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目镜:目镜插入镜筒的上端,通常由两个透镜组成,上面一个与眼睛接触的叫接 目透镜,下面一个靠近视野的叫视野(会聚)透镜,在上下透镜的中间,有一金属制成 的环状光闲或叫“视场光阑”。它的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实象再放大一次并把物镜映入 观察者的眼中。现在生产的显微镜,其目镜筒外通常都刻有放大倍数。例如:5x、10x、 20x..等 ②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物镜转换器上的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造像, 因而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成像的质量。对分辨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物镜可分低倍、高倍 和油浸物镜三种。物镜的性能可以从物镜外壳上标志着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ature简写为 NA)大小来表示。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不同放大倍数 物镜的数值孔径范围如表11所示。 表1】不同放大倍数物镜的数值孔径 物镜倍数 数值孔径NA) 低倍物镜 1×~6× 0.04-0.15 中倍物镜 6×-25× 0.15-0.40 高倍物镜 25X.63X 0.35-0.95 油浸物镜 90×100× 1.251.40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高 它的工作距离愈小 即物镜最下面透镜的表面与盖玻片上表面间的距离就越小所以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③聚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用来集中光线的。虹彩圈安装在聚 光镜底部,它是一个其中安有可变扁平形的环,上有一特别的柄使其张开或关闭来调节 光束的密度,使物象更清晰。虹彩圈下面为一金属圈制成的滤光片环。可以换放兰色、 黄色或乳白色等滤光片,以改变日光或人工光源的色调和强弱,使之适合于观察 ④反光镜:位于聚光器的最下方,是由一面平一面四的镜子所组成,镜面可作各种 方向的翻转。其主要作用是改变照明的光线,使光线能射向聚光透视。平面镜在光线较 强时使用,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①目镜:目镜插入镜筒的上端,通常由两个透镜组成,上面一个与眼睛接触的叫接 目透镜,下面一个靠近视野的叫视野(会聚)透镜,在上下透镜的中间,有一金属制成 的环状光阑或叫“视场光阑”。它的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实象再放大一次并把物镜映入 观察者的眼中。现在生产的显微镜,其目镜筒外通常都刻有放大倍数。例如:5x、10x、 20x……等。 ②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物镜转换器上的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造像, 因而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成像的质量。对分辨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物镜可分低倍、高倍 和油浸物镜三种。物镜的性能可以从物镜外壳上标志着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ature简写为 NA)大小来表示。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不同放大倍数 物镜的数值孔径范围如表1-1 所示。 表1-1 不同放大倍数物镜的数值孔径 物镜倍数 数值孔径(NA) 低倍物镜 1×~6× 0.04~0.15 中倍物镜 6×~25× 0.15~0.40 高倍物镜 25×~63× 0.35~0.95 油浸物镜 90×~100× 1.25~1.40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高 它的工作距离愈小 即物镜最下面透镜的表面与盖玻片上表面间的距离就越小 所以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③聚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用来集中光线的。虹彩圈安装在聚 光镜底部,它是一个其中安有可变扁平形的环,上有一特别的柄使其张开或关闭来调节 光束的密度,使物象更清晰。虹彩圈下面为一金属圈制成的滤光片环。可以换放兰色、 黄色或乳白色等滤光片,以改变日光或人工光源的色调和强弱,使之适合于观察。 ④反光镜:位于聚光器的最下方,是由一面平一面凹的镜子所组成,镜面可作各种 方向的翻转。其主要作用是改变照明的光线,使光线能射向聚光透视。平面镜在光线较 强时使用,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6
2机械支持及调节系统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是整个显微镜装配的骨架,它是安装光学放大系统的基座。显微镜 的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物镜转换器、镜筒和调焦装置等。 ①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用来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稳固 ②镜柱:位于镜座上的一个短柱,使用于支持镜臂及载物台的。 ③倾斜关节:是连续镜臂与镜柱的,可调节镜体,使之成一定的角度,便于观察, 一般倾斜度不超过30°,以免中心后倾。 ④镜臂:是显微镜的主要支持架,它由倾斜关节与镜柱及镜座连在一起,在使用时 ,可保持垂直和倾斜的位置。 ⑤镜筒:为长圆形金属筒。上接目镜,下连物镜转换器。并使目镜和物镜的配合保 持一定距离,镜筒能保护成像的光路和亮度,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但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使用显 微镜时 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 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⑥转换器:为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安装物镜的螺旋孔当 旋转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 ⑦调焦装置:用以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得到清晰的物像。在镜臂两侧有粗 、细调焦螺旋各 1 对(弯筒显微镜的调焦螺旋在镜柱两侧) 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为粗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2mm左右 ;小的一对为细调焦螺旋,旋转一周可使镜简移动约0.1mm。使用低倍镜时,用粗调节器 做粗略的调焦,调到隐约看到标本为止,然后改用细调节器作精确调焦,使所观察的标 本最清晰。使用高倍镜时要用细调节器,禁止使用粗调节器,以免损坏镜头。 ⑧载物台:载物台也叫工作台或镜台。它的作用是安放载玻片。载物台中心有一个 通光孔。载物台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移动式载物台上旋钮可左右前后移动。载物台 的纵横坐标上都有游标尺,一般读数为0.1mm。 (二)解剖镜的构造与使用
2机械支持及调节系统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是整个显微镜装配的骨架,它是安装光学放大系统的基座。显微镜 的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物镜转换器、镜筒和调焦装置等。 ①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用来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稳固。 ②镜柱:位于镜座上的一个短柱,使用于支持镜臂及载物台的。 ③倾斜关节:是连续镜臂与镜柱的,可调节镜体,使之成一定的角度,便于观察, 一般倾斜度不超过30°,以免中心后倾。 ④镜臂:是显微镜的主要支持架,它由倾斜关节与镜柱及镜座连在一起,在使用时 ,可保持垂直和倾斜的位置。 ⑤镜筒:为长圆形金属筒。上接目镜,下连物镜转换器。并使目镜和物镜的配合保 持一定距离,镜筒能保护成像的光路和亮度,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但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使用显 微镜时 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 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⑥转换器:为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安装物镜的螺旋孔当 旋转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 ⑦调焦装置:用以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得到清晰的物像。在镜臂两侧有粗 、细调焦螺旋各 l 对(弯筒显微镜的调焦螺旋在镜柱两侧) 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为粗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2mm左右 ;小的一对为细调焦螺旋,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约0.1mm。使用低倍镜时,用粗调节器 做粗略的调焦,调到隐约看到标本为止,然后改用细调节器作精确调焦,使所观察的标 本最清晰。使用高倍镜时要用细调节器,禁止使用粗调节器,以免损坏镜头。 ⑧载物台:载物台也叫工作台或镜台。它的作用是安放载玻片。载物台中心有一个 通光孔。载物台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移动式载物台上旋钮可左右前后移动。载物台 的纵横坐标上都有游标尺,一般读数为0.1mm。 (二)解剖镜的构造与使用 7
1.解剖镜的构造 双筒解剖镜的构造上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似,也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不过它的构造比较简单。机械装置有镜座、镜台、镜筒、支柱(立柱)和调节手轮等部 分:光学系统有接目镜、接物镜和反光镜等部分(见图1· 2)。双筒解剖镜具有两个镜筒、两个目镜和物镜,因此,使用时两眼可以同时观察。在 镜筒的其中一个附有调整目镜筒(目镜调节圈),用以校正观察者的两眼间距离。双筒 解剖镜只设有一对粗调焦手轮,进行焦距调节。按目镜和接物镜也有各种不同的放大率 ,一般双筒解剖镜的放大倍数,从几十倍至一百倍左右。 在双筒解剖镜上有的有反光镜,有的缺反光镜:有的在镜身上附有照明灯。镜台上 有一块厚玻璃板和一块一面白色一面黑色的瓷板,根据观察物的颜色和透明度可以调换 使用。 2.解剖镜的使用方法 把解剖镜放在面向光源的位置,调节两镜筒间的距离,使适合自己的两眼间的宽度 如观察透明的标本,镜台选用玻璃板,光源由反光镜底下照射。如观察不透明的标 本,镜台选用瓷板,深色标本用白色一面,浅色标本用黑色一面,光源以强光或灯光从 上面直接照在标本上,标本要观察的部位应转向光源。在解剖镜下,观察到的物象为 正立像,而且标本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完全一致
1.解剖镜的构造 双筒解剖镜的构造上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似,也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不过它的构造比较简单。机械装置有镜座、镜台、镜筒、支柱(立柱)和调节手轮等部 分:光学系统有接目镜、接物镜和反光镜等部分(见图1- 2)。双筒解剖镜具有两个镜筒、两个目镜和物镜,因此,使用时两眼可以同时观察。在 镜筒的其中一个附有调整目镜筒(目镜调节圈),用以校正观察者的两眼间距离。双筒 解剖镜只设有一对粗调焦手轮,进行焦距调节。按目镜和接物镜也有各种不同的放大率 ,一般双筒解剖镜的放大倍数,从几十倍至一百倍左右。 在双筒解剖镜上有的有反光镜,有的缺反光镜;有的在镜身上附有照明灯。镜台上 有一块厚玻璃板和一块一面白色一面黑色的瓷板,根据观察物的颜色和透明度可以调换 使用。 2.解剖镜的使用方法 把解剖镜放在面向光源的位置,调节两镜筒间的距离,使适合自己的两眼间的宽度 。 如观察透明的标本,镜台选用玻璃板,光源由反光镜底下照射。如观察不透明的标 本,镜台选用瓷板,深色标本用白色一面,浅色标本用黑色一面,光源以强光或灯光从 上面直接照在标本上,标本要观察的部位应转向光源。在解剖镜下,观察到的物象为一 正立像,而且标本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完全一致。 8
0 11 13 一12 图12双筒解剖镜 1.目镜护罩2.目镜3.目镜调节环4.升降手轮5.缩紧螺钉6活动支柱 7.固定支柱8.镜身9.转盘10.大物镜11.压夹12.工作台板13.底座 三中药显微标本的制作技术 中药显微标本片根据制作目的可分为临时制片、半永久制片和永久制片三种。临时制片 是供临时观察中药显微构造用,一般不作保存,制片简单,封藏剂(装置液)为水、稀 甘油、水合氯醛等。半水久制片常用于需要保存一段时间的中药制片,保存时间为3~12 个月,制片的封藏剂常用甘油冻胶。永久制片是作长期保存的标本片,如标准中药的标 本片等,制作工序多,时间较长,制片的封藏剂常用加拿大树胶 (一)徒手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是中药显微鉴定中最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工具简单,操作简便, 无须特定场所,随看随制。切片用具有单面刀片、双面刀片、镊子、培养皿等。适用对 象为中药横切面组织观察、纵切面组织观察、显微化学反应观察等。 1.临时制片法 (1)取材:根据鉴定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药材样品进行制片。根类药材分别在
图1-2 双筒解剖镜 三 中药显微标本的制作技术 中药显微标本片根据制作目的可分为临时制片、半永久制片和永久制片三种。临时制片 是供临时观察中药显微构造用,一般不作保存,制片简单,封藏剂(装置液)为水、稀 甘油、水合氯醛等。半永久制片常用于需要保存一段时间的中药制片,保存时间为3~12 个月,制片的封藏剂常用甘油冻胶。永久制片是作长期保存的标本片,如标准中药的标 本片等,制作工序多,时间较长,制片的封藏剂常用加拿大树胶。 (一 )徒手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是中药显微鉴定中最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工具简单,操作简便, 无须特定场所,随看随制。切片用具有单面刀片、双面刀片、镊子、培养皿等。适用对 象为中药横切面组织观察、纵切面组织观察、显微化学反应观察等。 1.临时制片法 (1)取材:根据鉴定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药材样品进行制片。根类药材分别在 9 1.目镜护罩 2.目镜 3.目镜调节环 4.升降手轮 5. 缩紧螺钉 6.活动支柱 7.固定支柱 8.镜身 9.转盘 10.大物镜 11.压夹 12.工作台板 13.底座
根头部、根中部和较细的尾部取材:根茎类药材和茎类药材一般在节间取材:叶类药材 分别在叶基、叶中和叶端三处中脉部位取材。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根据具体要求取材。 徒手切片用的材料一般可用单面刀片切成约2cm长的短段 (2)切片:将刀片和材料在水中湿润,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持材料,食指略高于拇 指 用,无名指或小指从下部托住材料。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刀片,从左前方向右后方平行地 、较快速地拉拽刀片,材料即被切下。连续切下几片后,把刀在盛水的培养皿中轻轻荡 涤,使材料由刀片荡入水中。切片后,需调整左手所持材料高度。重复上面操作,直到 切出满意的切片为止,即肉眼看去呈半透明状的切片。 (3)装片:选择较完整的切片。将载玻片斜向浸入水中,用镊子轻轻地把切片移至 载玻片中央,取出后用白布擦尽两面的水渍,在材料上滴加装置液2 滴。镊取盖玻片,使盖玻片一边接触装置液边缘,待装置液沿边缘扩散后渐渐盖下盖玻 片,以防止产生气泡。装片后如装置液过多,流溢到盖玻片以外,要用吸水纸将多余的 装置液吸去,以免盖玻片滑动和浸浊显微镜,如装置液少,没有在盖玻片下充满,可用 滴管在盖玻片的边缘小心将装置液滴入,使其充满。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气泡存在,可 用解剖针轻轻压迫盖玻片,使里边气体逸出,如气泡太多,将会影响观察效果,这样的 装片必须重新制作。 2永久制片法徒手切片经过脱水、染色、透明、封藏等过程,可制成永久制片。 (二)表皮撕片法 表皮撕片法是为了观察表皮细胞垂周壁、气孔及其类型、毛茸等显微特征而采用的 种制片方法。制片用具有无齿镊子、解剖针、培养皿等。 适用对象为中药叶的上下表面,草本茎、花冠表面的组织观察。 1.临时制片法 左手拇指和食指夹持叶片,必要时可用中指由下方托住叶片。右手持镊子,用尖部在叶 片适当部位插入,撕取表皮一小块,浸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左手持洁净载玻片,将载玻 片一端斜向浸入水中,靠近撕下的叶表皮,右手持镊子或解剖针,将叶表皮移到载玻片 上,擦净载玻片两面的水渍,加装置液1滴,加盖玻片即成。 10
根头部、根中部和较细的尾部取材;根茎类药材和茎类药材一般在节间取材;叶类药材 分别在叶基、叶中和叶端三处中脉部位取材。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根据具体要求取材。 徒手切片用的材料 一般可用单面刀片切成约2cm长的短段 (2)切片:将刀片和材料在水中湿润,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持材料,食指略高于拇 指 用,无名指或小指从下部托住材料。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刀片,从左前方向右后方平行地 、较快速地拉拽刀片,材料即被切下。连续切下几片后,把刀在盛水的培养皿中轻轻荡 涤,使材料由刀片荡入水中。切片后,需调整左手所持材料高度。重复上面操作,直到 切出满意的切片为止,即肉眼看去呈半透明状的切片。 (3)装片:选择较完整的切片。将载玻片斜向浸入水中,用镊子轻轻地把切片移至 载玻片中央,取出后用白布擦尽两面的水渍,在材料上滴加装置液l~2 滴。镊取盖玻片,使盖玻片一边接触装置液边缘,待装置液沿边缘扩散后渐渐盖下盖玻 片,以防止产生气泡。装片后如装置液过多,流溢到盖玻片以外,要用吸水纸将多余的 装置液吸去,以免盖玻片滑动和浸浊显微镜,如装置液少,没有在盖玻片下充满,可用 滴管在盖玻片的边缘小心将装置液滴入,使其充满。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气泡存在,可 用解剖针轻轻压迫盖玻片,使里边气体逸出,如气泡太多,将会影响观察效果,这样的 装片必须重新制作。 2 永久制片法 徒手切片经过脱水、染色、透明、封藏等过程,可制成永久制片。 (二)表皮撕片法 表皮撕片法是为了观察表皮细胞垂周壁、气孔及其类型、毛茸等显微特征而采用的 一种制片方法。制片用具有无齿镊子、解剖针、培养皿等。 适用对象为中药叶的上下表面,草本茎、花冠表面的组织观察。 1.临时制片法 左手拇指和食指夹持叶片,必要时可用中指由下方托住叶片。右手持镊子,用尖部在叶 片适当部位插入,撕取表皮一小块,浸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左手持洁净载玻片,将载玻 片一端斜向浸入水中,靠近撕下的叶表皮,右手持镊子或解剖针,将叶表皮移到载玻片 上,擦净载玻片两面的水渍,加装置液1 滴,加盖玻片即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