身大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 实证(腑证):有形实邪结聚胃肠燥屎已成 主证:腹胀满、便秘、潮热、烦躁、脉沉有力 发黄证(阳黄):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主证:身热、无汗、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 阳明病4
阳明病 4 三、主要证型: 热证(经证):无形邪热弥漫于经——燥屎未成 主证:身大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 实证(腑证):有形实邪结聚胃肠——燥屎已成 主证:腹胀满、便秘、潮热、烦躁、脉沉有力 发黄证(阳黄):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主证:身热、无汗、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
四、治疗 治则:清下里热,保护津液 阳明热证清热白虎汤 阳明实证攻下承气汤 治禁:汗法、利小便法 阳明病5
阳明病 5 四、治疗: 治则:清下里热,保护津液 阳明热证——清热——白虎汤 阳明实证——攻下——承气汤 治禁:汗法、利小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