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10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 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 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世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 2010 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 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曹 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 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 世
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 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 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 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 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一电影中“奇 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 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 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 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 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 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 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 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 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 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 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 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 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 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 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 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 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 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 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 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 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 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 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 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 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 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 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 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 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 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一 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 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 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 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 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 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 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 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 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 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 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 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 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 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 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 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 整,唤醒人的理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 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2009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 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 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 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 已经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 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 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 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 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 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 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 整,唤醒人的理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 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2009 年 10 月 18 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3 分) .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 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 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 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 已经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在给观众带来审美的震撼的同时必定会忽视作品所蕴涵的 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 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 行调整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 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 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 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 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 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 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 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 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在给观众带来审美的震撼的同时必定会忽视作品所蕴涵的 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 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 行调整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 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 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 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 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 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 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 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 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賊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 多覆。通每战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 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 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 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 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 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 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 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 王行军元帅长史 (《新唐书列传十四》节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竟:最终 C.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覆:遮盖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①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 多覆。通每战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 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 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 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 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 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 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 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 王行军元帅长史。 (《新唐书·列传十四》节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竟:最终 C.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覆:遮盖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3 分) A.①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