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 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其概念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进程而不断更新和明确的 5.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发展与生态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大致可 划分为三个阶段:朴素农业生态观阶段(公元前3世纪至1920s人传统农业生态学阶段(1920s 至1980s)和现代农业生态学阶段(1980s至今, 6.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生态科学,它为相关学科与 专业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7.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协调农业生态 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时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 业模式,促进农业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平衡,协调农业的会、经济和生态 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确保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8.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及价值取向、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及评价、农业生态系统调控 与优化、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农业生态规划等。其学科特点有应用性、综合性、统一性和 宏观性 9.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农业生态学的实验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研究工作将更多 地倾向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基础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将是农 业生态学技术体系的新特点:农业生态学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农业生态学发展的人才储备。 10.指导衣业生态学研究的理论观点有层次观、整体论、系统观和协同进化论。 山.农业生态学的传统研究方法有原地观测(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和受
14 4.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 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其概念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进程而不断更新和明确的。 5.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发展与生态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大致可 划分为三个阶段:朴素农业生态观阶段(公元前 3 世纪至 1920s)、传统农业生态学阶段(1920s 至 1980s)和现代农业生态学阶段(1980s 至今)。 6. 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生态科学,它为相关学科与 专业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7. 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协调农业生态 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 业模式,促进农业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平衡,协调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 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确保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8.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及价值取向、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及评价、农业生态系统调控 与优化、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农业生态规划等。其学科特点有应用性、综合性、统一性和 宏观性。 9.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农业生态学的实验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研究工作将更多 地倾向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基础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将是农 业生态学技术体系的新特点;农业生态学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农业生态学发展的人才储备。 10. 指导农业生态学研究的理论观点有层次观、整体论、系统观和协同进化论。 11. 农业生态学的传统研究方法有原地观测(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和受
控的农业生态实验,前者指在自然实地对农业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后者主要是在模拟自 然生态系统的受控农业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农业种群或 落影响的方法技术。农业生态学的综合研究方法有资料的归纳和分析、数值分类和排序、数 学模型和模拟等。 专业术语 生态学(Ecology,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生物圈(biosphere,生物群落 (biocoenosis生态演替(生物地理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ecosystem人能量生态学(energy ecology人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人 现代生态学modern ecology人理论生态学theoretical og人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 普通生态学(general ecology动物生态学(animal ecolo人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y微 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y人昆虫生态学(ecology of insects1鱼类生态学(ecology of fishes人鸟类生态学(avian ecology人兽类生态学(mammalian ecology陆地生态学(terrestri ecology,水域生态学(aquatic ecology人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人草原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荒漠生态学(desert ecology,冻原生态学(tundra ecology,海洋生态学(marinc ecology人淡水生态学freshwater人河口生态学estuarine ecoloy人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太空生态学(space ecology人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y人全球生态学(global cology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人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人农业生态学 (agroecology1林业生态学(forestry ecology,渔l业生态学(fishery ecology,家畜生态学 (livestock ecology1城市生态学(city ecology人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oloy1污染生 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ecoloy of natural resoures人人类生态学(huma ecology人放射生态学radiation ecoloy1热生态学thermal ecology人古生态学paleoecology人
15 控的农业生态实验,前者指在自然实地对农业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后者主要是在模拟自 然生态系统的受控农业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农业种群或群 落影响的方法技术。农业生态学的综合研究方法有资料的归纳和分析、数值分类和排序、数 学模型和模拟等。 专业术语 生态学(Ecology)、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生物圈(biosphere)、生物群落 (biocoenosis)、生态演替(ecological succession)、生物地理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生态系统(ecosystem)、能量生态学(energy ecology)、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现代生态学(modern ecology)、理论生态学(theoretical ecology)、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 普通生态学(general ecology)、动物生态学(animal ecolog)、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微 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昆虫生态学(ecology of insects)、鱼类生态学(ecology of fishes)、鸟类生态学(avian ecology)、兽类生态学(mammalian ecology)、陆地生态学(terrestrial ecology)、水域生态学(aquatic ecology)、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草原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荒漠生态学(desert ecology)、冻原生态学(tundra ecology)、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淡水生态学(freshwater ecology)、河口生态学(estuarine ecology)、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太空生态学(space ecology)、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农业生态学 (agroecology)、林业生态学(forestry ecology)、渔业生态学(fishery ecology)、家畜生态学 (livestock ecology)、城市生态学(city ecology)、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污染生 态学(pollution ecology)、自然资源生态学(ec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放射生态学(radiation ecology)、热生态学(thermal ecology)、古生态学(paleoecology)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人生态工程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人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人行为生态学(behavioural ecology人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人数学生态学 (mathematical ecology,物理生态学(physical ecology1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l ecology, 生态遗传学(ecological genetics人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 思考题 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动力. 2.简述生态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关系。 3.怎样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定义? 4.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5.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任务、研究内容是什么? 6.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7.指导农业生态学研究的理论观点有哪些? 8.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主要参考文献 1.阎传海,张海荣2003.宏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林育真2004.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3.曹凑贵.严力蛟刘黎明2006.生态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林文雄2007.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5.杨怀森.1992.农业生态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6.陈阜.1998农业生态学教程北京气象出版社. 7.骆世明2001.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6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生态工程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行为生态学(behavioural ecology)、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数学生态学 (mathematical ecology)、物理生态学(physical ecology)、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l ecology)、 生态遗传学(ecological genetics)、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 思考题 1. 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动力。 2. 简述生态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关系。 3. 怎样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定义? 4.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5. 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任务、研究内容是什么? 6.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7. 指导农业生态学研究的理论观点有哪些? 8.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主要参考文献 1. 阎传海,张海荣.2003.宏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 林育真.2004.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3. 曹凑贵,严力蛟,刘黎明.2006.生态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林文雄.2007.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5. 杨怀森.1992.农业生态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6. 陈阜.1998.农业生态学教程.北京:气象出版社. 7. 骆世明.2001.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8.张金屯李素清2003.应用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9.何兴元2004.应用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0.骆世明1999.农业生态学近年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综述生态农业研究7(1):19-22. 11.黄国勤2002论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45):755-759. 12.李春爱,吕静霞,王小度等.2004.现代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河南科技大学学 报(农学版)243):36-39. 13.骆世明2005.农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应用方向进展中国生态农业技术13(11-6. 14.骆世明2006.农业生态学近年研究动向.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2(5):4244. 15.黄国勤2008国外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世界农业,3(总347)44-48
17 8. 张金屯,李素清.2003.应用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9. 何兴元.2004.应用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0. 骆世明.1999.农业生态学近年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综述.生态农业研究,7(1):19-22. 11. 黄 国 勤 .2002. 论 农 业 生 态 学 及 其 发 展 趋 势 .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24(5):755-759. 12. 李春霞,吕静霞,王小霞等.2004.现代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河南科技大学学 报(农学版),24(3):36-39. 13. 骆世明.2005.农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应用方向进展.中国生态农业技术,13(1):1-6. 14. 骆世明.2006.农业生态学近年研究动向.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2(5):42-44. 15. 黄国勤.2008.国外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世界农业,3(总 347):44-48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本章提要 本章阐述了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及作用规律;光、温度, 水、土壤等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生态适应的形态 行为、生理等方面的适应机制以及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第一节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广义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主体周围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主体或中心而言,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就无所 谓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 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二)环境的类型 环境是 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一般可按环境的性质、环 境的主体以及环境的范围大小等进行分类。 1.按环境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 》按环培的主体分类 一种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即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物质和非 生命物质都被视为构成人类环境的要素:另外一种是以生物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即生物体以 外的所有要素构成的环境。 3.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可分为字宙环境(或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 环境或内环墙。 1)字宙环境(s envir t)是指大气层以外的字宙空间。字宙环境由广阔的 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散物质组成, 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 如太阳的 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带来了生机:太阳黑子的出现数量与地球上 的降雨量有明显的关系: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可引起风暴、海啸 等自然灾害。 (2)地球环境(global environment)是指由大气圈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 和生物圈组成,又称全球环境,也称地理环境(geoenvironment)。 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 关系尤为密切。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 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3)区域环境(regional environment).是指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它是由 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5个自然圈层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不同地区形成各种不同的区域环境特 点,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18
18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本章提要 本章阐述了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及作用规律;光、温度、 水、土壤等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生态适应的形态、 行为、生理等方面的适应机制以及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第一节 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广义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主体周围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主体或中心而言,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就无所 谓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 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二)环境的类型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一般可按环境的性质、环 境的主体以及环境的范围大小等进行分类。 1.按环境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 2.按环境的主体分类:一种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即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物质和非 生命物质都被视为构成人类环境的要素;另外一种是以生物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即生物体以 外的所有要素构成的环境。 3.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可分为宇宙环境(或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 环境或内环境。 (1)宇宙环境(space environment)是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宇宙环境由广阔的 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散物质组成,他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太阳的辐 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带来了生机;太阳黑子的出现数量与地球上 的降雨量有明显的关系;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可引起风暴、海啸 等自然灾害。 (2)地球环境(global environment) 是指由大气圈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 和生物圈组成,又称全球环境,也称地理环境(geoenvironment)。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的 关系尤为密切。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 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3)区域环境(regional environment)是指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它是由 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 5 个自然圈层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不同地区形成各种不同的区域环境特 点,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