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箱中烘30min,按下式计算固含量:固含量=2-m, -mo式中,m——锡纸质量;m——干燥前样品质量和铝箔质量之和;m,———干燥后样品质量和铝箔质量之和。3.转化率的测定在已经称好的锡纸中加入0.5g左右样品(精确至0.0001g),140烘箱中烘30min,按下式计算转化率:转化率=巴。-Sxm,/mGxm,/ma式中,m。——取样干燥后的样品的质量,=mz-m;m,—取样干燥前的样品的质量,=m-mo;m。——三口烧瓶内乳液体系总质量;S一一实验中加入的乳化剂、引发剂总质量;G—乳液聚合反应中加入单体的总质量;m,S,G均可以由配方中计算得出。五结果分析与讨论1.根据乳液聚合机理和动力学分析乳液聚合反应速度快和相对分子质量高的特点。2.讨论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作用。3.试对比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的特点。4.计算出所制备乳液的固含量和转化率
烘箱中烘 30min,按下式计算固含量: 2 0 1 0 m -m 固含量= m -m 式中, 0 m ——锡纸质量; 1 m ——干燥前样品质量和铝箔质量之和; 2 m ——干燥后样品质量和铝箔质量之和。 3. 转化率的测定 在已经称好的锡纸中加入 0.5g 左右样品(精确至 0.0001g),140① 烘箱中烘 30min,按下式计算转化率: × × c b a b a m -S m /m 转化率= G m /m 式中, c m ——取样干燥后的样品的质量,= 2 m - 0 m ; b m ——取样干燥前的样品的质量,= 1 m - 0 m ; a m ——三口烧瓶内乳液体系总质量; S——实验中加入的乳化剂、引发剂总质量; G——乳液聚合反应中加入单体的总质量; a m ,S,G 均 可以由配方中计算得出。 五 结果分析与讨论 1. 根据乳液聚合机理和动力学分析乳液聚合反应速度快和相对 分子质量高的特点。 2. 讨论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作用。 3. 试对比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的特点。 4. 计算出所制备乳液的固含量和转化率
参考文献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2.梁晖、卢江.高分子化学实验(第2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3.唐黎明、度新林.高分子化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4杜奕.高分子化学实验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五、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悬浮聚合的配方及各组份的作用。2.了解不同类型悬浮剂的分散机理、搅拌速度、搅拌器形状对悬浮聚合物粒径等的影响。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将单体以微珠形式分散于介质中进行的聚合。从动力学的观点看,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完全一样,每一个微珠相当于一个小的本体。悬浮聚合克服了本体聚合中散热困难的问题,但因珠粒表面附有分散剂,使纯度降低。当微珠聚合到一定程度,珠子粒度迅速增大,珠与珠之间很容易碰撞粘结,不易成珠子,甚至粘成一团,为此必须加入适量分散剂,选择适当的搅拌器与搅拌速度。由于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选择分散剂的各类和确定分散剂用量时,要随聚合物种类和颗粒要求而定,如颗粒大小、形状、树脂的透明性和成膜性能等。同时也要注意合适的搅拌强度和转速,水与单体比等。三实验试剂和仪器1主要实验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新鲜蒸馏11g12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1~0.12g),氯化镁(MgCl2)(1M)
参考文献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 2. 梁晖、卢江.高分子化学实验(第 2 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 3.唐黎明、庹新林.高分子化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 4 杜奕.高分子化学实验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五、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一 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悬浮聚合的配方及各组份的作用。 2.了解不同类型悬浮剂的分散机理、搅拌速度、搅拌器形状对悬 浮聚合物粒径等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将单体以微珠形式分散于介质中进行的聚合。从动力 学的观点看,悬浮聚合与本体聚合完全一样,每一个微珠相当于一个 小的本体。悬浮聚合克服了本体聚合中散热困难的问题,但因珠粒表 面附有分散剂,使纯度降低。当微珠聚合到一定程度,珠子粒度迅速 增大,珠与珠之间很容易碰撞粘结,不易成珠子,甚至粘成一团,为 此必须加入适量分散剂,选择适当的搅拌器与搅拌速度。由于分散剂 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选择分散剂的各类和确定分散剂用量时,要随聚 合物种类和颗粒要求而定,如颗粒大小、形状、树脂的透明性和成膜 性能等。同时也要注意合适的搅拌强度和转速,水与单体比等。 三 实验试剂和仪器 1 主要实验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新鲜蒸馏 11g 12ml),过 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 0.1~0.12g),氯化镁(MgCl2) (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