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 填空 本文作者(1007—1072),字,号,晚年 又号,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北宋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 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 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 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 政治理想以及旷达情怀。 思维训练课内练习 、给下列粉红色字注音 饮少辄()醉林霏()开岩穴暝() 伛偻()提携山肴()野蔌()觥()筹 交错 、解释下面红色词 ①名之者谁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⑤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练习 填空 本文作者 (1007—1072),字,号 ,晚年 又号,吉州庐陵(今 江西省吉安市)人, 北宋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 宗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 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 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 政治理想以及 旷达情怀。 思维训练·课内练习 一、给下列粉红色字注音 饮少辄( )醉林霏( )开岩穴暝() 伛偻()提携山肴()野蔌()觥( )筹 交错 二、解释下面红色词 ①名之者谁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⑤野芳发而幽香
6.临溪而渔 ⑦非丝非竹 ⑧树林阴翳 ⑨觥筹交错 ⑩已而夕阳在山 11.林壑尤美 12.泉香而酒冽 、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l而繁阴 2大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3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劝君更尽一杯酒。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 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6.临溪而渔 ⑦非丝非竹 ⑧树林阴翳 ⑨觥筹交错 ⑩已而夕阳在山 11.林壑尤美 12.泉香而酒冽 三、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2.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3.[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劝君更尽一杯酒。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 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 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 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 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 代的是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命名者是 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 者首先写 其次写,最后写_。 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思维扩展…课后练习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亲戚(qi4)始龀(chen4)穷匮(kui4) 孀妻( shuang1) B.霪雨(yim2)野蔌(su4)白芷(zhi3)船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 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 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 这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 代的是 。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 ,命名者是 。 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 者首先写 ,其次写 ,最后写 。 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 思维扩展·课后练习 一、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亲戚(qi4)始龀(chen4)穷匮(kui4) 孀妻(shuang1) B.霪雨(yin2) 野蔌(su4)白芷(zhi3) 船
楫(j2) C.觥筹(gong1)城阙(queI)畎亩(quan3) 万仞(ren4) D.箕畚(j)老叟(shou3)颓然(tui2)天 津(jin 、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 1.[名]之者谁?()2.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 3.醉翁之意不在酒()4.[若夫日出而林 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6.临溪而[渔]() 、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锦鳞游泳。()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五、阅读回答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楫(ji2) C.觥筹(gong1) 城阙(que1) 畎亩(quan3) 万仞(ren4) D.箕畚(ji1) 老叟(shou3)颓然(tui2)天 津(jin1)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 1.[名]之者谁?( ) 2.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 3.醉翁之[意]不在酒()4. [若夫]日出而林 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 )6.临溪而[渔]()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2.锦鳞游泳。( )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6.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五、阅读回答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①意:②寓:③谓:④辄: 2.说说划横线句子是使用什么方法来定出 “太守之乐”的?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 杂的思想感情? 3.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_。 4.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 之笔的句子是: 5.第2段没加标点,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 的常识在原文停顿的地方用“/”断句 阅读感悟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①意:②寓:③谓:④辄: 2.说说划横线句子是使用什么方法来定出 “太守之乐”的?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 杂的思想感情? 3.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 。 4.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 之笔的句子是: 。 5.第 2 段没加标点,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 的常识在原文停顿的地方用“/”断句 阅读感悟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