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三个方面: 、山野对歌(2、3):生面别开,才情智力大比拼——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4):即兴的自由歌唱,内容发乎于心,纯朴本色——唱歌环境(开满 杂花的小山坡、歌唱的鸟儿)优美的环境烘托优美的人,优美的歌 三、金满斗会(5):民革展览的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一一点面结合 唱得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1见景生情,即物起兴2提问3互嘲互赞) 金满斗会:人多,齐;时间长;人们盛装出席;传歌:歌曲多;主角是百姓 注解:1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沈从文,现代 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边城》《萧萧》。2即物起兴(xing):开头先咏他物 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本文结构:端午的风俗一家乡的鸭蛋一端午的鸭蛋 语言:1恰当运用方言 2口语色彩浓厚 ①好用短剧@穿插了朴素的大白话 3古汉语的点缀典雅和朴素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 4善于运用语言造型,用一两个字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 文风:淡化主题,结构疏散,自有闲适 注解:1选自《汪曾祺全集》。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 第十八课吆喝萧乾 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具体内容:声调:合辙押韵(节奏) 结构:器乐(1-3)引入 声乐一吆喝:从早到晚早上(5)晚上(6-9) 年四季:春一夏一秋一冬 吆喝的内容一吆喝的声调一吆喝的节奏韵律 对老北京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怀念之情,包含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对这些口头的 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的惋惜 写法:条理分明,秩序井然 ①使用了一些具有连接上下文作用的过渡句及概括作用的总起句。 将要介绍的事物分“类” ③将“类”按内在的联系排列好先后顺序 注解:1选自《北京城杂忆》。萧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曾任大 公报主编,获“抗战胜利作家纪念牌” 第十九课春酒琦君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的风俗、人情的赞美,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 母亲:热情大方,勤劳善良阿标叔:做事勤快,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分段:1农历新年的种种习俗与禁忌(1) 2我最爱喝母亲酿的八宝酒(2-4) 3乡亲之间互喝会酒(5-8) 4炮制八宝酒(9-10) “我”:嘴馋,天真活泼(动作) 第1页共9页
第 1 页 共 9 页 第三单元 第十六课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三个方面: 一、山野对歌(2、3):生面别开,才情智力大比拼——唱歌的人 二、山路漫歌(4):即兴的自由歌唱,内容发乎于心,纯朴本色——唱歌环境(开满 杂花的小山坡、歌唱的鸟儿)优美的环境烘托优美的人,优美的歌 三、金满斗会(5):民革展览的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点面结合 唱得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1 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2 提问 3 互嘲互赞) 金满斗会:人多,齐;时间长;人们盛装出席;传歌;歌曲多;主角是百姓 注解:1 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沈从文,现代 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边城》《萧萧》。 2即物起兴(xing):开头先咏他物 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第十七课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本文结构: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语言:1 恰当运用方言 2 口语色彩浓厚 ○1 好用短剧○2 穿插了朴素的大白话 3 古汉语的点缀 典雅和朴素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 4 善于运用语言造型,用一两个字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 文风:淡化主题,结构疏散,自有闲适 注解:1 选自《汪曾祺全集》。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 第十八课 吆喝 萧乾 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具体内容;声调;合辙押韵(节奏) 结构:器乐(1-3)引入 声乐—吆喝:从早到晚 早上(5)晚上(6-9)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吆喝的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节奏韵律 对老北京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怀念之情,包含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对这些口头的 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的惋惜 写法:条理分明,秩序井然 ○1 使用了一些具有连接上下文作用的过渡句及概括作用的总起句。 ○2 将要介绍的事物分“类” ○3 将“类”按内在的联系排列好先后顺序 注解:1 选自《北京城杂忆》。萧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曾任大 公报主编,获“抗战胜利作家纪念牌” 第十九课 春酒 琦君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的风俗、人情的赞美,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 母亲:热情大方,勤劳善良 阿标叔:做事勤快,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分段:1 农历新年的种种习俗与禁忌(1) 2 我最爱喝母亲酿的八宝酒(2-4) 3 乡亲之间互喝会酒(5-8) 4 炮制八宝酒(9-10) “我”:嘴馋,天真活泼(动作)
母亲:热情大方,善良大度,勤劳,温柔,乐于助人(语言、神态、动作) 阿标叔:做事勤快,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儿子:叛逆 道地的家乡味:甘醇的春酒味 母亲亲手酿制的味道 浓厚的人情味 快乐的年味 注解:1选自《琦君散文》。琦君,台湾女作家,代表作有《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 当枕》《细沙灯》《烟愁》2家醅(pei) 第二十课俗世奇人冯骥才天津人 本文语言有浓郁的天津味,幽默传神,语句比较短小精悍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句式对 称公整,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写出天津码头的世风 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规矩奇 泥人张: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海张五:蛮横,粗俗,言语无味 那你是在骗自己:以自己的不足去怀疑别人的优秀,这是自欺欺人的心理 注解:1选自《俗世奇人》 第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吴均 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文章,本文是骈体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闲适恬静,飘逸的心情, 达的胸怀)。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心句)。(总领全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分写异水,水 之清澈,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赋予了山水情感, 生命,表现了他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积极的影响,从侧面突出了富春江奇山异水险峰幽谷的魅力,说明 了作者鄙弃过于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追求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有时见日。(分写奇山,山势高峻) 本文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 语言:1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夸张,拟人)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富有 生机 2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致,轻重有度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突出了奇山异水 4随地点的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在仰观高山 注解:1选自《艺文类聚》,吴均(469-520),字叔庠( Xla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 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见其他注释 第二十二课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第2页共9页
第 2 页 共 9 页 母亲:热情大方,善良大度,勤劳,温柔,乐于助人(语言、神态、动作) 阿标叔:做事勤快,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儿子:叛逆 道地的家乡味:甘醇的春酒味 母亲亲手酿制的味道 浓厚的人情味 快乐的年味 注解:1 选自《琦君散文》。琦君,台湾女作家,代表作有《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 当枕》《细沙灯》《烟愁》 2 家醅(pei) 第二十课 俗世奇人 冯骥才 天津人 本文语言有浓郁的天津味,幽默传神,语句比较短小精悍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句式对 称公整,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写出天津码头的世风 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规矩奇 泥人张: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海张五:蛮横,粗俗,言语无味 那你是在骗自己:以自己的不足去怀疑别人的优秀,这是自欺欺人的心理。 注解:1 选自《俗世奇人》 第二十一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文章,本文是骈体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闲适恬静,飘逸的心情,旷 达的胸怀)。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心句)。(总领全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分写异水,水 之清澈,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赋予了山水情感, 生命,表现了他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积极的影响,从侧面突出了富春江奇山异水险峰幽谷的魅力,说明 了作者鄙弃过于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追求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有时见日。(分写奇山,山势高峻) 本文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 语言:1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夸张,拟人)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富有 生机 2 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致,轻重有度 3 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突出了奇山异水 4 随地点的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在仰观高山 注解:1 选自《艺文类聚》,吴均(469-520),字叔庠(xia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 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见其他注释 第二十二课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过于清贫,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五柳先生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 注解:1选自《陶渊明集》见其他注释 第二十三课马说韩愈(昌黎先生)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基本观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心句)。 作者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径的嘲讽和 抨击 注解1选自《韩愈文选》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见其他注释。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第二十四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一一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一一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一—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一一乐以忘忧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注解: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好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生,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见其他注解 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律 注释:选自《刘禹锡集·外集》刘禹锡作品《秋词》 表现了作者遭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的愤懑不平 第3页共9页
第 3 页 共 9 页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过于清贫,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五柳先生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 注解:1 选自《陶渊明集》 见其他注释 第二十三课 马 说 韩愈(昌黎先生)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基本观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心句)。 作者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径的嘲讽和 抨击。 注解 1 选自《韩愈文选》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见其他注释。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第二十四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注解:1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好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生,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见其他注解 第二十五课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七律 注释:选自《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作品《秋词》 表现了作者遭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的愤懑不平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贬谪地之僻,被贬时间之长)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故,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暗示政治上的新旧交替)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七绝 注释: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 借赤壁之战的史实,抒发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心中的 抑郁之气) 过零丁洋 注释: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表现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前两句写作者读书,如仕途,起兵抗元,经历四年战争)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国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比喻身世一生坎坷,孤苦伶仃)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前者指地方,后者指作者的心绪)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死明志的决心) 水调歌头 注释: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表达词人由抑郁忧伤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上阙:忧郁不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阙:超然豁达 山坡羊·潼关怀古 选自《全元散曲》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表现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二十六课小石潭记柳宗元 游踪:发现小石潭: 移步换景 近观潭中景物:潭水游鱼特写镜头 抒发了在贬谪独居的境况 远望小潭溪源:溪身岸势贴切比喻 下孤寂凄凉的感情 感受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第4页共9页
第 4 页 共 9 页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贬谪地之僻,被贬时间之长)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故,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暗示政治上的新旧交替)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 七绝 注释: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 借赤壁之战的史实,抒发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心中的 抑郁之气) 过零丁洋 注释: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表现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前两句写作者读书,如仕途,起兵抗元,经历四年战争)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国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比喻身世一生坎坷,孤苦伶仃)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前者指地方,后者指作者的心绪)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死明志的决心) 水调歌头 注释: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表达词人由抑郁忧伤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阙:忧郁不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阙:超然豁达 山坡羊·潼关怀古 选自《全元散曲》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表现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游踪:发现小石潭: 移步换景 近观潭中景物:潭水游鱼 特写镜头 抒发了在贬谪独居的境况 远望小潭溪源:溪身岸势 贴切比喻 下孤寂凄凉的感情 感受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本文抒发的是在寂寞处境中孤独凄苦的感情 文人的书名 1以地名籍贯位名 2以人名、字、号、官名、谥号为名 3以皇帝的年号为名 注解1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写下了“永州八记 见课后注释 第二十七课岳阳楼记范仲淹 、事情缘起 、岳阳楼大观及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心情 三、览物而悲者 四、览物而喜者 五、点明主旨 不描述岳阳楼的原因:1前人之述备矣 2目的在于借景抒情,引发作者的观点 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解1选自《范文正公集》 第二十八课醉翁亭记欧阳修 “乐”是本文文眼 第一段:山水乐 亭的环境 亭的由来 第二段:四时乐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第三段:游宴乐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乐「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 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及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结构之美:金线串珠;曲径通幽:前后呼应 虚词之美:也(陈述/肯定/感叹)而(递进/并列/承接/转折 句子之美:骈散结合;长句为主 意境之美: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换四时交替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注解: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 第二十九课满井游记袁宏道 段落大意:1作者想出门而不能的苦恼 2作者郊游的所见所感 3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作者心情变化:无奈,郁闷,烦躁—一轻松喜悦一一赞美感叹一一寓情山水的兴致 第5页共9页
第 5 页 共 9 页 本文抒发的是在寂寞处境中孤独凄苦的感情 文人的书名 1 以地名籍贯位名 2 以人名、字、号、官名、谥号为名 3 以皇帝的年号为名 注解 1 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写下了“永州八记” 见课后注释 第二十七课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事情缘起 二、岳阳楼大观及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心情 三、览物而悲者 四、览物而喜者 五、点明主旨 不描述岳阳楼的原因:1 前人之述备矣 2 目的在于借景抒情,引发作者的观点 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解 1 选自《范文正公集》 第二十八课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乐”是本文文眼 第一段:山水乐 亭的环境 亭的由来 第二段:四时乐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乐亦无穷 第三段:游宴乐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乐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 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及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结构之美:金线串珠;曲径通幽;前后呼应 虚词之美:也(陈述/肯定/感叹)而(递进/并列/承接/转折) 句子之美:骈散结合;长句为主 意境之美: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换四时交替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注解:1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二十九课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段落大意:1 作者想出门而不能的苦恼 2 作者郊游的所见所感 3 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作者心情变化:无奈,郁闷,烦躁——轻松喜悦——赞美感叹——寓情山水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