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师布置或学生自主设计应用型课题设计并通过 各种资源的查阅完成相关课题的设计和研究。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16学时) 序号 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汽车产业及汽车的组成、分类 片车发展篇中 了解汽车工业发展简史: 国内外汽车工业概祝 1 汽车的总体组成 掌握汽车的组成与分类:汽车产品的型 四汽车的分类与代号 号和基本技术参数: 五主要技术参数及型号编制规则 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六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 节发动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发动机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 第四节配气机构 供给系:装油机供给系:发动机冷 第五节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却系:发动机润滑系:发动机点火系等 个为 汽油机点火系 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原 第七节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八节发动机润滑系统 第九节发动机起动系统 第三章汽车底盘与车身构造 掌握汽车传动系(离合器、变速器、万 向传动装置及驱动桥)组成结构: 第一节汽车传动系概述 第二节汽车离合器、变速器及驱动桥 掌握汽车行驶系(车架、车桥、车轮定 位、车轮与轮胎、悬架) 3 第三节汽车行驶系 3 第四节汽车转向系 掌握汽车转向系(转向系基本组成及工 作原理、转向操纵机构、机械式转向 第五节汽车制动系 第六节汽车车身 器):汽车制动系(制动系组成及工作 原理、制动器)组成原理 第四意汽车由器 了解汽车供由系。汽车昭明、信号系统 第二节汽车仪表及照明 仪表与开关电路:汽车空调装置:汽 第三节空调系统 电器设备总线路 第五章汽车选购、驾驶与上神 节汽车选型 第二节新车的选购原理 了解汽车的选型与选购 第三节汽车上牌 了解汽车上牌、汽车驾驶技术与驾照 第四节汽车驾驶技术与执照
3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师布置或学生自主设计应用型课题设计并通过 各种资源的查阅完成相关课题的设计和研究。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16 学时) 序号 内 容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第一章 汽车产业及汽车的组成、分类 一 汽车发展简史 二 国内外汽车工业概况 三 汽车的总体组成 四 汽车的分类与代号 五 主要技术参数及型号编制规则 六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了解汽车工业发展简史; 掌握汽车的组成与分类;汽车产品的型 号和基本技术参数; 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3 2 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 第一节 发动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 发动机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 第三节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第四节 配气机构 第五节 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第六节 汽油机点火系统 第七节 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八节 发动机润滑系统 第九节 发动机起动系统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 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发动机冷 却系;发动机润滑系;发动机点火系等 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原 理。 5 3 第三章 第三章 汽车底盘与车身构造 第一节 汽车传动系概述 第二节 汽车离合器、变速器及驱动桥 第三节 汽车行驶系 第四节 汽车转向系 第五节 汽车制动系 第六节 汽车车身 掌握汽车传动系(离合器、变速器、万 向传动装置及驱动桥)组成结构; 掌握汽车行驶系(车架、车桥、车轮定 位、车轮与轮胎、悬架); 掌握汽车转向系(转向系基本组成及工 作原理、转向操纵机构、机械式转向 器);汽车制动系(制动系组成及工作 原理、制动器)组成原理 3 4 第四章 第四章 汽车电器 第一节 汽车总线路 第二节 汽车仪表及照明 第三节 空调系统 了解汽车供电系;汽车照明、信号系统; 仪表与开关电路;汽车空调装置;汽车 电器设备总线路 1 5 第五章 汽车选购、驾驶与上牌 第一节 汽车选型 第二节 新车的选购原理 第三节 汽车上牌 第四节 汽车驾驶技术与执照 了解汽车的选型与选购 了解汽车上牌、汽车驾驶技术与驾照 1
序号 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第六章新型汽车技术 第一节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 了解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两用燃 第二节燃气汽车 料发动机、燃料申池车分类 6 第三节其它新型清洁燃料汽车 了解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料电池车的基 第四节太阳能汽车 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五节缸内直喷汽油机 了解太阳能汽车等共他汽车新技术 第六节汽车新技术 第七章汽车运行材料与维扩 了解汽车所用油料、润滑与工作液 第一节汽车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 了解汽车维修(汽车维修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汽车的磨合 汽车的维护制度、汽车美容、汽车修 第三节汽车的保养与维修 理): 第八章世界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文化 第一节世界主要汽车集团及汽车产业政 了解汽车文化及汽车产业政策 第二节汽车竞赛、车展、汽车俱乐部 汽车媒体 总计 16 实验教学 无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讲课 课堂讨论工程范 学生小 与习题 例演示 实验上机 组展示 小计 理论教学 汽车产业与发展简史 3 汽车发动机的构造 4 0.5 0.5 汽车底盘与车身构造 2.5 0.5 汽车电器 1 汽车选购、驾驶与上牌 新型汽车技术 1 汽车运行材料与维护 1 世界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文化1 共计 14.50.5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4
4 序号 内 容 基本要求 学时 6 第六章 第六章 新型汽车技术 第一节 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 第二节 燃气汽车 第三节 其它新型清洁燃料汽车 第四节 太阳能汽车 第五节 缸内直喷汽油机 第六节 汽车新技术 了解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两用燃 料发动机、燃料电池车分类。 了解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料电池车的基 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汽车新技术 1 7 第七章 汽车运行材料与维护 第一节 汽车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 第二节 汽车的磨合 第三节 汽车的保养与维修 了解汽车所用油料、润滑与工作液 了解汽车维修(汽车维修的主要工作、 汽车的维护制度、汽车美容、汽车修 理); 1 8 第八章 第八章 世界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文化 第一节 世界主要汽车集团及汽车产业政 策 第二节 汽车竞赛、车展、汽车俱乐部、 汽车媒体 了解汽车文化及汽车产业政策 1 总计 16 实验教学 无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讲课 课 堂 讨 论 与习题 工程范 例演示 实验 上机 学 生 小 组展示 小计 理论教学 汽车产业与发展简史 3 3 汽车发动机的构造 4 0.5 0.5 5 汽车底盘与车身构造 2.5 0.5 3 汽车电器 1 1 汽车选购、驾驶与上牌 1 1 新型汽车技术 1 1 汽车运行材料与维护 1 1 世界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文化 1 1 共计 14.5 0.5 1 16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课堂讲授:这是基本的方法,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主要场合。每个课程组成员都能认真备课,努力做到讲授时重点突出,概念清晰,注 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间题的能力。 (2)部分章节的自学: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在课后扩展部分内容中选择部分 尝试自学的方式,先由主讲教师画龙点睛地在课堂上提出主线,主要的内容由同学们自学, 课堂提问检查。 (3)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方式授课:概念部分、典型应用等采用形象的多媒体教 学:公式推导、原理证明和计算采用传统方式讲授。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4)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周所学知识,用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5)课前后预习和复习及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2:1安排, 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作业中体现理论与实线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对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 讲评作业。 (6)重点、难点及基本点在教学基本要求中已经说明清楚。重点部分讲课时要及时指 出,并说明在后续课中的应用情况,难点部分放慢讲课速度,基本点部分可以视学生听课情 况调节课的速度。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汽车概论》,蔡兴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①)《汽车概论》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汽车构造》倪连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10%。 考试方式可采取闭卷、课外项目研究设计、实践项目全程考核或其他灵活方式,最大限 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并鼓励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华业要求 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 6-1 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习问题、课堂练习、作业、习题研讨课、课外研究) 颗研讨课、课外研究)、实验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中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 12-2 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习问题、课堂练习、作业、习题研讨课、课外研究) 题研讨课、课外研究)、实验成绩。占20%,实验成锁占10%
5 (1)课堂讲授:这是基本的方法,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主要场合。每个课程组成员都能认真备课,努力做到讲授时重点突出,概念清晰,注 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部分章节的自学: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在课后扩展部分内容中选择部分 尝试自学的方式,先由主讲教师画龙点睛地在课堂上提出主线,主要的内容由同学们自学, 课堂提问检查。 (3)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方式授课:概念部分、典型应用等采用形象的多媒体教 学;公式推导、原理证明和计算采用传统方式讲授。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4)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5)课前后预习和复习及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 2:1 安排, 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作业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对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 讲评作业。 (6)重点、难点及基本点在教学基本要求中已经说明清楚。重点部分讲课时要及时指 出,并说明在后续课中的应用情况,难点部分放慢讲课速度,基本点部分可以视学生听课情 况调节课的速度。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汽车概论》,蔡兴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1) 《汽车概论》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汽车构造》倪连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20%,实验成绩 10%。 考试方式可采取闭卷、课外项目研究设计、实践项目全程考核或其他灵活方式,最大限 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并鼓励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6-1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中 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习 题研讨课、课外研究)、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 问题、课堂练习、作业、习题研讨课、课外研究) 占 20%,实验成绩占 10%。 12-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中 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习 题研讨课、课外研究)、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 问题、课堂练习、作业、习题研讨课、课外研究) 占 20%,实验成绩占 10%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从汽车的产生、演化,到未来的汽车和汽车工业: 从汽车的分类、性能、基本结构到现代设计方法、试验、生产和销售:从国内外汽车工业的 历史发展到前景展望,介绍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同时还 使学生概述性的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汽车新技术领域的 最新发展及汽车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 第1章汽车产业及汽车的组成、分类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 第3章汽车底盘与车身构造 第4章汽车电器 第5章汽车选购、驾驶与上牌 第6章新型汽车技术 第7章汽车运行材料与维护 第8章世界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文化 This course is a basic cours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major,which includes the topics from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ar to the future of the automobile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from the 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basic structure of vehicles to the modem design methods testing.production and sales of vehicles,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the world to the prospects of it.It introduces the major car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automobile industrial policy.Also this course can let students have an overview of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engine and chassis.the new development in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of cars. The main contents comprise: Chapter 1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utomobile Chapter2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 Chapter3The chassis and body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Chapter 4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of automobile Chapter5 The choice and purchase,driving and licensing of automobil Chapter 6 The new technology of automotive Chapter 7The material and maintenance of automobile Chapter The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in the world and the automobile culture 6
6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从汽车的产生、演化,到未来的汽车和汽车工业; 从汽车的分类、性能、基本结构到现代设计方法、试验、生产和销售;从国内外汽车工业的 历史发展到前景展望,介绍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同时还 使学生概述性的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汽车新技术领域的 最新发展及汽车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 第 1 章 汽车产业及汽车的组成、分类 第 2 章 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 第 3 章 汽车底盘与车身构造 第 4 章 汽车电器 第 5 章 汽车选购、驾驶与上牌 第 6 章 新型汽车技术 第 7 章 汽车运行材料与维护 第 8 章 世界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文化 This course is a basic cours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major, which includes the topics from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ar to the future of the automobile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basic structure of vehicles to the modern design methods, testing, production and sales of vehicle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the world to the prospects of it. It introduces the major car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automobile industrial policy. Also this course can let students have an overview of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engine and chassis, the new development in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of cars. The main contents comprise: Chapter 1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utomobile Chapter 2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 Chapter 3 The chassis and body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Chapter 4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of automobile Chapter 5 The choice and purchase, driving and licensing of automobile Chapter 6 The new technology of automotive Chapter 7 The material and maintenance of automobile Chapter 8 The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in the world and the automobile culture
《专业认知实践》 课程编号 0BS01301 学分 总学时 1周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专业认知实践 英文名称 Cognition Practice for Automobile Major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车辆工程 执笔人 王准 审核人 意亮 先修课程 汽车概论 一、 课程性质与定位 专业认知实践是学习本专业最初的重要教学与实践环节,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配合学生 了解本专业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专业基本实践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本实训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 本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能力:通过实训,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专业认知和概 括的综合素质。 3认知:通过专业教有讲座和参观教学专业实验室等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动性。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要求学生掌握车辆工 实训过程:专业介绍讲座、汽车发展史讲座、参 12.终身学习:具有 程专业的发展方向, 观专业实验室等 获取新知识、终身自 解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项目敦学:鼓励和指导同学自主实践活动。自由 学的能力。 设留,了解汽车的基 组织项目小组,通过文献和资料查阅等,撰写专 组成和特点。 业认知报告。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课程教学(1周) (一)车辆工程专业介绍(0.5天) (二)车辆工程专业发展方向讲座(0.5天) (三)师生$谈(1天) (四)参观4s店(1天) (五)参观专业实验室(1天) (六)观看汽车专业相关录像(1天)
7 《专业认知实践》 课程编号 0BS01301 学分 1 总学时 1 周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 0 学时 课程名称 专业认知实践 英文名称 Cognition Practice for Automobile Major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车辆工程 执笔人 王准 审核人 童亮 先修课程 汽车概论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专业认知实践是学习本专业最初的重要教学与实践环节。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配合学生 了解本专业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专业基本实践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本实训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 本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能力:通过实训,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专业认知和概 括的综合素质。 3.认知:通过专业教育讲座和参观教学专业实验室等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动性。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2.终身学习:具有 获取新知识、终身自 学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车辆工 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了 解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设置,了解汽车的基本 组成和特点。 实训过程:专业介绍讲座、汽车发展史讲座、参 观专业实验室等 项目教学:鼓励和指导同学自主实践活动。自由 组织项目小组,通过文献和资料查阅等,撰写专 业认知报告。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课程教学(1 周) (一)车辆工程专业介绍(0.5 天) (二)车辆工程专业发展方向讲座(0.5 天) (三)师生座谈(1 天) (四)参观 4s 店(1 天) (五)参观专业实验室(1 天) (六)观看汽车专业相关录像(1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