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 Population Status of Children in China in 2015 事实与数据 Facts and Fiqures unicef<e for every child UNICEF/UN043576/Lister 儿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文明传承的保证,其发展状况构成未来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儿童数量众多,近年来其 生存和发展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转型、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大规模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一部分儿 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各种挑战,儿童发展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髙。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査为准确掌握儿童人口基础数据、 反映人口变动、描述儿童总人口和子群体特征、分析其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了解和解决儿童面临的相关问题、促 进儿童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本折页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历次人口普查和调査数据对中国儿童人 口状况进行描述分析 定义 儿童: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定义,儿童是指18岁以下人口,即0-17周岁的人口。 按年龄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本折页中按年龄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幼儿阶段(0-2周岁)学前教育阶段(3-5周岁 小学阶段(6-11周岁)初中阶段(12-14周岁)和高中阶段(15-17周岁)五个阶段。 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是指流动人口中的0-17周岁儿童。流动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致且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者。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留在原籍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其中,农村留守 儿童是指留守儿童中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的儿童,城镇留守儿童是指留守儿童中户籍所在地为城镇的儿童 贫困地区:包括原有的592个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 新划分的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上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共计14个片区680个县,其中扶贫重 点县和新定片区县有440个县重合,故贫困地区共覆盖832个县。 数据来源 本折页的主要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展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辅以历年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 调查数据。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共开展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目 前每十年开展一次。每逢两次人口普查的中间年份开展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又称为“小普查”。最近的两次小普 查是在2005年和2015年开展的 致谢 本折页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段成荣教授和吕利丹博士承担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委托课 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课题得到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三方联合数据项目的技术和资 unicef&s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 儿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文明传承的保证,其发展状况构成未来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儿童数量众多,近年来其 生存和发展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转型、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大规模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一部分儿 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各种挑战,儿童发展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为准确掌握儿童人口基础数据、 反映人口变动、描述儿童总人口和子群体特征、分析其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了解和解决儿童面临的相关问题、促 进儿童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本折页基于 201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及历次人口普查和调查数据对中国儿童人 口状况进行描述分析。 定义: 儿童: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定义,儿童是指 18 岁以下人口,即 0-17 周岁的人口。 按年龄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本折页中按年龄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幼儿阶段(0-2 周岁)、学前教育阶段(3-5 周岁)、 小学阶段(6-11 周岁)、初中阶段(12-14 周岁)和高中阶段(15-17 周岁)五个阶段。 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是指流动人口中的 0-17 周岁儿童。流动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者。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留在原籍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其中,农村留守 儿童是指留守儿童中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的儿童,城镇留守儿童是指留守儿童中户籍所在地为城镇的儿童 。 贫困地区:包括原有的 592 个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的颁布 新划分的 11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上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共计 14 个片区 680 个县,其中扶贫重 点县和新定片区县有 440 个县重合,故贫困地区共覆盖 832 个县。 数据来源: 本折页的主要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展的 201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辅以历年人口普查和 1%人口抽样 调查数据。中国分别在 1953 年、1964 年、1982 年、1990 年、2000 年和 2010 年共开展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目 前每十年开展一次。每逢两次人口普查的中间年份开展一次 1%人口抽样调查,又称为“小普查”。最近的两次小普 查是在 2005 年和 2015 年开展的。 致谢: 本折页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段成荣教授和吕利丹博士承担的“201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委托课 题”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课题得到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三方联合数据项目的技术和资 金支持。 2015 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 事实与数据 Population Status of Children in China in 2015 Facts and Figures © UNICEF/UN043576/Lister
一儿童人口规模和变动 1.1中国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0-17周岁儿童人口为271亿,占全国人口的19.7%。从儿童人 口的长期变动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转变,特别是受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的 影响,中国儿童人口规模和占总人口的比例自1980年代以来不断减少,但2010-2015五年间保持了相对稳定(图表1) 图表1:中国0-17岁儿童人口规模变化趋势,1953-2015年 Millions百万人 aged18 and above)18岁及以上成人 Chad population(aged0-17)017岁儿 20年7它 Child population as a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儿童人口比例 70 tion 583 据来源∵根据历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汇总资料计算整理 图表2:中国儿童人口构成一览,2015年2 Ethnic 1.33亿 147亿124亿 49% 54%)1(4 0.31亿 89% Junior Senior Level of education Prim ary 学龄阶段 primary 小学阶段 Secondary Secondary合计 学前教育 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Number of children(millions) 45.4849.83 儿童人数(百万人 90.12 4155 43.8727084 Number of migrant children (millions) 4.63 5.90 9.34 4.12 10263426 动儿童人数(百万人) Number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milli 7 50340.51 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百万人) Number of urban left-behind 7.44 5.5 7.57 4252826 城镇留守儿童人数(百万人) 数据来源:留守儿童数据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计算,其他指标根据汇总资料计算整理 11953年、1964年、1982年和1990年普查的标准时点为7月1日零时,此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的时点统一为11月1日零时。 因为时点不同,相关数据与《中国统计年鉴》上通常公布的年底数在数值上会略有差异。 更多关于儿童人口构成的细节见本折页第三部分“儿童人口构成
2 236 320 410 383 345 279 271 347 375 598 751 920 1061 1103 41% 46% 41% 34% 27% 21% 2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2015 Millions 百万人 Adult population (aged 18 and above) 18岁及以上成人 Child population (aged 0-17) 0-17岁儿童人口 Child population as a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儿童人口比例 1953 total population 583 million 2015 total population1.37 billion 2015年总人口13.7亿 一. 儿童人口规模和变动 1.1 中国 根据 201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015 年中国 0-17 周岁儿童人口为 2.71 亿,占全国人口的 19.7%。从儿童人 口的长期变动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转变,特别是受 20 世纪 70 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的 影响,中国儿童人口规模和占总人口的比例自 1980 年代以来不断减少,但 2010-2015 五年间保持了相对稳定(图表 1)。 图表 1:中国 0-17 岁儿童人口规模变化趋势,1953-2015 年1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汇总资料计算整理 图表 2:中国儿童人口构成一览,2015 年2 数据来源:留守儿童数据根据 201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计算,其他指标根据汇总资料计算整理。 1 1953 年、1964 年、1982 年和 1990 年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7 月 1 日零时,此后,普查和 1%人口抽样调查的时点统一为 11 月 1 日零时。 因为时点不同,相关数据与《中国统计年鉴》上通常公布的年底数在数值上会略有差异。 2 更多关于儿童人口构成的细节见本折页第三部分“儿童人口构成”。 Rural 138m 农村 1.38亿 (51%) Urban 133m 城镇 1.33亿 (49%) Male 147m 男性 1.47亿 (54%) Female 124m 女性 1.24亿 (46%) Han 240m 汉族 2.40亿 (89%) Ethnic minority 31m 少数民族 0.31亿 (11%) Age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Level of education 学龄阶段 270.84 34.26 40.51 7.44 5.55 7.57 3.44 4.25 28.26 Total 0-17岁 合计 0-2 years 幼儿 Preprimary 学前教育 Primary 小学阶段 Junior Secondary 初中阶段 Senior Secondary 高中阶段 4.63 5.90 9.34 4.12 10.26 45.48 49.83 90.12 41.55 43.87 7.84 7.92 14.11 5.60 5.03 Number of children (millions) 儿童人数 (百万人) Number of migrant children (millions) 流动儿童人数 (百万人) Number of urban left-behind children (millions) 城镇留守儿童人数(百万人) Number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millions) 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百万人)
1.2世界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提供的国际可比的估计数据3,世界总人口和0- 17岁儿童人口在过去60年迅速增长。世界总人口由1950年的25亿增长到2015年的74亿,是1950年的3倍;儿童人 口由1950年的10亿增长到2015年的23亿,是1950年的2.2倍。1970年代之后,在以中国为主导的人口控制带动下 世界儿童人口增长趋势岀现转折,増长速度越来越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 2015年中国总人口仍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人口的189%;儿童人口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儿童人口的129%,明 显低于其总人口份额。中国儿童人口占世界儿童人口的比例是从1980年左右开始逐步下降的(图表3)2015年中国总人 口比印度多出8800万,但是儿童人口却只相当于印度的65%。印度儿童人口规模在1991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儿童 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总人口预计将于2024年超过中国4 Population share人口比例(% 图表3:中国和印度儿童 人口规模占世界的比例和 变化趋势,1950-2015年 China,s share of the 国几童占世界比例 国总人口占世界比例 2015 India's share of the 三三 总人口占世界比例 数据来源:联合国经济与社会 其髓国家1543亿 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 望2017年修订版》 1950195519601965197019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中国的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在1980-2015年间下降了六成,目前已成为全球少儿抚养比最 低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不断上升(图表4),老龄化加剧。目 前中国的总抚养比在世界范围内尚属较低水平,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估计约为38%。伴随着人口结构的进步转 变和“人口红利”的衰减,预计2055年中国的总抚养比将超过75%,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 图表4:中国和世界 Dependency ratio玩养比(% 抚养比现状及预测 1950-2100年 chna:oM- age dependency rat中国老年抚养比:2015年 China: Child dependency rato中国少几抚养比 aWa: Total dependency ratio世界总 76.5% 61.0% 数据来源:联合国经济与社会 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 望2017年修订版》 501960197019801990200020 2020302040 20602070208020902100 3折页中国际可比的估计数据来自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与中国官方数据并不完全一致。 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2017年8月查阅 4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主要发现及图表》,2017年
3 0 5 10 15 20 2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Population share 人口比例 (%) China's share of the world child population 中国儿童占世界比例 China's share of the world total population 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比例 India's share of the world child population 印度儿童占世界比例 India's share of the world total population 印度总人口占世界比例 2015 India, 450m 印度, 4.50亿 (20%) China, 294m 中国, 2.94亿 (13%) Other Countries, 1,543m 其他国家, 15.43亿 (67%) 1.2 世界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17 年修订版》提供的国际可比的估计数据3,世界总人口和 0- 17 岁儿童人口在过去 60 年迅速增长。世界总人口由 1950 年的 25 亿增长到 2015 年的 74 亿,是 1950 年的 3 倍;儿童人 口由 1950 年的 10 亿增长到 2015 年的 23 亿,是 1950 年的 2.2 倍。1970 年代之后,在以中国为主导的人口控制带动下, 世界儿童人口增长趋势出现转折,增长速度越来越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 2015 年中国总人口仍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人口的 18.9%;儿童人口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儿童人口的 12.9%,明 显低于其总人口份额。中国儿童人口占世界儿童人口的比例是从 1980 年左右开始逐步下降的(图表 3)。2015 年中国总人 口比印度多出 8800 万,但是儿童人口却只相当于印度的 65%。印度儿童人口规模在 1991 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儿童 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总人口预计将于 2024 年超过中国4。 中国的少儿抚养比(0-14 岁人口与 15-64 岁人口之比)在 1980-2015 年间下降了六成,目前已成为全球少儿抚养比最 低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老年抚养比(65 岁及以上人口与 15-64 岁人口之比)不断上升(图表 4),老龄化加剧。目 前中国的总抚养比在世界范围内尚属较低水平,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估计约为 38%。伴随着人口结构的进一步转 变和“人口红利”的衰减,预计 2055 年中国的总抚养比将超过 75%,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 折页中国际可比的估计数据来自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17 年修订版》,与中国官方数据并不完全一致。 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2017 年 8 月查阅 4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17 年修订版:主要发现及图表》,2017 年 图表 3:中国和印度儿童 人口规模占世界的比例和 变化趋势,1950-2015 年 图表 4:中国和世界 抚养比现状及预测, 1950-2100 年 数据来源:联合国经济与社会 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 望 2017 年修订版》 数据来源:联合国经济与社会 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 望 2017 年修订版》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20 40 60 80 1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 Dependency ratio 抚养比 (%) China: Old-age dependency ratio 中国老年抚养比 China: Child dependency ratio 中国少儿抚养比 World: Total dependency ratio 世界总抚养比 37.7% 52.5% 2015年 2055年 76.5% 61.0%
人口出生情况 2.1人口出生数 19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开始进一步严格生育调节,"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5。短短10 年内,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从1970-1975年间的4.77降至1980-1985年间的2.55。1990-1995年间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 21以下,此后一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2010-2015年估计为160,位于世界低生率国家行列6 2010-2015年间儿童规模和比例虽略有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关. 关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政府于2014年1月发布1号文件《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 见》,提出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法》中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更改为“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 子女”可生二胎,即为“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底进一步放开了“全面二孩”政策,即“提倡一对夫妻 生育两个子女”"。 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2014年和2016年岀生人口规模岀现小幅"跳跃式″增加(图表5):2014年出生人口数在2013 年基础上增加了47万人;2016年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升,在2015年基础上增加了131万人,达到1786万人,成为2000 年以来出生人口规模最高的年份。 另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育政策“开小口”7之际,出现过一个出生人口的小高峰,这些出生队列在2010年后陆 续进入育龄期,也可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较之前年份略有上升。 图表5:出生人口数,1980-2016年 Millions百人 20142016 数据来源:1980-2010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相关年份数据、利用年中人口与人口出生率计算得到 2011-2016年数据通过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得到。 5“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1980年9月25日)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77/4493829.html2017年5月查阅 6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fertilit 2017年8月查阅 71984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其中提到“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 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9/4495322.html,2017年5月查阅
4 二. 人口出生情况 2.1 人口出生数 1970 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 年开始进一步严格生育调节,“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5。短短 10 年内,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从 1970-1975 年间的 4.77 降至 1980-1985 年间的 2.55。1990-1995 年间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 2.1 以下,此后一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2010-2015 年估计为 1.60,位于世界低生率国家行列6。 2010-2015 年间儿童规模和比例虽略有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关。 关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政府于 2014 年 1 月发布 1 号文件《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 见》,提出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法》中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更改为“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 子女”可生二胎,即为“单独二孩”政策。2015 年底进一步放开了“全面二孩”政策,即“提倡一对夫妻 生育两个子女”。 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 2014 年和 2016 年出生人口规模出现小幅“跳跃式”增加(图表 5):2014 年出生人口数在 2013 年基础上增加了 47 万人;2016 年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升,在 2015 年基础上增加了 131 万人,达到 1786 万人,成为 2000 年以来出生人口规模最高的年份。 另一方面,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生育政策“开小口”7之际,出现过一个出生人口的小高峰,这些出生队列在 2010 年后陆 续进入育龄期,也可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较之前年份略有上升。 图表 5:出生人口数,1980-2016 年 数据来源:1980-2010 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相关年份数据、利用年中人口与人口出生率计算得到; 2011-2016 年数据通过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得到。 5“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1980 年 9 月 25 日)”,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77/4493829.html,2017 年 5 月查阅。 6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17 年修订版》, 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Fertility/, 2017 年 8 月查阅 7 1984 年 4 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其中提到“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 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9/4495322.html,2017 年 5 月查阅。 17.87 25.29 20.67 15.84 16.87 17.86 14 16 18 20 22 24 26 1980 1987 1996 2006 2014 2016 Millions 百万人
2.2出生人口性别比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偏高并持续 图表6:出生人口性别比,1982-2015年* 上升,从1982年的1085上升到2005年前后的最高值1186。 2015年虽降至1135(见图6a),仍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 (6a)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失衡最严重的国家9 rtma per10 canals birth每1名产女封应的不产男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表现出如下特点 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高于城镇地区,但二者差距自 2010年以来缩小(图6b 出生性别比随着胎次増加而提高,2015年第-胎和第 二胎的出生性别比开始向正常区间靠拢,但第三胎及 上胎次的出生性别比失衡严重(图6c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在地区间并不均衡,上海等七省区 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了107以内,而广西、湖南、广 东等省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仍严重失衡(图6d 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整体水平低于汉族。少数民族的 (6b)分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 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989年以前一直正常,之后超出正 Male birtha per 10. 每10名活产女竖对的活产勇要数 常区间进入偏高状态,2015年达110.7,比2010年 (1148)有所回落 出生人口性别比与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成反比,育 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低,子女的出生性别比越高。 家庭的“男孩偏好”及相应的性别选择生育行为、生育政 策的影响、女性社会家庭地位的不平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等直接或间接原因推高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和某些省份。这反映出女孩生命权的受损和长期的性别歧视 对妇女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可能助长拐卖妇女和其他形式 针对妇女的暴力。另外,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中国 女性比男性约少3400万,也会由于直接导致的女性数量短缺, (6c)分胎次出生人口性别比 使得大量男性找不到结婚对象,产生“婚姻挤压”,对末来人 口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6d)分省出生人口性别比,2015年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 查汇总资料计算整理 注*:普查年份全国数据和分省数据来源于普查短表汇总 资料,分城乡和分胎次数据来源于普查长表汇总资料。 8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100名活产女翌对应的活产男婴数。国际上公认在没有干预措施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区间通常为103到107 9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htps/ esa.un.org/unpd^ wpp/Download/Standard/ Fertility/ 2017年8月查阅
5 2.2 出生人口性别比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8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偏高并持续 上升,从 1982 年的 108.5 上升到 2005 年前后的最高值 118.6。 2015年虽降至113.5(见图6a),仍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 失衡最严重的国家9。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表现出如下特点: 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高于城镇地区,但二者差距自 2010 年以来缩小(图 6b)。 出生性别比随着胎次增加而提高,2015 年第一胎和第 二胎的出生性别比开始向正常区间靠拢,但第三胎及 以上胎次的出生性别比失衡严重(图 6c)。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在地区间并不均衡,上海等七省区 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了 107 以内,而广西、湖南、广 东等省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仍严重失衡(图 6d)。 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整体水平低于汉族。少数民族的 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989年以前一直正常,之后超出正 常区间进入偏高状态,2015 年达 110.7,比 2010 年 (114.8)有所回落。 出生人口性别比与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成反比,育 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低,子女的出生性别比越高。 家庭的“男孩偏好”及相应的性别选择生育行为、生育政 策的影响、女性社会家庭地位的不平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等直接或间接原因推高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和某些省份。这反映出女孩生命权的受损和长期的性别歧视, 对妇女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可能助长拐卖妇女和其他形式 针对妇女的暴力。另外,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中国 女性比男性约少 3400 万,也会由于直接导致的女性数量短缺, 使得大量男性找不到结婚对象,产生“婚姻挤压”,对未来人 口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8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 100 名活产女婴对应的活产男婴数。国际上公认在没有干预措施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区间通常为 103 到 107。 9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17 年修订版》, 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Fertility/, 2017 年 8 月查阅 图表 6:出生人口性别比,1982-2015 年 * (6a) 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6b) 分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 (6c) 分胎次出生人口性别比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 1%人口抽样调 查汇总资料计算整理 注*:普查年份全国数据和分省数据来源于普查短表汇总 资料,分城乡和分胎次数据来源于普查长表汇总资料。 (6d) 分省出生人口性别比,2015 年 108.5 110.9 111.3 115.6 116.9 118.6 117.9 113.5 100 104 108 112 116 120 1982 1987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Male births per 100 female births 每100名活产女婴对应的活产男婴数 0 107.7 113.6 111.8 117.8 121.7 122.9 122.1 114.8 107.1 112.1 109.9 113.0 116.4 117.1 120.2 112.5 1982 1987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Male births per 100 female births 每100名活产女婴对应的活产男婴数 Rural 农村 Urban 城镇 0 109.4 120.1 127 154.3 159.4 152.9 158.4 148.5 105.2 117.3 121.4 141.1 151.92 143.2 130.3 113.3 105.6 107.7 105.4 106.4 107.12 108.4 113.7 109.8 1982 1987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Male births per 100 female births 每100名活产女婴对应的活产男婴数 Third and higher order 第三胎及以上胎次 Second-order 第二胎 First-order 第一胎 0 102.5-107.9 108.0-109.9 110.0-113.5 113.6-118.9 119.0-122.9 Missing Value 缺失值 Male births per 100 female births 每100名活产女婴对应的活产男婴数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广东 海南 山东 江苏 北京 天津 上海 福建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 西藏 青海 四川 云南 甘肃 内蒙古 陕西 宁夏 山西 重庆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西 江西 河南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