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感的心理构成 美感是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心理反应。它以对对象的直 接感受为起点,经由包括想象、理解在内的主动领悟,使主体获得全身 心的感动。美感形成的过程,有时虽很短暂,但却涉及感知、想象、情 感、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它们互相诱发、推动、渗透,形成丰富多彩 的美感形态。 1、感知即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审美客体进入美感的门户,感觉不到的东西是无法形成审美感受的。 感觉是个别反映,知觉是整体反映,它是美感形成的中心环节。审美知觉的 三个特征:完整性、主动性、情感性。 2、想象,主要指联想与构想 想象渗透到审美知觉中,既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又变化记忆中的表象,通 过形象思维创造出新的形象。如果说,感知是进入审美的门户,那么想 象就是为进入审美插上了翅膀。 (1)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等。 (2)构想即创造性想象:借助于记忆所储存的表象,但又突破现有经验的 局限,创造出新的形象。 3、情感: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贯穿于美感形成的整个过程。不同于 日常情感。如立普斯的“移情说
(三)美感的心理构成 美感是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心理反应。它以对对象的直 接感受为起点,经由包括想象、理解在内的主动领悟,使主体获得全身 心的感动。美感形成的过程,有时虽很短暂,但却涉及感知、想象、情 感、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它们互相诱发、推动、渗透,形成丰富多彩 的美感形态。 1、感知即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审美客体进入美感的门户,感觉不到的东西是无法形成审美感受的。 感觉是个别反映,知觉是整体反映,它是美感形成的中心环节。审美知觉的 三个特征:完整性、主动性、情感性。 2、想象,主要指联想与构想 想象渗透到审美知觉中,既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又变化记忆中的表象,通 过形象思维创造出新的形象。如果说,感知是进入审美的门户,那么想 象就是为进入审美插上了翅膀。 (1)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等 。 (2)构想即创造性想象 :借助于记忆所储存的表象,但又突破现有经验的 局限,创造出新的形象。 3、情感: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贯穿于美感形成的整个过程。不同于 日常情感。如立普斯的“移情说
(三)美感的心理构成 (续) 4、理解:不同于理性认识,黑格尔称之为“充满敏感的观照”,这说明审 美理解寓于感性直观中。 感性直观即直觉能力是如何获得事物意义的认识呢?这就有待于主体的审美 态度,即超功利、非实用的态度。如,距离产生美。除了审美态度,还 要有关于对象的必要知识。 以形象感知为基础,以理解为前提,以想象为中介,饱和着情感,伴随着快 感。 (四)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 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等。 1、审美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美的认识,一经形成 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2、审美趣味: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某些对象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喜 好和偏爱。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趣味。 3、审美标准:是个体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审美判断尺度,它的形成受审美 趣味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和主体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关。成熟的审美标 准应具有普遍性和可塑性。 4、 审美理想:是个体的理性观念,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追求和期待,它 指导和激励着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奔向人性的完善。 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就会把主体引向与其标准和理想相符的审美活动中。 审美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如古希腊的三种柱式
(三)美感的心理构成(续) 4、理解:不同于理性认识 ,黑格尔称之为“充满敏感的观照” ,这说明审 美理解寓于感性直观中。 感性直观即直觉能力是如何获得事物意义的认识呢?这就有待于主体的审美 态度,即超功利、非实用的态度。如,距离产生美。除了审美态度,还 要有关于对象的必要知识。 以形象感知为基础,以理解为前提,以想象为中介,饱和着情感,伴随着快 感。 (四)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 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等。 1、审美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美的认识,一经形成 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2、审美趣味: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某些对象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喜 好和偏爱。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趣味。 3、审美标准:是个体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审美判断尺度,它的形成受审美 趣味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和主体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关。成熟的审美标 准应具有普遍性和可塑性。 4、审美理想:是个体的理性观念,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追求和期待,它 指导和激励着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奔向人性的完善。 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就会把主体引向与其标准和理想相符的审美活动中。 审美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如古希腊的三种柱式
(五)审美意识的若千类型 1、美感与丑感(这里的美感特指优美感) 如观赏《米洛岛的维纳斯》和罗丹的《欧米哀尔》 美感: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单一、纯净的体验,审美主体处在一种怡和、 宁静的心态中,全神贯注于审美对象(结合优美的美学特征) 丑感:既有“快乐”,又有“苦味”的多重的复合体验。如现代文学艺术中 塑造的各种形象。丑感中愉悦的原因? 就艺术作品而言,二种情况:一是丑的内容、题材偏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我们震撼于历史和人生的阴暗面,同时也为艺术家的创造力所折服: 二是内容、题材不丑而形式丑,表现艺术家逸出常规,抒胸中之“块 垒”。 2、崇高感和荒诞感 如欣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达利的《林肯的头像》 崇高感是审美感受中最激动人心的一种类型,主体在体验崇高时,心灵始终 处于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摇荡之中,由痛感而来的快感。 荒诞感是由于人与世界的疏离而造成内心的苦闷,人在面临虚无深渊时所产 生的焦虑、恐惧和绝望。如蒙克的《呼号》 美是形式的和谐统一,崇高是无形式,荒诞是反形式,与丑接近,荒诞在很 大程度上是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和想象造成的障碍、冲突。 崇高感与荒延感的比较
(五)审美意识的若干类型 1、美感与丑感(这里的美感特指优美感) 如观赏《米洛岛的维纳斯》和罗丹的《欧米哀尔》 美感: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单一、纯净的体验,审美主体处在一种怡和、 宁静的心态中,全神贯注于审美对象(结合优美的美学特征) 丑感:既有“快乐”,又有“苦味”的多重的复合体验。如现代文学艺术中 塑造的各种形象。丑感中愉悦的原因? 就艺术作品而言,二种情况:一是丑的内容、题材偏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我们震撼于历史和人生的阴暗面,同时也为艺术家的创造力所折服; 二是内容、题材不丑而形式丑,表现艺术家逸出常规,抒胸中之“块 垒”。 2、崇高感和荒诞感 如欣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达利的《林肯的头像》 崇高感是审美感受中最激动人心的一种类型,主体在体验崇高时,心灵始终 处于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摇荡之中,由痛感而来的快感。 荒诞感是由于人与世界的疏离而造成内心的苦闷,人在面临虚无深渊时所产 生的焦虑、恐惧和绝望。如蒙克的《呼号》 美是形式的和谐统一,崇高是无形式,荒诞是反形式,与丑接近,荒诞在很 大程度上是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和想象造成的障碍、冲突。 崇高感与荒诞感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