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图7-26吹塑薄膜工艺示意图1一挤出料简2—过滤网3--多孔板4--风环5一芯模6-冷疑线7、12—导银8一橡胶夹辊9一夹送辑10--不锈夹辑(被动)11—处理棒17一空气人口13均衡张紧辊14一收卷辊15-模环16模头18—加热器19-树脂20-膜管三、3D打印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熔融沉积(FDM)三维打印技术基本原理。2.熟悉熔融沉积式(FDM)三维打印机的结构。3.掌握熔融沉积式(FDM)三维打印机成形的模型制作过程。二、实验原理3D打印技术是一种对三维设计模型进行分层离散,将3D模型离散为面、线
三、3D 打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熔融沉积(FDM)三维打印技术基本原理。 2. 熟悉熔融沉积式(FDM)三维打印机的结构。 3. 掌握熔融沉积式(FDM)三维打印机成形的模型制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3D 打印技术是一种对三维设计模型进行分层离散,将 3D 模型离散为面、线
和点,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熔融方式,通过数控成型系统将热塑性塑料、金属、陶瓷等材料以逐层堆积的形式进行加工制造的一种材料加工成型方法。与传统加工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可以在无模具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图形数据直接生产任何复杂形状的零件,极大的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三维打印技术主要的成型工艺包括:熔融沉积成型FDM、三维喷涂黏结成型3DP、立体光固造型SLA、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等。熔融沉积成型FDM(FusedDepositionModeling)工艺作为目前在桌面级别应用最为广泛的成型技术,主要使用丝状材料(热塑性塑料、低熔点合金丝、石蜡和金属等。)本实验所使用的3D打印机的成型工艺即为熔融沉积成型,其原理如下:图13D打印过程示意图首先热塑性材料丝在热熔喷头处加热,当其融化成半液态,通过喷头底部的微细喷嘴将融化的材料以一定压力喷出,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XY轴的平面移动,有选择性将熔融的材料的沉积在一个层面上上,快速冷却成型,构成一个平面。之后喷头在Z轴的移动,重复上一步工作打印下一个层,挤出的材料熔结在上一个层上,这样逐层堆积直至完成整个实体。这种原理的打印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污染较小,适用于中小型工件的成型。三、实验试剂和仪器1.主要实验试剂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乳酸树脂
和点,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熔融方式,通过数控成型系统将热塑性塑料、金 属、陶瓷等材料以逐层堆积的形式进行加工制造的一种材料加工成型方法。与传 统加工技术相比,3D 打印技术可以在无模具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图形数据直接 生产任何复杂形状的零件,极大的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从 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三维打印技术主要的成型工艺包括:熔融沉积成型 FDM、三维喷涂黏 结成型 3DP、立体光固造型 SLA、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等。 熔融沉积成型 FDM(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工艺作为目前在桌面级别应 用最为广泛的成型技术,主要使用丝状材料(热塑性塑料、低熔点合金丝、石蜡 和金属等。)本实验所使用的 3D 打印机的成型工艺即为熔融沉积成型,其原理 如下: 图 1 3D 打印过程示意图 首先热塑性材料丝在热熔喷头处加热,当其融化成半液态,通过喷头底部的 微细喷嘴将融化的材料以一定压力喷出,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 XY 轴的平面移 动,有选择性将熔融的材料的沉积在一个层面上上,快速冷却成型,构成一个平 面。之后喷头在 Z 轴的移动,重复上一步工作打印下一个层,挤出的材料熔结在 上一个层上,这样逐层堆积直至完成整个实体。这种原理的打印机结构简单、成 本低廉、污染较小,适用于中小型工件的成型。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1. 主要实验试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乳酸树脂
2.主要实验仪器MakerBotReplicator三维打印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四、实验步骤1.三维建模3D模型是3D打印的基础。因此首先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运用,使用如AutoCAD、Pro/e等建模软件进行3D建模,再将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形成逐层切片截面。从理论上说,分割的层数越多,打印精度越好。由于3D打印机将严格按照3D模型尺寸加工,因此在进行建模的时候需要注意尺寸的应控制在3D打印机最大打印尺寸之内。2.加工参数设置根据3D打印机所使用的耗材的物理性质,设置喷嘴及工作台的温度。再根据每个片层的轮廓信息,生成控制代码。3.三维打印打印机读取文件三维模型的横截面信息,将截面逐层打印堆积,完成物品的加工制造。4.后处理后处理一般包括剥离、固化、修整上色等步骤。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对FDM成型工艺的主要技术指标(加工精度和成型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从材料的角度出发,分析材料对3D打印技术的影响及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四、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实验自的要求
2. 主要实验仪器 MakerBot Replicator 三维打印机、计算机控制系统。 四、实验步骤 1. 三维建模 3D 模型是 3D 打印的基础。因此首先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技术的运 用,使用如 AutoCAD、Pro/e 等建模软件进行 3D 建模,再将三维模型进行分层, 形成逐层切片截面。从理论上说,分割的层数越多,打印精度越好。由于 3D 打 印机将严格按照 3D 模型尺寸加工,因此在进行建模的时候需要注意尺寸的应控 制在 3D 打印机最大打印尺寸之内。 2. 加工参数设置 根据 3D 打印机所使用的耗材的物理性质,设置喷嘴及工作台的温度。再根 据每个片层的轮廓信息,生成控制代码。 3. 三维打印 打印机读取文件三维模型的横截面信息,将截面逐层打印堆积,完成物品的 加工制造。 4. 后处理 后处理一般包括剥离、固化、修整上色等步骤。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对 FDM 成型工艺的主要技术指标(加工精度和成型时间)的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 2. 从材料的角度出发,分析材料对 3D 打印技术的影响及材料未来的发展 方向。 四、苯乙烯的乳液聚合 一 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乳液聚合基本原理,了解乳液聚合中各组分的作用,尤其是乳化剂的作用。2.掌握苯乙烯乳液聚合方法。二实验原理乳液聚合是指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介质中加入水溶性引发剂,在机械搅拌或振荡情况下进行非均相聚合的反应过程。它不同于溶液聚合,又不同于悬浮聚合,它是在乳液的胶束中进行的聚合反应,产品为具有胶体溶液特征的聚合物胶乳。乳液聚合体系主要包括:单体、分散介质(水)、乳化剂、引发剂,还有调节剂、pH缓冲剂及电解质等其他辅助试剂,它们的比例大致如下:水(分散介质):60%~80%(占乳液总质量)单体:20%~40%(占乳液总质量)乳化剂:0.1%~5%(占单体质量)引发剂:0.1%~0.5%(占单体质量)调节剂:0.1%~1%(占单体质量)其他:少量乳化剂是乳液聚合中的主要组分,当乳化剂水溶液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开始形成胶束。在一般乳液配方条件下,由于胶束数量极大,胶束内有增溶的单体,所以在聚合早期链引发与链增长绝大部分在胶束中发生。聚合物颗粒、乳液聚合的反应速度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与反应温度、反应地点、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位体积内单体
1. 了解乳液聚合基本原理,了解乳液聚合中各组分的作用,尤 其是乳化剂的作用。 2. 掌握苯乙烯乳液聚合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乳液聚合是指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介质中加入水溶 性引发剂,在机械搅拌或振荡情况下进行非均相聚合的反应过程。它 不同于溶液聚合,又不同于悬浮聚合,它是在乳液的胶束中进行的聚 合反应,产品为具有胶体溶液特征的聚合物胶乳。 乳液聚合体系主要包括:单体、分散介质(水)、乳化剂、引发剂, 还有调节剂、pH 缓冲剂及电解质等其他辅助试剂,它们的比例大致 如下: 水(分散介质):60%~80% (占乳液总质量) 单体:20%~40% (占乳液总质量) 乳化剂:0.1%~5%(占单体质量) 引发剂:0.1%~0.5%(占单体质量) 调节剂:0.1%~1%(占单体质量) 其他:少量 乳化剂是乳液聚合中的主要组分,当乳化剂水溶液超过临界胶 束浓度时,开始形成胶束。在一般乳液配方条件下,由于胶束数量极 大,胶束内有增溶的单体,所以在聚合早期链引发与链增长绝大部分 在胶束中发生。聚合物颗粒、乳液聚合的反应速度和产物相对分子质 量与反应温度、反应地点、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位体积内单体
-聚合物颗粒数目等有关。当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种类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乳化剂用量越多、反应速度越快。乳化剂的另一作用是减少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的界面张力,使单体与单体-聚合物颗粒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乳液聚合的优点是:口聚合速度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高。由于使用水作介质,易于散热、温度容易控制、费用也低。口由于聚合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粘度不大,故可直接用于涂料、粘合剂、织物浸渍等。三实验试剂和仪器1主要实验试剂:苯乙烯,过硫酸铵,十二烷基磺酸钠,去离子水。2主要实验仪器:三口瓶,回流冷凝管,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四实验步骤1.实验部分引发剂的配制:称过硫酸铵0.2g,溶于10mL去离子水以备用。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水冷凝管的250mL三口瓶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或蒸馏水)、1g乳化剂。开始搅拌并水浴加热,当乳化剂溶解后,加入20mL苯乙烯单体,搅拌。瓶内温度达70口左右时,加入配制好的过硫酸铵溶液,迅速升温至70~80,并维持此温度约1h,而后停止反应。2.固含量测定在已经称好的锡纸中加入0.5g左右样品(精确至0.0001g),140
-聚合物颗粒数目等有关。当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 种类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乳化剂用量越多、反应速度越快。乳化 剂的另一作用是减少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的界面张力,使单体与单体 -聚合物颗粒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乳液聚合的优点是:① 聚合速度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高。① 由 于使用水作介质,易于散热、温度容易控制、费用也低。 ① 由于聚 合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粘度不大,故可直接用于涂料、粘合剂、织物 浸渍等。 三 实验试剂和仪器 1 主要实验试剂:苯乙烯,过硫酸铵,十二烷基磺酸钠,去离子 水。 2 主要实验仪器:三口瓶,回流冷凝管,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 四 实验步骤 1.实验部分 引发剂的配制:称过硫酸铵 0.2 g,溶于 10mL 去离子水以备用。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水冷凝管的 250 mL 三口瓶中加入 70 mL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1g 乳化剂。开始搅拌并水浴加热,当乳化剂溶 解后,加入 20 mL 苯乙烯单体,搅拌。瓶内温度达 70 ①左右时,加 入配制好的过硫酸铵溶液,迅速升温至 70 ~80 ①,并维持此温度约 1 h,而后停止反应。 2. 固含量测定 在已经称好的锡纸中加入 0.5g 左右样品(精确至 0.0001g),140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