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红细胞计数质量保证 2.仪器误差由于仪器不精确所造成的误差 3.计数域误差即使是技术熟练者,使用同 一稀释血液多次充液(充计数室)计数, 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由于血细 胞每次在计数室内的分布不完全相同所造 成的误差,称为计数域误差或分布误差
一、红细胞计数质量保证 2.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不精确所造成的误差 3.计数域误差 即使是技术熟练者,使用同 一稀释血液多次充液(充计数室)计数, 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由于血细 胞每次在计数室内的分布不完全相同所造 成的误差,称为计数域误差或分布误差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 参考区间 ①成年:男性 (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②新生儿(6.07.0)×1012L。 医学决定水平: 高于6.8×1012L,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低于3.5×1012L可诊断贫血; 低于1.5×1012儿应考虑输血
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 参考区间 ①成年: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②新生儿(6.0~7.0)×1012/L。 医学决定水平: 高于6.8×1012/L,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低于3.5×1012/L可诊断贫血; 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 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相 比,一般在±20%以内。红细胞生理性 变化与临床意义见表2-5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 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相 比,一般在±20%以内。红细胞生理性 变化与临床意义见表2-5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表2-5红细胞生理性变化与临床意义 变化 临床意义 增多 ①缺氧,如新生儿(增高35%)、高山居民(增高14%)、登山运动员、剧烈运动和 体力劳动等 ②雄激素增高,如成年男性高于女性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如情绪波动(感情冲动、兴奋、恐惧等) ④长期重度吸烟 ⑤静脉压迫时间>2min(增10%) ⑥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增高(增高10%~15%) ⑦日内差异,如同一天内上午7时的红细胞数量最高 ⑧药物影响,如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药物等 减低 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 ①生长发育过快,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6个月~2岁婴幼儿 ②造血功能减退,如老年人 ③血容量增加,如妊娠中晚期血浆量明显增多,红细胞被稀释而减低(减低达16%) ④长期饮酒(减低约5%)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2.病理性变化 (1)病理性增多(表2-5-1) 。 表2-5-1红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 类型 临床意义 相对性增多 血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如呕吐、高 热、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等 绝对性增多 包括继发性和原发性增多 继发性增多①主要见于组织缺氧、EPO代偿性增高,如 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②EPO非代偿性增高,也可引起继发性红细 胞增多,如肾癌、肝癌、子宫肌瘤、卵巢癌、 原发性增多肾胚胎瘤、肾积水、多囊肾和肾移植术后等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2.病理性变化 (1)病理性增多(表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