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155 座位■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开卷)】 2016年1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是()。 A.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 C.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 D.上述三者的统一 2.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 C.杜威 D.斯坦豪斯 3.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A.课程目标 B.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C.现实社会利益集团的需要 D.内容本身的性质 4.( )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A.冲突理论 B.互动理论 C.“结构一功能论” D.分析学派 5.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 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特征。 A动力性 B.方向性 C.动态性 D.转化性 576
试卷代号 :1155 座位号OJ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开卷) 2016 E 一、选择题(每题 分,共 10 分) 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是( )。 A.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 c.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 D. 上述三者的统一 2. 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 泰勒 B. 艾斯纳 c. 杜威 D. 斯坦豪斯 3. 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 A. 课程目标 B.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c.现实社会利益集团的需要 D. 内容本身的性质 4. ( )认为 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A. 冲突理论 c. "结构功能论" B. 互动理论 D.分析学派 5. 教学动力不是元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 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 )特征。 A. 动力性 B. 方向性 c.动态性 D.转化性 576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欧洲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综合课程的萌芽,到20世纪初,几乎在 课程 出现的同时,综合课程得到了发展,并具有明确的指向:克服由于 所导致的 知识零散。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倡导课程的综合化。 7.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布卢姆长期从事教 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 ”和“技能领域”。 8.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 系统和学生的 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 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 辑 9.广义的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 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设计、实施、 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0.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1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12.简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13.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4.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15.谈一谈你对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看法。 577
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10 分} 6. 欧洲在 19 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综合课程的萌芽,到 20 世纪初,几乎在一一一一一课程 出现的同时,综合课程得到了发展,并具有明确的指向:克服由于 所导致的 知识零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倡导课程的综合化。 7.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布卢姆长期从事教 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 "和"技能领域"。 8.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 系统和学生的 一一一一一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 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 9. 广义的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 一一一一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设计、实施、 三、简答题{每题 分,共 20 分) 10. 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12. 简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13. 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4. 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15. 谈一谈你对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看法。 577
得分 评卷人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16.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体会。试分析其对于教学艺术的理解和 运用。 语文教学原先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后来又特别注重朗读训练,其实这两点都不应该 是单线发展的,先前注重的单调语言文字训练,教师似乎为训练而训练,学生也觉得比较单调。 正如刚才蒋双英老师所说,缺乏语文味,而光注重朗读训练的话,语文的工具性又没能体现出 来。记得上次我在上《开天辟地》一文时,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对盘古说一句话,学生刚开始 就只说一些口号式的话语,如“盘古,你真伟大!”之类的话语,既没有真情又没有达到训练的效 果。后来,我将歌词引进课堂,让学生填空:“是谁 ,是你,盘古;是谁 ,是你, 盘古;是谁 ,是你,盘古! 。”这时,学生不但将整个课文内容进行了概括,而 且真正触动了心灵,收到了理趣与情趣相融合之效。 578
|得分|评卷人| | 五、实例分析题 (30 分} 16.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体会。试分析其对于教学艺术的理解和 运用。 语文教学原先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后来又特别注重朗读训练,其实这两点都不应该 是单线发展的,先前注重的单调语言文字训练,教师似乎为训练而训练,学生也觉得比较单调。 正如刚才蒋双英老师所说,缺乏语文昧,而光注重朗读训练的话,语文的工具性又没能体现出 来。记得上次我在上《开天辟地》一文时,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对盘古说一句话,学生刚开始 就只说一些口号式的话语,如"盘古,你真伟大!"之类的话语,既没有真情又没有达到训练的效 果。后来,我将歌词引进课堂,让学生填空"是谁一一一一'是你,盘古;是谁一一一一'是你, 盘古;是谁 ,是你,盘古!一一一一一。"这时,学生不但将整个课文内容进行了概括,而 且真正触动了心灵,收到了理趣与情趣相融合之效。 578
试卷代号:115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供参考) 2016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D 2.D 3.C 4.B 5.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活动 学科细分 7.培养目标 情感领域 8.逻辑 认识 基础知识 思维能力 9.学校 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0.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1分)这时,课 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1分)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 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 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2分)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1分) 11.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1分)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 立的课程;(1.5分)具有如下特点:整合性;(0.5分)实践性;(0.5分)开放性:(0.5分)自主性; (0.5分)合作性(0.5分)等。 12.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首先,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起一种观念上的作 用,(1分)它决定教师对校本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的一系列行动的效果;(1分)其次,教师是否 具有熟练的课程开发技术影响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1分)第三,教师要具有精诚合作 的精神;(1分)第四,教师的行动研究素养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1分) 13.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出现了 许多否定班级上课、倡导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便是其中之一。(1分)它 579
试卷代号 :115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供参考) 2016 一、选择题{每题 分,共 10 分) l. D 2. D 3. C 4. B 5. B 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10 分} 6. 活动 学科细分 7. 培养目标 情感领域 8. 逻辑 认识 基础知识 思维能力 9. 学校 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 分,共 20 分) 10.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1分)这时,课 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1分)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 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 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 ;(2 分)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1分) 1.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1分)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 立的课程; (1. 分)具有如下特点 整合性; (0.5 分)实践性; (0.5 分)开放性; (0.5 分)自主性; (0.5 分)合作性 (0. 分)等。 12.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首先,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起一种观念上的作 用,(1分)它决定教师对校本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的一系列行动的效果;(1分)其次,教师是否 具有熟练的课程开发技术影响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1分)第三,教师要具有精诚合作 的精神;(1分)第四,教师的行动研究素养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1分) 13. 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出现了 许多否定班级上课、倡导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便是其中之一。c1分)它 579
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1分)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 教学组织形式。(1分)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1分)学生接受学 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1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4.评分参考 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掌握导课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灵活 运用多种导课方法,才能更好发挥导课的作用。(3分) (1)直接导课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直接导课是指上课伊始,教师 就直奔主题,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2)故事导课 在导课时适当运用故事、传说创设一种情境引入新课。 (3)创设情境导课 所谓创设情境导课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 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4)悬念导课 悬念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悬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 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5)新旧知识联系导课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导课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 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识搭桥过度,引出新知识。 (6)解释题目导课 教学中有些题目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或通过分析题目能了解文章 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借助于题目,通过解释题目来导入新课。 (7)演练导课 这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常用的导课方法。即,在上课时,教师选择实物、标本、模型等 进行演示,或利用做实验、练习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580
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1分〉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 教学组织形式。(1分)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1分)学生接受学 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4. 评分参考 (1分) 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掌握导课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灵活 运用多种导课方法,才能更好发挥导课的作用。 (3 分) (1)直接导课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直接导课是指上课伊始,教师 就直奔主题,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故事导课 在导课时适当运用故事、传说创设一种情境引入新课。 (3) 创设情境导课 所谓创设情境导课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 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4) 悬念导课 悬念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悬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 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5) 新旧知识联系导课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导课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 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识搭桥过度,引出新知识。 (6) 解释题目导课 教学中有些题目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或通过分析题目能了解文章 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借助于题目,通过解释题目来导人新课。 (7)演练导课 这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常用的导课方法。即,在上课时,教师选择实物、标本、模型等 进行演示,或利用做实验、练习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