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1978):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 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 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郭开贞 代表作:诗《女神》 历史剧《厘原》《棠之 花》《虎带》《高渐高》
郭沫若 (1892~1978) :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 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 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 花》《虎符》《高渐离》 《南冠草》
写作背景及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 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 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 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 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 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 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 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 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 发动“皖南事变” 。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 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 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 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 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 为今用”的作用。 写作背景及意图
历史剧《屈原》全剧分为五幕: “橘颂”“受诬”“招魂” “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 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 留图图 ¥图 图 沫若《雷电颂》手稿
历史剧《屈原》全剧分为五幕 :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 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 高潮
原 郭妹苦
戴剧和识雄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 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 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 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 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 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 的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 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 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 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 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 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