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中学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统测 语文试卷 命题人:陶文梅审题人:冯顺恒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其中卷面4分。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用黑色0.5M中性笔答在答题卡上。 积累(36分) 1、默写(14分) (1)江山如此多娇 ,岁晏有余粮 ,小桥流水人家 (4)更深月色半人家 人迹板桥霜 (6)疑怪昨宵春梦好 (7) 村南村北响缲车 (8)莫道不消魂 (9)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10)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1)俱往矣, (1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2、根据要求填空。(共7分)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4分) 代天 尽职守重覆辙怒不可 (2)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旁骛( 陨落( )谀词( 3、将备选的三句话分别填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里,使表达连贯完整。(只填序号)(3分) “六-”儿童了前夕,记者来到距捷克首都布拉格20多公里的利迪策。只见(), (),(),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然而,68年前,这个风光秀丽的村庄遭到凶残的德国 法西斯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被夷为平地。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弘文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统测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陶文梅 审题人:冯顺恒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全卷总分 120 分,其中卷面 4 分。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用黑色 0.5MM 中性笔答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36 分) 1、默写(14 分) (1)江山如此多娇, 。 (2) ,岁晏有余粮。 (3) ,小桥流水人家。 (4)更深月色半人家, 。 (5) ,人迹板桥霜。 (6)疑怪昨宵春梦好, 。 (7) ,村南村北响缲车。 (8)莫道不消魂, , 。 (9)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 (10)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11)俱往矣, , 。 (1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 2、根据要求填空。(共 7 分)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4 分) 一代天 尽职守 重 覆辙 怒不可 (2)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旁骛.( ) 陨.落( ) 谀.词 ( ) 3、将备选的三句话分别填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里,使表达连贯完整。(只填序号)(3 分) “六一”儿童了前夕,记者来到距捷克首都布拉格 20 多公里的利迪策。只见( ), ( ),( ),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然而,68 年前,这个风光秀丽的村庄遭到凶残的德国 法西斯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被夷为平地
1949年11月,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保 障儿童权利,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执委会,确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 儿童节 ①村边玫瑰园里花朵姹紫嫣红散发着阵阵清香 幢幢红色屋顶的小楼点缀在起伏的山坡上 ③绿色的草地生机盎然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字数不超出空格的限制)(2分) 由《读者》杂志、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共同发 起的“《读者》光明行动”今天正式在京启动。何鲁丽、郑万通等出席启动仪式。 据介绍,在我国,有1200万的孩子先天视力不好,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 为了给他们一个明亮、清晰的五彩世界,本次活动将免费为贫困家庭12岁以下的弱视孩 子进行治疗。 5、下面文段有两处语病,请写出病句的序号并改正。(2分) ①农历中国龙年已至,②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热盼新春佳节的同时,③美国、加拿 大、法国、日本等各国元首政要争相向华人拜早年。④穿唐装、发贺词、秀中文一一融入 了中国元素的拜年透着亲切,盛赞华人贡献让身处异乡的华人华侨倍感自豪 第句,应该为 第句,应该为 6、观看下面一幅漫画,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标题并谈谈你 某些公园景点 7、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国作家,在面对外国记者无关文学与创作的提问时 缄其口,神情淡定,印证了自己的笔名 (1分) 8、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 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 (3分) 、阅读(40分) (一)(共16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 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1949 年 11 月,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保 障儿童权利,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执委会,确定每年的 6 月 1 日为国际 儿童节。 ①村边玫瑰园里花朵姹紫嫣红散发着阵阵清香 ②一幢幢红色屋顶的小楼点缀在起伏的山坡上 ③绿色的草地生机盎然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字数不超出空格的限制)(2 分) 由《读者》杂志、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共同发 起的“《读者》光明行动”今天正式在京启动。何鲁丽、郑万通等出席启动仪式。 据介绍,在我国,有 1200 万的孩子先天视力不好,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 为了给他们一个明亮、清晰的五彩世界,本次活动将免费为贫困家庭 12 岁以下的弱视孩 子进行治疗。 5、下面文段有两处语病,请写出病句的序号并改正。(2 分) ①农历中国龙年已至,②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热盼新春佳节的同时,③美国、加拿 大、法国、日本等各国元首政要争相向华人拜早年。④穿唐装、发贺词、秀中文——融入 了中国元素的拜年透着亲切,盛赞华人贡献让身处异乡的华人华侨倍感自豪。 第 句,应该为 。 第 句,应该为 。 6、观看下面一幅漫画,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标题并谈谈你 的看法。(4 分) 7、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国作家,在面对外国记者无关文学与创作的提问时, 三缄其口,神情淡定,印证了自己的笔名 。(1 分) 8、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 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 》。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 。(3 分) 二、阅读(40 分) (一)(共 16 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 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 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 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 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 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郧、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 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 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 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②天下苦秦久矣苦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 ④等死,死国可乎等 10、翻译(6分) ①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③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根据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11、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2分) 12、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中,可以看出陈胜 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分) 1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名句一则,并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二)(共10分) 爱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 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 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 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 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 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 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 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 分)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②天下苦.秦久矣 苦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④等.死,死国可乎 等 10、翻译(6 分) ①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③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根据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共 6 分) 11、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2 分) 12、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中,可以看出陈胜 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 分) 1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名句一则,并谈谈你的理解。(2 分) (二)(共 10 分) 爱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①近年来,“亲子阅读”一词被频频提起,曾有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在书中引用了这样 一首诗来作注:“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 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②其实,《三字经》中也有类似的教诲:“人遗子,金满籯(ying),我教子,惟一经。”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內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传给儿孙们的就是一楼图书。在古人的观 念中,世代书香传家风。有爱读书的父母,才有爱读书的子女。有联语云:“欲高门第须 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③根据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岁到4岁的城市儿童群体,有近40%的家庭是“三 无一有”:无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孩子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 个小时,但一起读书的时间连十五分钟都不到。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个 环节——与长辈对话,也失去了家长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来自以色列的研究报 告指出,阅读的大环境会对5岁以下孩子的识字量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童书中词汇的 丰富性与复杂性比亲子间的对话高3倍以上 ④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美国儿童日常经验的富有意义的差异”的研究。研究 人员将42个普通家庭按社会背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福利家庭、工人家庭、专 业人士家庭,跟踪记录这些家庭的儿童长达4年。结果发现: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听到4500 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2600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字—不同家庭的 交谈状况和阅读环境的差异是惊人的。而这种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将影响孩子的学习能 ⑤孩子词汇量的掌握不仅来自于交谈,更来自阅读。以英语为例,无论是成人对成人 还是成人对孩子,日常交谈所用语汇大体在5000个。而另外还有5000个次常用语汇。在 这1万个基础语汇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所谓“生词生语”。而人们阅读能 力的大小往往就取决于对这些生词生语的了解程度。据统计,童书中的新词汇是人们口语 交谈中的3倍。从这一角度说,家长和孩子间的交谈只是建立基础语汇,只有让孩子阅读 时,孩子才能突破口语语汇的局限,接触到大量的新词汇,这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大有 助益。 ⑥“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起始,而亲子是爱 的本能——爱你的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14、文章第①段“亲子阅读”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生词 生语”引号的作用是 。(2分) 15、第⑤段画线句中,“成人对成人”与“成人对孩子”两个词语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的 原因是 。(2分) 16、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中②③④段连用多个事实论据,而且彼此不能相互替代。 请说明理由。(2分) 17、自选一个角度,举例说明本文中引用的作用。(2分) 18、删去文章结尾画线句可以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①近年来,“亲子阅读”一词被频频提起,曾有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在书中引用了这样 一首诗来作注:“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 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②其实,《三字经》中也有类似的教诲:“人遗子,金满籯(yínɡ),我教子,惟一经。”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传给儿孙们的就是一楼图书。在古人的观 念中,世代书香传家风。有爱读书的父母,才有爱读书的子女。有联语云:“欲高门第须 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③根据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 岁到 4 岁的城市儿童群体,有近 40%的家庭是“三 无一有”:无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孩子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 一个小时,但一起读书的时间连十五分钟都不到。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个 环节——与长辈对话,也失去了家长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来自以色列的研究报 告指出,阅读的大环境会对 5 岁以下孩子的识字量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童书中词汇的 丰富性与复杂性比亲子间的对话高 3 倍以上。 ④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美国儿童日常经验的富有意义的差异”的研究。研究 人员将 42 个普通家庭按社会背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分为 3 组:福利家庭、工人家庭、专 业人士家庭,跟踪记录这些家庭的儿童长达 4 年。结果发现: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听到 4500 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 2600 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 1300 万字——不同家庭的 交谈状况和阅读环境的差异是惊人的。而这种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将影响孩子的学习能 力。 ⑤孩子词汇量的掌握不仅来自于交谈,更来自阅读。以英语为例,无论是成人对成人, 还是成人对孩子,日常交谈所用语汇大体在 5000 个。而另外还有 5000 个次常用语汇。在 这 1 万个基础语汇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所谓“生词生语”。而人们阅读能 力的大小往往就取决于对这些生词生语的了解程度。据统计,童书中的新词汇是人们口语 交谈中的 3 倍。从这一角度说,家长和孩子间的交谈只是建立基础语汇,只有让孩子阅读 时,孩子才能突破口语语汇的局限,接触到大量的新词汇,这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大有 助益。 ⑥“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起始,而亲子是爱 的本能——爱你的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14、文章第①段“亲子阅读”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生词 生语”引号的作用是 。(2 分) 15、第⑤段画线句中,“成人对成人”与“成人对孩子”两个词语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的 原因是 。(2 分) 16、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中②③④段连用多个事实论据,而且彼此不能相互替代。 请说明理由。(2 分) 17、自选一个角度,举例说明本文中引用的作用。(2 分) 18、删去文章结尾画线句可以吗?说说你的理解。(2 分)
(三)(共14分)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 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 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 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 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 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 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 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 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 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 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 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 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 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 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三)(共 14 分)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 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 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 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 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 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 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 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 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 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 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 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 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 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 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