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兔疫分析枝木和相美仪器 首页 习题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酶免疫分析技术 2。均相酵免疫分析法 3.非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4.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5.免疫浊度检测 6.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7.非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 8.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 9.闪烁体 1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11.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12.散射免疫浊度法 二、选择题 【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应用最广泛的均相酶免疫分析是() A.CEDIA B.SPEIA C.EMIT D.ELISA E.IFA 2.酶免疫分析技术用于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测定是基于() A.酶标记物参与免疫反应 B.固相化技术的应用,使结合和游离的酶标记物能有效地分离 C.含酶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中酶可催化底物显色,其颜色的深浅与待测物含量相关 D.酶催化免疫反应,复合物中酶的活性与样品测值呈正比
1 第十六章 免疫分析技术和相关仪器 首 页 习 题 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 名词解释 选择题 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酶免疫分析技术 2.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3.非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4.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5. 免疫浊度检测 6.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7.非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 8.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 9.闪烁体 1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11.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12.散射免疫浊度法 二、选择题 【A 型题】 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应用最广泛的均相酶免疫分析是( ) A.CEDIA B.SPEIA C.EMIT D.ELISA E.IFA 2.酶免疫分析技术用于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测定是基于( ) A.酶标记物参与免疫反应 B.固相化技术的应用,使结合和游离的酶标记物能有效地分离 C.含酶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中酶可催化底物显色,其颜色的深浅与待测物含量相关 D.酶催化免疫反应,复合物中酶的活性与样品测值呈正比
E.酶催化免疫反应,复合物中酶的活性与样品测值呈反比 3.均相酶免疫分析法的测定对象主要是() A.抗原或半抗原 B.不完全抗体 C.免疫复合物 D.补体 E.完全抗体 4,微孔板固相酶免疫测定仪器(酶标仪)的固相支持是() A.玻璃试管 B.磁性小珠 C.磁微粒 D.PVC微孔板 E.乳胶微粒 5.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物质不包括() A.甲状腺激素 B.生殖激素 C.肿瘤标志物 D.血清IgG含量 E.血清总IgE含量 6.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电化学反应进行在() A.液相中 B.固相中 C.电极表面上 D.气相中 E.电磁铁表面 7.关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 B.包括了电化学反应和光致发光两个过程 C.化学发光剂主要是三联吡啶钉[Ru(bpy),] D.检测方法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固相抗原竞争法等模式 E.以磁性微珠作为分离载体 8。下面有关酶标仪的性能指标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灵敏度评价中,其吸光度应小于0.01A B.滤光片的检测值与标定值之差越接近于零且峰值越大,则滤光片的质量越好 2
2 E.酶催化免疫反应,复合物中酶的活性与样品测值呈反比 3.均相酶免疫分析法的测定对象主要是( ) A.抗原或半抗原 B.不完全抗体 C.免疫复合物 D.补体 E.完全抗体 4.微孔板固相酶免疫测定仪器(酶标仪)的固相支持是( ) A.玻璃试管 B.磁性小珠 C.磁微粒 D.PVC 微孔板 E.乳胶微粒 5.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物质不包括( ) A.甲状腺激素 B.生殖激素 C.肿瘤标志物 D.血清 IgG 含量 E.血清总 IgE 含量 6.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电化学反应进行在( ) A.液相中 B.固相中 C.电极表面上 D.气相中 E.电磁铁表面 7.关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 B.包括了电化学反应和光致发光两个过程 C.化学发光剂主要是三联吡啶钌[Ru(bpy)3] 2+ D.检测方法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固相抗原竞争法等模式 E.以磁性微珠作为分离载体 8.下面有关酶标仪的性能指标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灵敏度评价中,其吸光度应小于 0.01A B.滤光片的检测值与标定值之差越接近于零且峰值越大,则滤光片的质量越好
C.准确度的评价中,其吸光度应在0.1A左右 D.线性测定中,利用单波长平行检测8次 E.通道差检测中,蒸馏水调零后,于750m处检测三次 9.在酶免疫分析仪的精密度评价中,采用双波长作双份平行测定,每日测定两次,最少应连续测定 的天数是() A.5天 B.7天 C.12天 D.50天 E.20天 10。下述酶标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中,线性范围一般应为() A.0.000-3.000 B.0.000-2.000 C.0.000-1.5000 D.0.000-4.000 E.0.000-1.000 11.散射比浊法的特异性好于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 A.散射比浊法的入射光波长较短 B.检测点接近光源 C.IC的体积大 D.IC的折射率大 E,避免了杂信号的影响 12.测定半抗原或药物,常用() A.透射免疫比浊法 B.终点散射比浊法 C.速率散射比浊法 D.速率抑制免疫比浊法 E.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 13.速率散射比浊法之所以能比传统的沉淀反应试验大大地缩短时间,主要是因为() A。在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判定结果 B.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 C.使用低浓度的琼脂或琼脂糖 D.反应的敏感度高 E.速率散射比浊法反应速度快
3 C.准确度的评价中,其吸光度应在 0.1A 左右 D.线性测定中,利用单波长平行检测 8 次 E.通道差检测中,蒸馏水调零后,于 750nm 处检测三次 9.在酶免疫分析仪的精密度评价中,采用双波长作双份平行测定,每日测定两次,最少应连续测定 的天数是( ) A.5 天 B.7 天 C.12 天 D.50 天 E.20 天 10.下述酶标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中,线性范围一般应为( ) A.0.000~3.000 B.0.000~2.000 C.0.000~1.5000 D.0.000~4.000 E.0.000~1.000 11.散射比浊法的特异性好于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 ) A.散射比浊法的入射光波长较短 B.检测点接近光源 C.IC 的体积大 D.IC 的折射率大 E.避免了杂信号的影响 12.测定半抗原或药物,常用( ) A.透射免疫比浊法 B.终点散射比浊法 C.速率散射比浊法 D.速率抑制免疫比浊法 E.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 13.速率散射比浊法之所以能比传统的沉淀反应试验大大地缩短时间,主要是因为( ) A.在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判定结果 B.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 C.使用低浓度的琼脂或琼脂糖 D.反应的敏感度高 E.速率散射比浊法反应速度快
14.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的原理是() A.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IC反射的光的强度 B.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IC折射的光的强度 C.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IC吸收的光的强度 D.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透过的光的强度 E.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透射光的强度 15.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的原理是 A.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IC反射的光的强度 B.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IC折射的光的强度 C.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IC吸收的光的强度 D.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透过的光的强度 E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透射光的强度 16.主要用于测定各种激素、蛋白质、酶、药物及病毒抗原的技术() A.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B.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C.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D.底物标记荧光免疫测定 E。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17.临床药物浓度检测的首选方法() 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B.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C,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D.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E.底物标记荧光免疫测定 18.最适合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荧光物质() A.异硫氰酸荧光素 B.四乙基罗丹明 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D.藻红蛋白 E.铜系稀土元素(Bu) 19.最理想且临床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 A. B."Cr C."Co
4 14.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的原理是( ) A.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 IC 反射的光的强度 B.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 IC 折射的光的强度 C.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 IC 吸收的光的强度 D.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透过的光的强度 E.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透射光的强度 15.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的原理是 A.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 IC 反射的光的强度 B.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 IC 折射的光的强度 C.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 IC 吸收的光的强度 D.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透过的光的强度 E.测定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透射光的强度 16.主要用于测定各种激素、蛋白质、酶、药物及病毒抗原的技术( ) A.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B.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C.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D. 底物标记荧光免疫测定 E. 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17.临床药物浓度检测的首选方法( ) 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B.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C.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D. 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E.底物标记荧光免疫测定 18.最适合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荧光物质( ) A.异硫氰酸荧光素 B.四乙基罗丹明 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D.藻红蛋白 E.镧系稀土元素(Eu3+) 19.最理想且临床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 ) A. 125I B. 51Cr C. 60Co
D.H E.a 20.释放B射线核素是() A.51 B."Cr C."Co D.'H E.I 21.T标记放射免疫技术比1标记放射免疫技术优越之处是() A.标记方法简便 B.放射性测量方法简便,效率高 C.易获得高比放射性标记物 D.标记物保存期较长 E,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较易 22.有关放射免疫分析原理的描述,正确是() A.Ag和Ag*与相应Ab的结合能力相同 B.Ag*为限量,待测Ag竞争性抑制Ag*与Ab的结合 C.Ag*Ab复合物量与待测Ag量成正比 D.反应平衡时,游离放射性强度()与待测Ag量成正比 E.标记抗体为过量 23.表示抗体的特异性指标是() A.免疫活性 B.亲和常数(常用K值来表示) C.效价 D.交叉反应率 E.比放射性 24.反映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能力的指标是() A.免疫活性 B.亲和常数(常用K值表示) C.效价 D.交叉反应率 E.放射化学纯度 25,融合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B/下分离技术特点的方法是() A.活性炭吸附法
5 D. 3 H E. 131I 20.释放β射线核素是( ) A.125I B.51Cr C.60Co D.3 H E.131I 21. 3 H 标记放射免疫技术比 125I 标记放射免疫技术优越之处是( ) A.标记方法简便 B.放射性测量方法简便,效率高 C.易获得高比放射性标记物 D.标记物保存期较长 E.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较易 22.有关放射免疫分析原理的描述,正确是( ) A.Ag 和 Ag*与相应 Ab 的结合能力相同 B.Ag*为限量,待测 Ag 竞争性抑制 Ag*与 Ab 的结合 C.Ag*Ab 复合物量与待测 Ag 量成正比 D.反应平衡时,游离放射性强度(F)与待测 Ag 量成正比 E.标记抗体为过量 23.表示抗体的特异性指标是( ) A.免疫活性 B.亲和常数(常用 K 值来表示) C.效价 D.交叉反应率 E.比放射性 24.反映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能力的指标是( ) A.免疫活性 B.亲和常数(常用 K 值表示) C.效价 D.交叉反应率 E.放射化学纯度 25.融合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B/F 分离技术特点的方法是( ) A.活性炭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