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 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 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 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 风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 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见《初学记》引 《瑞应图》)。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 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字, 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 宋句“秋风”相应
•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 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 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 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 风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 良,则梧桐生 于东厢”(见《初学记》引 《瑞应图》)。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呜声 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字, 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 宋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从上两句引发 出来的议论。“居高”的“高”有两层含义: 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 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 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 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 格也高,他发出的声旨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诗人把这一命意 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了。清人沈德潜《唐诗 别裁》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 独尊其品格。”今人刘水济《唐人绝句精华》 说:“三四句借蝉抒怀,言果能立身高洁者, 不待凭藉,自能名声远闻也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从上两句引发 出来的议论。“居高”的 “高”有两层含义: 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 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 地位高, 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 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 格也高,他发出的声旨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诗人把这一命意 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了。清人沈德潜《唐诗 别裁》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 独尊其品格。”今人刘水济《唐人绝句精华》 说:“三四句借蝉抒怀,言果能立身高洁者, 不待凭藉,自能名声远闻也
赏析: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 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赏析: •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 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劳奏 )更疏断,一树碧情 萝梗扰泛,故园差严 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李商隐 •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