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城市评析 一伦敦 姓名:屈雯 学号:050120123 班级:城市规划0501班 指导老师:任云英 黄嘉颖 日期:2008年1月1日
典型城市评析 ——伦敦 姓名:屈雯 学号:050120123 班级:城市规划 0501 班 指导老师:任云英 黄嘉颖 日期:2008 年 1 月 1 日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 摘要: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介绍了大伦敦地国及该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历次城市规 划;重点放在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这一时期的规划背景(巴罗报 告)、规划内容、及规划的作用和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分析和评价;从大伦敦的 地区的规划发展中所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伦敦:大伦敦地区:大伦敦规划(早期、后期、现代三个阶段):巴罗报告;区域 规划:伦敦都市圈 城市概述 伦敦: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 是极高的。首先,在经济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 又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除了作为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 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 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 其次,政治文化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 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世界级历史文物、博物馆,著名新闻机构集中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 第三产业在伦敦的发展尤为突出。另外,伦敦还是世界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世 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伦敦港是英国最大,也是 仅次于鹿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 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 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 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工业革命后伦教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 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 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 了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据统计,1600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 摘要: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介绍了大伦敦地区及该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历次城市规 划;重点放在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4):这一时期的规划背景(巴罗报 告)、规划内容、及规划的作用和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分析和评价;从大伦敦的 地区的规划发展中所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伦敦;大伦敦地区;大伦敦规划(早期、后期、现代三个阶段);巴罗报告;区域 规划;伦敦都市圈 ⚫ 城市概述: 伦敦: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 是极高的。首先,在经济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 又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除了作为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 一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 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 其次,政治文化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 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世界级历史文物、博物馆,著名新闻机构集中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 第三产业在伦敦的发展尤为突出。另外,伦敦还是世界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世 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伦敦港是英国最大,也是 仅次于鹿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一。 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 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 1580 平方公里,共有 33 个区,其中 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 1.6 平方公里。 ⚫ 工业革命后伦敦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 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 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 了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据统计,1600
年的伦敦市区的面积只有750公顷,1726年即增加至9160公顷,扩大了12倍之多。从下 图中就可以看到伦敦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展。(见下图) 1750 1900 1750 1900 市问题总结如下: 1.首先,在调查了工业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原因以及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后,提出 了工业和人口集中在大的中心地区,将在社会经济和战略上造成缺陷的问题。巴罗报告 分析认为,19世纪的工业曾经从接近燃料和原料供应地转向接近通航水域,但是由于 20世纪的工业对这些因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其吸引力正在减弱,工业将被引向它的主 要市场。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这就趋向于把工业分布在非常大的人口中心,在那里有多 种多样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服务,而这些都是小工业城镇所缺乏的。但是,如果这种布置
年的伦敦市区的面积只有 750 公顷,1726 年即增加至 9160 公顷,扩大了 12 倍之多。从下 图中就可以看到伦敦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展。(见下图) (伦敦各阶段的城市空间扩张图) ⚫ 早期规划 1944 年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规划背景:《巴罗报告》(Barlow Report) 1937 年英国政府为了研究、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以巴罗爵士为首的巴罗 委员会。在调查中,委员会将这一时期的大伦敦城 市问题总结如下: 1. 首先,在调查了工业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原因以及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后,提出 了工业和人口集中在大的中心地区,将在社会经济和战略上造成缺陷的问题。巴罗报告 分析认为,19 世纪的工业曾经从接近燃料和原料供应地转向接近通航水域,但是由于 20 世纪的工业对这些因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其吸引力正在减弱,工业将被引向它的主 要市场。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这就趋向于把工业分布在非常大的人口中心,在那里有多 种多样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服务,而这些都是小工业城镇所缺乏的。但是,如果这种布置
方式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促使新工业逐步远离传统工业中心而拥挤向大的城市聚集地 区,已靠近市场,从而使传统工业区的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本闲置在那里 2.其次,巴罗委员会接着系统性地考察并分析了公共卫生状况、住房情况、交通拥挤情况、 通勤方式、土地和房产的价值。其结论认为:大城市的住房和公共卫生条件并非如同人 们所想象的那样比小城市差,伦敦公共卫生的纪录就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公共卫生条 件得到普遍性的改善。而卫生条件较差、住房拥挤的情况却出现在小城市。 3.另外,巴罗报告还认为大城市的上班路程较长,交通拥挤现象更严重;房地产价格日趋 上升,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中心附近:大城市的内城地区好存在着严重的住房问题,包括 无房问题 巴罗委员会的报告对这些现象及问题做了详尽的调查,并要求政府采取专门的对策。巴罗委 员会在提出措施建议时,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认为,应该只针对伦敦及其附近地区的新工业 区进行限定,并成立一个委员会强制执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当建立较普遍的控制体系, 来控制全国的工业布局,并由一个为此而新设的政府部门来行使职权 最终,在1944年的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中,政府采取了后一种建议。 思想来源:阿伯克隆比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中分散主义的思想,以及盖迪斯的区 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采纳了恩文的卫星城市建设模式,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 作为整体规划的考虑范围。 塘图E2近第里□内 强道一平一高票大伦 想划区界 皱O计卫厘转 大伦欲规划示靠可
方式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促使新工业逐步远离传统工业中心而拥挤向大的城市聚集地 区,已靠近市场,从而使传统工业区的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本闲置在那里。 2. 其次,巴罗委员会接着系统性地考察并分析了公共卫生状况、住房情况、交通拥挤情况、 通勤方式、土地和房产的价值。其结论认为:大城市的住房和公共卫生条件并非如同人 们所想象的那样比小城市差,伦敦公共卫生的纪录就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公共卫生条 件得到普遍性的改善。而卫生条件较差、住房拥挤的情况却出现在小城市。 3. 另外,巴罗报告还认为大城市的上班路程较长,交通拥挤现象更严重;房地产价格日趋 上升,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中心附近;大城市的内城地区好存在着严重的住房问题,包括 无房问题。 巴罗委员会的报告对这些现象及问题做了详尽的调查,并要求政府采取专门的对策。巴罗委 员会在提出措施建议时,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认为,应该只针对伦敦及其附近地区的新工业 区进行限定,并成立一个委员会强制执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当建立较普遍的控制体系, 来控制全国的工业布局,并由一个为此而新设的政府部门来行使职权。 最终,在 1944 年的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中,政府采取了后一种建议。 思想来源:阿伯克隆比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中分散主义的思想,以及盖迪斯的区 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采纳了恩文的卫星城市建设模式,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 作为整体规划的考虑范围
规划内容 概述: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规划方案是在以伦 敦城区为中心的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 带圈、外圈。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 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 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 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计划 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 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 详细规划。 伦敦部界限内 当金融 (大伦敦规划的功能分区图) 规划内容的主要方面
规划内容: 概述: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 6731 平方公里,人口为 1250 万。规划方案是在以伦 敦城区为中心的半径约 48 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 带圈、外圈。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 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绿带圈的宽度约 16 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 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 8 个具有工作场所和 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 40 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 5 万人),另外还计划 疏散 60 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 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 了详细规划。 (大伦敦规划的功能分区图) 规划内容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