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 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2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0.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②尝与鲍叔贾。(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④子孙世禄于齐。( 3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翻译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翻译 32.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1分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1分) 【答案】 29.C(2分) 30.(2分)①被拘禁或被关押(“拘禁”或“关押”不得分);②经商或做买卖:③以…… 为耻(“耻辱”不得分):④享受俸禄(“俸禄”不得分。(每个0.5分) 31.(4分)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穷困”1分,全句 大意1分:;若将“穷困”的主语弄错或未补出,整句不得分。)②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官以后, 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进”0.5分:“下”0.5分:全句大意1分) 32.①知人善荐。(1分)(答成“知人善任”不得分):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分) 7.【2013年·湖北省咸宁市】 (四)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22~26题。(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 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 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
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2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2 分)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0.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 2 分)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②尝与鲍叔贾。( )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④子孙世禄于齐。( ) 3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翻译: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翻译: 32.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1 分)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1 分) 【答案】 29.C(2 分) 30.(2 分)①被拘禁或被关押(“拘禁”或“关押”不得分);②经商或做买卖;③以…… 为耻(“耻辱”不得分);④享受俸禄(“俸禄”不得分。(每个 0.5 分) 31.(4 分)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穷困”1 分,全句 大意 1 分;若将“穷困”的主语弄错或未补出,整句不得分。)②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官以后, 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进”0.5 分;“下”0.5 分;全句大意 1 分) 32.①知人善荐。(1 分)(答成“知人善任”不得分);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 分) 7.【2013 年·湖北省咸宁市】 (四)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 22~26 题。(12 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 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 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
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名微而众寡 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 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5、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 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 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 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 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2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 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①孙权 ②益州 【答案】 22、A(2分。“诣”,拜访) 23、D(2分。A依次表顺接、反接:B依次为助词、代词:C依次为“于是”、“凭借”) ①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 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4分。每小题2分。第①题“枉驾”“顾”各0.5分, 句意1分:第②题“已”“安”各0.5分,句意1分 25、B(2分。先论述“必要性”,再论述“可能性”)WwW.xkB 26、①联(合):②夺(取,占)(2分。每空1分) 8.【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 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 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 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
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则名微而众寡 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 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 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5、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 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 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 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 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2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 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 分) ①孙权: ②益州: 【答案】 22、A(2 分。“诣”,拜访) 23、D(2 分。A 依次表顺接、反接;B 依次为助词、代词;C 依次为“于是”、“凭借”) 24、①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 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 分。每小题 2 分。第①题“枉驾”“顾”各 0.5 分, 句意 1 分;第②题“已”“安”各 0.5 分,句意 1 分) 25、B(2 分。先论述“必要性”,再论述“可能性”) Ww W.x kB 26、①联(合);②夺(取,占)(2 分。每空 1 分)[来源:数理化网] 8.【2013 年·湖北省武汉市】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 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 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 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
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日:“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 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 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e):恐惧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轻:轻松 C.何足为异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更加 9.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答案】 8.B 10D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 李及 9.【2013年·浙江省温州市】 (二)(12分) 公输(节选)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3分)
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 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 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8.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9.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答案】 8.B 9.C 10.D 11.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 李及。 9.【2013 年·浙江省温州市】 (二)(12 分) 公输(节选)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3 分)
(1)楚王问其故▲(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3)虽杀臣,不能绝也▲ 16.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A.乃记之而去B辍耕之垄上C.子墨子九距之D.公输盘之攻械尽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18.文中画线句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3分) (三)(11分) 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 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 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 者。”立命小将赍绢子 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 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 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携带。 19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以海客遇之(▲) (2)于公大恨(▲) 遇:A.相逢,不期而会 恨:A.遗憾,后悔 B碰到,遭受 B.不满 C相待,接待 C.通“很”。违逆,不听从 20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分 (▲)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 已去。”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22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15.(3分)(1)原因,缘故(2)入侵(3)尽,完 16.(3分)D 17.(3分)(如果)杀了我,宋国就受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 18.(3分)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 19.(2分)(1)C(2)A 20.(3分)牛公于頔客将 21.(3分)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頔派人追 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 为的人。 10.【2013年·天津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
(1)楚王问其故. ▲ (2)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3) 虽杀臣,不能绝.也 ▲ 16.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例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A.乃记之.而去 B.辍耕之.垄上 C.子墨子九距之. D. 公输盘之.攻械尽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18.文中画线句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3 分) (三)(11 分) 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 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 “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 者。”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 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 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携带。 19.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 分) (1)以海客遇.之( ▲ ) (2)于公大恨.( ▲ ) 20.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 分) ( ▲ )去后,( ▲ )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 ▲ )曰: “已去。”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22.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3 分) 【答案】 15.(3 分)(1)原因,缘故 (2) 入侵 (3)尽,完 16.(3 分)D 17.(3 分)(如果)杀了我,宋国就受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 18.(3 分)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 19.(2 分)(1)C (2) A 20.(3 分) 牛公 于頔 客将 21.(3 分)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頔派人追 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 为的人。 10.【2013 年·天津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4-16 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 遇:A.相逢,不期而会 B.碰到,遭受 C.相待,接待 恨:A.遗憾,后悔 B.不满 C.通“很”。违逆,不听从
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 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 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 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16.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 【答案】 14.(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分) 15.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2分) 16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3 分) 11.【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 (三)(11分) 崔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 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 “原有两手噍堪两所获炙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廊庑:走廊、廊房。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 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库藏盈溢(,▲)(2)太后赐百官负绢(▲) (3)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22.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3分) 【答案】 19.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 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 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 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16.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 分) 【答案】 14.(1)全,都 (2)遇到,碰上……的时候(2 分) 15.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2 分) 16.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3 分) 11.【2013 年·浙江省台州市】 (三)(11 分) 崔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 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廊庑:走廊、廊房。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 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库藏盈.溢(▲) (2)太后赐百官负.绢(▲) (3)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 22.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3 分) ▲ 【答案】 19.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