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 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 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笔者认为,以1965年为分界线,巴黎 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 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 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杈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 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1947年法国青年地理学 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 Jaen franois 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 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 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 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 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1950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 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 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 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 1巴黎历史沿革回顾 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4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元 4世纪至12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自从13世纪卡 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规模也由13世 纪的10万、17世纪的50万、19世纪末的200万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470万、70年代末的近1000 万。2003年巴黎市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包括近郊3省和远郊4省在内的巴黎大区面积约 为12000平方公里人口为1100多万。巴黎大区的面积占全国的22%人口占全国的约1/5.工业生产总值占 全国的1/4国内生产总值则占全国的近1/3法国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把总部设在巴黎指挥生产和营销。而 且巴黎地区还拥有近全国1/4的工业职工和1/3的高校人员。 从空间形态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逐渐扩展的。市中心集聚程 度高并逐渐向郊区方向递减巴黎的商业、金融行政和科学文化主要集中于市中心的核心区内巴黎城区边缘 则主要为结构简单、单调的住宅群市区街道布局呈现放射状。这种格局造成了巴黎市区绿地面积下降、居 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增加、交通紧张,城郊基础设施落后发达的西部城区与较为落后的国外城市规 划巴黎地区的发展与规划阅后的东部城区的差距扩大。 不同时期的法国统治者都很注重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18世纪初为了改变巴黎当时拥挤‘城市 环境很差的状况,巴黎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清洁、安全、方便“巴黎的城市目标,改造了广场、交叉 路口维修了古建筑和桥梁美化了塞纳河岸;开辟了公共绿地;限制了建筑高度。并根据1724年的法令规定了 巴黎的界限限制农民随意入城,建立了包税者城墙 1793年成立的国民会议的下属机构“阿尔底斯特委员会“( Commission des artistes)按照划分城市用地、 解决巴黎的卫生和交通问题、尽可能美化巴黎等三项基本原则编制了巴黎规划。尽管规划方案没有得到国 民大会批准但还是概括地反映了巴黎居民的愿望和巴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巴黎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1793年,拿破仑实施了包括开辟道路与建造桥梁、改造河岸和广场、开挖运河、建设引水渠、供水站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 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 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笔者认为,以 1965 年为分界线,巴黎 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 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 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权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 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 1947 年法国青年地理学 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Jaen Franfois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 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 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 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 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 1950 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 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 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 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 1 巴黎历史沿革回顾 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 4 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元 4 世纪至 12 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自从 13 世纪卡 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规模也由 13 世 纪的 10 万、17 世纪的 50 万、19 世纪末的 200 万发展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的 470 万、70 年代末的近 1000 万。2003 年巴黎市区面积 105 平方公里,人口 200 多万。包括近郊 3 省和远郊 4 省在内的巴黎大区面积约 为 12000 平方公里人口为 1100 多万。巴黎大区的面积占全国的 2.2%人口占全国的约 1/5.工业生产总值占 全国的 1/4.国内生产总值则占全国的近 1/3 法国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把总部设在巴黎指挥生产和营销。而 且巴黎地区还拥有近全国 1/4 的工业职工和 1/3 的高校人员。 从空间形态上看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逐渐扩展的。市中心集聚程 度高并逐渐向郊区方向递减.巴黎的商业、金融行政和科学文化主要集中于市中心的核心区内巴黎城区边缘 则主要为结构简单、单调的住宅群市区街道布局呈现放射状。这种格局造成了巴黎市区绿地面积下降、居 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增加、交通紧张,城郊基础设施落后发达的西部城区与较为落后的国外城市规 划巴黎地区的发展与规划阅后的东部城区的差距扩大。 不同时期的法国统治者都很注重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18 世纪初.为了改变巴黎当时拥挤‘城市 环境很差的状况,巴黎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清洁、安全、方便“巴黎的城市目标,改造了广场、交叉 路口;维修了古建筑和桥梁美化了塞纳河岸;开辟了公共绿地;限制了建筑高度。并根据 1724 年的法令规定了 巴黎的界限限制农民随意入城,建立了包税者城墙。 1793 年成立的国民会议的下属机构“阿尔底斯特委员会“(Commission des Artistes)按照划分城市用地、 解决巴黎的卫生和交通问题、尽可能美化巴黎等三项基本原则编制了巴黎规划。尽管规划方案没有得到国 民大会批准.但还是概括地反映了巴黎居民的愿望和巴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巴黎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1793 年,拿破仑实施了包括开辟道路与建造桥梁、改造河岸和广场、开挖运河、建设引水渠、供水站
和下水道、修建卢浮宫和油房花园、开辟公共绿地、新建行政和大学区为核心内容的新城市规划建设运动 1840年以后的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巴黎的建设基本上遵循了’‘阿尔底斯特”的规划思想修通了巴 黎通向凡尔赛的铁路和巴黎最后的一道城墙。在1853-1870的17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的工程,基 本上形成了巴黎的面貌,如修通长400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设公园,拆除一些房子,改善了城市 通风基本上解决了巴黎室息和不卫生的问题。1860年又把近郊的一个村并入巴黎。在此期间巴黎的面积增 图11934年的 PROST规划示意图 其一为迎合当时盛行的汽车交通需求规划提出放射路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结构形态。5条主要干道以 巴黎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向法国腹地辐射以联系首都和其他国内及欧洲重要城市。位于巴黎地区边缘的环形 公路将5条放射状道路联系在一起成为郊区各市镇相互联系的依托 其二鉴于无序的郊区蔓延毁掉了大片森林、绿地规划提出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公园等绿地和重要历史景 观地段并在规划区内建设新的休闲游乐场所,以备将来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之需。 三,为了抑制郊区蔓延规划限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将各市镇的土地利用划分为城市建设区和非建 设区两种类型,从而界定了巴黎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所有新的城市建设都被局限在城市建设区之内, 非建设区被视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用地储备,严禁城市化开发与建设。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大背景 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公元360年,罗马总督于连·拉波斯( TVLIENL’AP0STAC),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 ( PARIS)。公元508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CloⅥIS)正式建都于巴黎,使巴黎城取代了里昂城,成为法国 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888年法兰西封建王国又以巴黎作为首都 历史学家一般把公元476年到14,15世纪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 条状态。当时的巴黎,街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多为木结构。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 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直到10世纪,工 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路易七世统治时期,国王和城市相互利用携手,城市经济发展迅 速。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1180年~1225年),修建了卢佛尔堡垒和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工程。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被强烈动摇。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 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 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 Haussmann 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绝对君权时期的改建创新 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 黎昔日许多破烂的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 和街道景观。路易十四时期,在巴黎继续改造卢浮宫和建设一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这些都与主要干道 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区的艺术标志。贵族离开庄园在巴黎营造城市府邸,促进了巴黎的城市改造 绝对君权最伟大的纪念碑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延长丢勒里花园轴线,向西延伸, 于1724年其轴线到达星形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的中 枢主轴,于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 爱丽舍田园大道。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的 规划。纪念性的公共广场有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 泉雕塑、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注重处 理好广场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 场与广场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
和下水道、修建卢浮宫和油房花园、开辟公共绿地、新建行政和大学区为核心内容的新城市规划建设运动。 1840 年以后的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巴黎的建设基本上遵循了’‘阿尔底斯特”的规划思想修通了巴 黎通向凡尔赛的铁路和巴黎最后的一道城墙。在 1853 一 1870 的 17 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的工程,基 本上形成了巴黎的面貌,如修通长 400 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设公园,拆除一些房子,改善了城市 通风基本上解决了巴黎窒息和不卫生的问题。1860 年又把近郊的一个村并入巴黎。在此期间巴黎的面积增 加 130%,人口增加一倍。图 1 1934 年的 PROST 规划示意图 其一为迎合当时盛行的汽车交通需求规划提出放射路和环路相结合的道路结构形态。5 条主要干道以 巴黎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向法国腹地辐射.以联系首都和其他国内及欧洲重要城市。位于巴黎地区边缘的环形 公路将 5 条放射状道路联系在一起.成为郊区各市镇相互联系的依托 其二.鉴于无序的郊区蔓延毁掉了大片森林、绿地.规划提出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公园等绿地和重要历史景 观地段并在规划区内建设新的休闲游乐场所,以备将来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之需。 其三,为了抑制郊区蔓延规划限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将各市镇的土地利用划分为城市建设区和非建 设区两种类型,从而界定了巴黎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所有新的城市建设都被局限在城市建设区之内, 非建设区被视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用地储备,严禁城市化开发与建设。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大背景 巴黎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一个位于塞纳河边名叫西岱的小渔村,后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公元 360 年, 罗马总督于连·拉波斯(JVLIENL’APOSTAC) , 把吕戈戴斯城正式命名为巴黎 ( PARIS) 。公元 508 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CLOVIS) 正式建都于巴黎, 使巴黎城取代了里昂城, 成为法国 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 888 年法兰西封建王国又以巴黎作为首都。 历史学家一般把公元 476 年到 14,15 世纪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全面萧 条状态。当时的巴黎,街道狭窄曲折,沿街市民房屋多为木结构。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 除了教堂,居住区完全处于无规划杂乱无章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商铺和作坊散布其中。直到 10 世纪,工 商业开始复苏,城市发展开始有所转机。路易七世统治时期,国王和城市相互利用携手,城市经济发展迅 速。到了奥古斯都统治时期(1180 年~1225 年),修建了卢佛尔堡垒和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工程。 15 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地位被强烈动摇。16 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 家统一,到 17 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 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到 18 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 Haussmann 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绝对君权时期的改建创新 17 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 黎昔日许多破烂的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 和街道景观。路易十四时期,在巴黎继续改造卢浮宫和建设一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这些都与主要干道 ﹑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区的艺术标志。贵族离开庄园在巴黎营造城市府邸,促进了巴黎的城市改造。 绝对君权最伟大的纪念碑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延长丢勒里花园轴线,向西延伸, 于 1724 年其轴线到达星形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的中 枢主轴,于 18 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 爱丽舍田园大道。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的 规划。纪念性的公共广场有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 泉雕塑、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注重处 理好广场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 场与广场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
场和协和广场。 公秀 1.星形广场2.方尖碑广场3.丟勒里花园 4.卢浮宫5.香榭丽舍大道 这一时期建设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 和建筑群、街道的改建,初步形成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伴随 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为 城市的面貌和发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广场系列建设虽然一定程度上反 映秩序、组织、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但其轴线变换、相互关系。尺度 等系列处理手法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城市设计的发展,为之后的城市设计 做出了样板。另外,凡尔赛宫及园林的建设,冲破了意大利的约束形式 形成了法兰西独特的简洁豪放的风格。园周不设围墙,园内绿化与田野连 成一片,是巴洛克造园取得无限感的手法。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的城 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三条笔直的放射大道和对称而严谨的大花园为 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见左图) 奥斯曼改建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 布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城市畸形发 展: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城市公用 设施提供较高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工业污染城市环境:城市设计整体环境 欠考虑,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 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一即历史上著名的“奥斯
场和协和广场。 1.星形广场 2.方尖碑广场 3.丟勒里花园 4.卢浮宫 5.香榭丽舍大道 这一时期建设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 和建筑群、街道的改建,初步形成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伴随 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为 城市的面貌和发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广场系列建设虽然一定程度上反 映秩序、组织、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但其轴线变换、相互关系。尺度 等系列处理手法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城市设计的发展,为之后的城市设计 做出了样板。另外,凡尔赛宫及园林的建设,冲破了意大利的约束形式, 形成了法兰西独特的简洁豪放的风格。园周不设围墙,园内绿化与田野连 成一片,是巴洛克造园取得无限感的手法。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的城 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三条笔直的放射大道和对称而严谨的大花园为 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见左图) 奥斯曼改建 1789 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 布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城市畸形发 展;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城市公用 设施提供较高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工业污染城市环境;城市设计整体环境 欠考虑,建筑艺术衰退。1853 年~1870 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 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即历史上著名的“奥斯 曼改建
改建的主要内容:(1)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 和两个环行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其西端与爱丽舍田园大道联成巴黎东西主轴,并作 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这是继承19世纪初拿破仑大帝的帝国式风格,将道路 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的一个完整统一体。(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如建造 了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自来水供应并且增加水压等。(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建设 了一些学校、医院、大学教学楼、兵营、监狱、公园等附属的非生产性建筑,为社区服务。(5)采用新的城 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同时,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 要求。(6)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宽度与两旁建筑物的高度都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屋顶坡度也有定制。 重视绿化建设,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还把东西郊区绿化面积扩展至市中心,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 式林荫大道。 其积极创新价值在 于: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 的城市结构,建立新的城 市结构和道路交通体系 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2. 加深了对城市基础的全 面理解。不仅注重对城市 技术类基础设施改造,如 市政设施、供水、排污等 而且加强对社会服务类 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 如学校、医院、兵营、监 狱、公园等:3.城市道路 结构模式的大胆改革对世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样板:4.多级中心城市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创立为世 界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5.城市美化运动为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但同时,此次改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之后遭到了众多批评,被称为外科手术式的粗暴改建原因是 其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贫民窟问题以及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 碍,并且改建中的急剧扩张,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景观等方面难免出现矛盾、混乱的一面。但是无论怎 么说,它却使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先进、最开放的城市。 在1853一1870的17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的工程,基本上形成了巴黎的面貌,如修通 长400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设公园,拆除一些房子,改善了城市通风,基本上解决了巴黎窒息 和不卫生的问题。在此期间,巴黎的面积增加130%,人口增加一倍。 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 1.数个在高度或在体量 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 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 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 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 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 的典型形式。 2.各区内的建筑物多
改建的主要内容:(1)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 和两个环行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向东延长,其西端与爱丽舍田园大道联成巴黎东西主轴,并作 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这是继承 19 世纪初拿破仑大帝的帝国式风格,将道路、 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的一个完整统一体。(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如建造 了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自来水供应并且增加水压等。(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建设 了一些学校、医院、大学教学楼、兵营、监狱、公园等附属的非生产性建筑,为社区服务。(5)采用新的城 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同时,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 要求。(6)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宽度与两旁建筑物的高度都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屋顶坡度也有定制。 重视绿化建设,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还把东西郊区绿化面积扩展至市中心,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 式林荫大道。 其积极创新价值在 于: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 的城市结构,建立新的城 市结构和道路交通体系, 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2. 加深了对城市基础的全 面理解。不仅注重对城市 技术类基础设施改造,如 市政设施、供水、排污等, 而且加强对社会服务类 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 如学校、医院、兵营、监 狱、公园等;3.城市道路 结构模式的大胆改革对世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样板;4.多级中心城市结构和管理体系的创立为世 界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5.城市美化运动为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但同时,此次改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之后遭到了众多批评,被称为外科手术式的粗暴改建原因是 其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贫民窟问题以及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 碍,并且改建中的急剧扩张,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景观等方面难免出现矛盾、混乱的一面。但是无论怎 么说,它却使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先进、最开放的城市。 在 1 8 5 3 一 1 8 70 的 1 7 年中,巴黎完成了几项重大的工程,基本上形成了巴黎的面貌,如修通 长 400 公里的城市道路,开辟广场,建设公园,拆除一些房子,改善了城市通风,基本上解决了巴黎窒息 和不卫生的问题。在此期间,巴黎的面积增加 130%,人口增加一倍。 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 1.数个在高度或在体量 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 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 统领全区,使该区内其他的建 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 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 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 的典型形式。 2. 各区内的建 筑物多
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 的四边形等形状。(见图)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 3.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 4.城市的各交通枢纽 (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 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 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 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 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 2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发展 20世纪初,工业革命和小汽车的出现,使巴黎的城市发展进入扩张阶段但同时也给巴黎带来了严重的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郊区扩散等问题。为了解决巴黎的城市问题,巴黎市政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动 了“改造,美化和壮大巴黎”的大讨论。1932年5月,法国颁布法令设立巴黎地区提出编制《巴黎地区国 土开发计划》1932一1935年第一次提出了限制巴黎恶性膨胀和美化巴黎的规划设想巴黎的城市发展与规 划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1934年的 PROST规划 根据1932年的法令法国政府邀请规划师亨利·普罗斯特(H. Prost)代为制定巴黎地区的空间规划o 34年 PROS T规309正式出台。 PROST规划旨在对巴黎地区向郊区膨胀的现象进行控制从区域高度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调整和完善 规划将巴黎地区划定在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35公里的范围之内[121对区域道路结构、绿色空间保扩 和城市建设范围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城市建设区边界 区域交通干道 10 km 口建设用地储备 ■城市建设区 匚城市建设用地储备 221956年的PARP规划 战后10年经济复苏时期,人口和经济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不平衡分布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特 征。为了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法国政府制订了一项法令通过实施新的经济规划来限制巴黎地区 的进一步扩展以期达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按照这条法令,1950年代以后在巴黎地区内新建和重建的 工业项目都必须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
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 的四边形等形状。(见图)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 3. 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 4. 城 市的 各交 通枢 纽 (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 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 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 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 都通向一 处纪念 性的建筑 物。 2 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发展 20 世纪初,工业革命和小汽车的出现,使巴黎的城市发展进入扩张阶段.但同时也给巴黎带来了严重的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郊区扩散等问题。为了解决巴黎的城市问题,巴黎市政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动 了“改造,美化和壮大巴黎”的大讨论。1932 年 5 月,法国颁布法令设立巴黎地区提出编制《巴黎地区国 土开发计划》。1932 一 1935 年第一次提出了限制巴黎恶性膨胀和美化巴黎的规划设想.巴黎的城市发展与规 划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 1934 年的 PROST 规划 根据 1932 年的法令.法国政府邀请规划师亨利·普罗斯特( H. Prost)代为制定巴黎地区的空间规划 I'lo 1934 年 PROS T 规 309 正式出台。 PROST 规划旨在对巴黎地区向郊区膨胀的现象进行控制从区域高度对城市建成区进行调整和完善。该 规划将巴黎地区划定在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 35 公里的范围之内[121 对区域道路结构、绿色空间保护 和城市建设范围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2.2 1956 年的 PARP 规划 战后 10 年经济复苏时期,人口和经济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不平衡分布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特 征。为了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法国政府制订了一项法令通过实施新的经济规划来限制巴黎地区 的进一步扩展以期达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按照这条法令,1950 年代以后在巴黎地区内新建和重建的 工业项目都必须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