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一附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魅惑(mei) 侵蚀(shi) 煤屑(xue)刀枪剑戟(j) B.山脊(j1) 罗绮(q1)霉菌(jun)雾蔼流岚(ai) C.强劲(jing)笼罩(lng)笙箫( sheng)荒原瘠壤(j1 D.袅娜(nu6) 倾圮(pi) 漫溯(s) 如愿以偿( cha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惆怅凋敝炫耀诗歌意象 B.褒扬猝死翡翠星辉斑斓 C.遏止喧嚣懊丧剩菜残羹D.韵致攀援慰籍终成眷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正逐步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中产阶级刚起步的中西部 地区 ②专家警告说,中小城市人们不太 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公司进驻其中,将 会更难赢利。 ③NASA十月中旬发布消息说,哈勃望远镜的维修再次受阻。在明年宇航员带去替换 部件前,系统可能一直不能 ④马克思已成为新的绝对 连银行家和经理也在读《资本论》,从中学习 如何面对全球金融风暴。 A.扩展富余存活流传 发展富余激活流行 C.扩展富裕激活流行 D.发展富裕存活流传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争流(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屏息(气) 翩然(很快地飞,形容动作轻快) B.坍圮(倒塌,崩坏) 鸟语盈耳(充满) 兴趣盎然(盛,洋溢) 漫溯(逆着水流向上) 遏制(阻止) 眉黛(青黑色的颜料) 虔诚(恭敬) 纤维(细小) D.弥望(远) 酣睡(尽兴,畅快) 宁谧(安静 敛裾(衣后襟)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14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4 页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时限: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第Ⅰ卷(选择题,共 39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魅.惑(mèi) 侵蚀.(shí) 煤屑.(xuè) 刀枪剑戟.(jǐ) B.山脊.(jǐ) 罗绮.(qí) 霉菌.(jūn) 雾霭.流岚(ǎi) C.强劲.(jìng) 笼.罩(lǒng) 笙.箫(shēng) 荒原瘠.壤(jí) D.袅娜.(nuó) 倾圮.(pǐ) 漫溯.(sù) 如愿以偿.(chǎ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惆怅 凋敝 炫耀 诗歌意象 B.褒扬 猝死 翡翠 星辉斑斓 C.遏止 喧嚣 懊丧 剩菜残羹 D.韵致 攀援 慰籍 终成眷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正逐步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中产阶级刚起步的中西部 地区 。 ②专家警告说,中小城市人们不太 ,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公司进驻其中,将 会更难赢利。 ③NASA 十月中旬发布消息说,哈勃望远镜的维修再次受阻。在明年宇航员带去替换 部件前,系统可能一直不能 。 ④马克思已成为新的绝对“ ”:连银行家和经理也在读《资本论》,从中学习 如何面对全球金融风暴。 A.扩展 富余 存活 流传 B.发展 富余 激活 流行 C.扩展 富裕 激活 流行 D.发展 富裕 存活 流传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争流(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屏息.(气) 翩.然(很快地飞,形容动作轻快) B.坍.圮(倒塌,崩坏) 鸟语盈.耳(充满) 兴趣盎.然(盛,洋溢) 漫溯.(逆着水流向上) C.遏.制(阻止) 眉黛.(青黑色的颜料) 虔.诚(恭敬) 纤.维(细小) D.弥.望(远) 酣.睡(尽兴,畅快) 宁谧.(安静) 敛裾.(衣后襟)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修养令人尊敬的人格,需要长时间被人信任:但人格“破产”只需要做错一件事。 B.王永庆从不将“爱国”、“民族”挂在嘴边,但他在大陆援建的一万所小学早已在悄 悄地进行。 C.市民不出手,房子卖不动—中国房地产市场自今年夏季以来,低迷气氛日益严重, 甚至陷入房价下降但房子依然滞销的境地 D.面对本国市场的饱和状态,许多国外零售商纷纷将公司拓展到中国,以期推动其销 售额的增长 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作,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周鲁齐晋等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其中 许多文章都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名篇 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两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体诗, 从内容看,属于中国现代诗。 二、(9分) 阅读何达《我是不会变心的》(有删节)完成7~9题。 我是不会变心的, 就是不会变! 大理石a成像, 铜b成钟 而我这个人, 是用忠诚制造, 即使是破了,碎了, 我片片都是忠诚 当我走近你的时候, 周围都是c; 当我离开你的时候 还带着你的d: 那是你美德的香味 丝丝缕缕都化为我的涵养 我知道 我不属于你, 你不属于我 我们是连接在一根钢轴上的两个车轮, 我们同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14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14 页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修养令人尊敬的人格,需要长时间被人信任;但人格“破产”只需要做错一件事。 B.王永庆从不将“爱国”、“民族”挂在嘴边,但他在大陆援建的一万所小学早已在悄 悄地进行。 C.市民不出手,房子卖不动──中国房地产市场自今年夏季以来,低迷气氛日益严重, 甚至陷入房价下降但房子依然滞销的境地。 D.面对本国市场的饱和状态,许多国外零售商纷纷将公司拓展到中国,以期推动其销 售额的增长。 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作,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周鲁齐晋等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其中 许多文章都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名篇。 D.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两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体诗, 从内容看,属于中国现代诗。 二、(9 分) 阅读何达《我是不会变心的》(有删节)完成 7~9 题。 我是不会变心的, 就是不会变! 大理石 a 成像, 铜 b 成钟, 而我这个人, 是用忠诚制造, 即使是破了,碎了, 我片片都是忠诚。 当我走近你的时候, 周围都是 c; 当我离开你的时候, 还带着你的 d; 那是你美德的香味, 丝丝缕缕都化为我的涵养。 我知道, 我不属于你, 你不属于我, 我们是连接在一根钢轴上的两个车轮, 我们同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7.依次填入第一节abcd四处各一个词,恰当的一项是 A.雕铸余香芬芳 B.铸雕余香芬芳 C.雕铸芬芳余香 D.铸雕芬芳余香 8.下面是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两个“不会变”重叠连用,显得迂回复沓而又执著明断,显示了男子汉认真而严肃 的态度。 用“大理石”和“钟”这两个美好的物象来进行衬托,象征这样的爱情是极其贵重 富有价值的 C.“美德的香味”指的是爱人的品质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这样说生动形象。 D.两个“不属于”表明现实的残酷,“两个车轮”说明因现实的残酷,爱情最终不被认可。 9.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虽然文字“浅显”,但诗中跃动的思想与情感却浑然一体,具有强烈、真挚 的感染力 B.本诗折射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对理想爱情的赞颂,也表现了它在现实面前的不堪 C.这可以看作一首爱情诗,表现出一个人对爱人的倾心仰慕和忠贞不渝 D.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可以理解为“忠诚”,是他对于祖国、对于理想、对于人性 的坚贞和不渝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 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 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 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 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 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 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贏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 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14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14 页 7.依次填入第一节 abcd 四处各一个词,恰当的一项是 A.雕 铸 余香 芬芳 B.铸 雕 余香 芬芳 C.雕 铸 芬芳 余香 D.铸 雕 芬芳 余香 8.下面是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两个“不会变”重叠连用,显得迂回复沓而又执著明断,显示了男子汉认真而严肃 的态度。 B.用“大理石”和“钟”这两个美好的物象来进行衬托,象征这样的爱情是极其贵重、 富有价值的。 C.“美德的香味”指的是爱人的品质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这样说生动形象。 D.两个“不属于”表明现实的残酷,“两个车轮”说明因现实的残酷,爱情最终不被认可。 9.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虽然文字“浅显”,但诗中跃动的思想与情感却浑然一体,具有强烈、真挚 的感染力。 B.本诗折射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对理想爱情的赞颂,也表现了它在现实面前的不堪 一击。 C.这可以看作一首爱情诗,表现出一个人对爱人的倾心仰慕和忠贞不渝。 D.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可以理解为 “忠诚”,是他对于祖国、对于理想、对于人性 的坚贞和不渝。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 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 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 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 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 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 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 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明不与齐也 与:亲附 B.鲁卒以为将 卒:士兵 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戒 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过:指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执其手而与之谋 C.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乃以为西河守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1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 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 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第II卷(共11分) 四、(21分) 14.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分 译文: 2)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3分) 译文: (3)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3分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共14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14 页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明不与.齐也 与: 亲附 B.鲁卒.以为将 卒: 士兵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 劝戒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过: 指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执其手而.与之谋 C.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乃.以为西河守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1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 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 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第II卷(共111分) 四、(21分) 14.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3 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 叹新丰①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唐人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到店主冷遇。 (1)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请任选一个角度就开头两句作简要赏析。(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携来百侣曾游, (2)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5)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 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 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 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 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 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14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14 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双调]水仙子 夜 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 叹新丰①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唐人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到店主冷遇。 (1)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答: (2)请任选一个角度就开头两句作简要赏析。(4 分) 答: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2)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 (3) ,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5)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梧 桐 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 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 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 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 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 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