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RBC)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结合,常作为诊断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红 细胞增多的主要指标之一。 【检测原理】红细胞计数方法有显微镜法和血 液分析仪法。显微镜法的检测原理:采用等渗稀 释液将血液标本稀释一定倍数(200倍)后,充 入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 定区域(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 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RBC)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结合,常作为诊断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红 细胞增多的主要指标之一。 【检测原理】红细胞计数方法有显微镜法和血 液分析仪法。显微镜法的检测原理:采用等渗稀 释液将血液标本稀释一定倍数(200倍)后,充 入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 定区域(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 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红细胞计数 【方法学评价】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1。 常用红细胞计数稀释液组成与作用见表2-2。 表2-1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优点 缺点 显微镜法 传统方法,设备简单,成本低。费时费力,精密度低 可用于血液分析仪异常检查结 果的复查 血液分析仪法操作便捷,易于标准化,精密 成本高:环境条件要 度高。适用于健康人群普查, 求较高 大批量标本筛检
一、红细胞计数 【方法学评价】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1。 常用红细胞计数稀释液组成与作用见表2-2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一、红细胞计数 常用红细胞计数稀释液组成与作用见表2-2。 表2-2常用红细胞计数稀释液组成与作用 稀释液 组成 作用 Hayem液 NaC1、Na,SO,和HgC1,调节渗透压、增加红细胞悬浮性和 防腐。但在高球蛋白血症时,易造 成蛋白质沉淀而使红细胞凝集 枸橼酸钠甲醛盐水溶液NaC1、枸橼酸钠和甲醛 NaC1维持等渗,枸橼酸钠抗凝,甲 醛固定和防腐。配制简单,稀释数 小时后红细胞形状不变 生理盐水 NaCl 等渗,急诊时应用 1%甲醛生理盐水 NaC1和甲醛 等渗、固定和防腐。急诊时应用
一、红细胞计数 常用红细胞计数稀释液组成与作用见表2-2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一、红细胞计数 【质量保证】血细胞计数质量保证的关键是控制计 数误差。血细胞计数误差可来源于技术误差、仪 器误差和分布误差,可通过减小误差进行红细胞 计数的质量控制(表23)。 表2-3血细胞计数误差的种类及其减小方式 误差种类 原因 误差减小方法 技术误差 采血部位不当、稀释倍数不准、 规范操作、正确使用器材、提高 充液不当、稀释的血液混合不均、操作技能 血液凝固、器材处理及使用不当 和细胞识别错误等 仪器误差 器材(计数板、盖玻片、吸管等)校正各种器材 不准确、不精密等 分布误差 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不均匀等扩大细胞计数范围和(或)数量
一、红细胞计数 【质量保证】血细胞计数质量保证的关键是控制计 数误差。血细胞计数误差可来源于技术误差、仪 器误差和分布误差,可通过减小误差进行红细胞 计数的质量控制(表2-3)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红细胞计数质量保证 1.技术误差 由于操作不规范和技术不熟练所造 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 表2-4血细胞计数常见的技术误差与原因 技术误差 原因 采血部位不当 采血部位皮肤冻疮、发绀、水肿、感染等,使标本失去代表性 稀释倍数不准确 ①稀释液或(和)标本量不准确。 ②吸管内有气泡。 ③未擦去吸管外多余血液。 ④血液加入稀释液后,吸管带出部分稀释血液。 ⑤稀释液放置时间过长,挥发浓缩 血液凝固 过分挤压采血部位(组织液过多)、采血动作缓慢等造成血液凝固 充液不当 稀释的血液未混匀、充液过多或过少、充液不连续、计数室内有气 泡、充液后盖玻片移动、操作台不平等均可造成细胞分布不匀 稀释的血液混合不均 充液前振荡不充分,但过分振荡产生过多的气泡,也可造成混合不均 白细胞增多 当白细胞数量>100×109L时,可对红细胞计数结果产生影响 冷凝集素和球蛋白 冷凝集素和球蛋白增高可造成红细胞聚集,影响计数结果
一、红细胞计数质量保证 1.技术误差 由于操作不规范和技术不熟练所造 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