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法国政府在对1934年的 PROST规划进行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 开发计划简称PARP规划。PARP规划沿承了 PROS T规划以限制为重点的规划思想,在限制巴黎地区人口 规模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划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限制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的扩展,并同时致力于降低巴黎中心 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第一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 展的工业企业第二在郊区建设拥有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的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第三,在城市聚集区外缘 建设配备良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卫星城与中心区之间利用大片农业用地相互分隔,又通过公路和铁路交通相 互联系(见图2),国外城市规划 1963年制订的巴黎地区规划指导方案与1960年的方案相似也是继续执行限制巴黎增长的政策控制巴 黎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8个平衡性大都市地区以与首都巴黎地 区相平衡。图21956年的PARP规划 231960年的 PADOG规划 1958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 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出现丝毫减缓的趋势。为此,戴高乐政府主持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 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 PADOG规划) PADOG规划与ARP规划一样主旨仍是通过限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遏止郊区蔓延追求地区整体均衡发 展。规划者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 大或转产的机会来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 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见图3)0 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 1.数个在高度或在体量 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 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 统领全区,使该区内其他的建 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 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 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 的典型形式。 2.各区内的建筑物多 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 的四边形等形状。(见图)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 3.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 4.城市的各交通枢纽 (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 NA AS 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 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 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 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 60年代巴黎规划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同欧洲各国一样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战后重建。这一时期整个法国经济 呈快速稳定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人口亦大幅度提高,从1946年到1975年法国人口总量净增加1200万。而 这一时期巴黎地区的发展便明显呈松散式管理状态,尤其是巴黎塞纳区以外区域发展严重失控。同时整个
1956 年.法国政府在对 1934 年的 PROST 规划进行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 开发计划)}(简称 PARP 规划)。PARP 规划沿承了 PROS T 规划以限制为重点的规划思想,在限制巴黎地区人口 规模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划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限制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的扩展,并同时致力于降低巴黎中心 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第一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 展的工业企业第二在郊区建设拥有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的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第三,在城市聚集区外缘 建设配备良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卫星城与中心区之间利用大片农业用地相互分隔,又通过公路和铁路交通相 互联系(见图 2),国外城市规划 1963 年制订的巴黎地区规划指导方案与 1960 年的方案相似也是继续执行限制巴黎增长的政策控制巴 黎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 8 个平衡性大都市地区以与首都巴黎地 区相平衡。图 2 1956 年的 PARP 规划 2.3 1960 年的 PADOG 规划 1958 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 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出现丝毫减缓的趋势。为此,戴高乐政府主持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 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 PADOG 规划)。 PADOG 规划与 PARP 规划一样主旨仍是通过限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遏止郊区蔓延追求地区整体均衡发 展。规划者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 大或转产的机会来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 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见图 3)0 至此,巴黎市区的城市形态基本定型,其特征如下: 1.数个在高度或在体量 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 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 统领全区,使该区内其他的建 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 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 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 的典型形式。 2. 各区内的建 筑物多 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 的四边形等形状。(见图)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 3. 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 4. 城 市的 各交 通枢 纽 (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 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 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 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 都通向一 处纪念 性的建筑 物。 60 年代巴黎规划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同欧洲各国一样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战后重建。这一时期整个法国经济 呈快速稳定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人口亦大幅度提高,从 1946 年到 1975 年法国人口总量净增加 1200 万。而 这一时期巴黎地区的发展便明显呈松散式管理状态,尤其是巴黎塞纳区以外区域发展严重失控。同时整个
地区的发展也缺乏系统性,配合建设城市的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巴黎周边10至15公里范围左右的内外郊 区这使巴黎地区在60年代面临重重严峻困难人口增长住房危机交通设施落后缺乏公共设施等等问题 从1960年开始整个巴黎地区的城乡规划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戴高乐将军委派保罗德鲁瓦Paul De louvrier负责巴黎地区的发展问题。1963年巴黎地区二十年发展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并形成了1965年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该规划首先 考虑了到2000年的人口规模问题,并由此 尔基瓦尔德瓦兹省 对四十年之后的区域性城市发展状态做了 伊夫林省 预测性展望:到80年代中期经过近四分之 世纪的发展历程。这一城乡规划过程对发 展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20世纪前 马恩拉瓦莱 半叶的巴黎密集地区过渡到了大巴黎城市 圣冈代 塞纳马恩省 区域 默龙色纳 市区界 规划的主要内容:1.疏解城市中 心区人口。主要通过区域范围内的住房政策 新城 埃松省 实现,通过人口疏解以及中心区的更新改造 P集区 发属轴 最终实现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目标。2. 1:上塞纳省 利用城市近郊区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3. 2:圣值尼省 包分中 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城市交通轴建设卫星 瓦尔德马恩省 新城。这是与先前早期规划相比最大的贡 1965年规划示意图 献。这一做法对促进巴黎周边地区的城市化 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并且己成为 so- 1965年巴黎总体规划的代表特征。4.建设 发展区域性交通运输系统。此次规划有一基 本原则就是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为了达到 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随意随处可达的区域 性交通运输体系。5.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 边缘城市 环境。1962年,法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绿口近娜市 色革命运动并开始进行有关植被森林以及一区域空间联系 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的二十年规划这一计划持续了二十年并由此有效保护了整个巴多中心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统 241965年的 SDAURP规划 1964年巴黎大区政府成立,辖区面积扩大到约12万平方公里。翌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 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一2000)(简称 SDAURP规划)。如果说此前历次区域规划是重视了城市发展质量而忽 视其数量需求,那么 SDAURP规划则兼顾了城市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即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 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规划反映出规划 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被称为巴黎区域规划的转折点 基于人口规模从900万人增长到1400万人和建成面积从1200平方公里扩大到2300平方公里的预测 规划者制定了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改变先前的中心放射状布局,以遏制城市化蔓 延的加剧二其二改变“第二个巴黎“建设计划因为单一的新中心很难在短期形成规模,建成后在相当长时 间内也难与巴黎相抗衡:其三扬弃简单模仿英国大伦敦地区的新城模式,以免阻碍巴黎地区以外的城市发展 其四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的建设计划以避免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规划者认为主要交通线路的走向决定 了城市发展的形态布局建议将新的城市建设沿重要文通千线布局形成城市发展轴线在郊区和新城市化地 区内新建多功能堿市中心打破现有的单中心布局模式。考虑到巴黎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发展
地区的发展也缺乏系统性,配合建设城市的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巴黎周边 10 至 15 公里范围左右的内外郊 区这使巴黎地区在 60 年代面临重重严峻困难人口增长住房危机交通设施落后缺乏公共设施等等问题。 从 1960 年开始整个巴黎地区的城乡规划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戴高乐将军委派保罗德鲁瓦 Paul Delouvrier 负责巴黎地区的发展问题。1963 年巴黎地区二十年发展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并形成了 1965 年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该规划首先 考虑了到 2000 年的人口规模问题,并由此 对四十年之后的区域性城市发展状态做了 预测性展望:到 80 年代中期经过近四分之 一世纪的发展历程。这一城乡规划过程对发 展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 20 世纪前 半叶的巴黎密集地区过渡到了大巴黎城市 区域。 规划的主要内容:1. 疏解城市中 心区人口。主要通过区域范围内的住房政策 实现,通过人口疏解以及中心区的更新改造 最终实现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目标。2. 利用城市近郊区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3. 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城市交通轴建设卫星 新城。这是与先前早期规划相比最大的贡 献。这一做法对促进巴黎周边地区的城市化 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并且已成为 1965 年巴黎总体规划的代表特征。4. 建设 发展区域性交通运输系统。此次规划有一基 本原则就是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为了达到 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随意随处可达的区域 性交通运输体系。5.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 环境。1962 年,法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绿 色革命运动并开始进行有关植被森林以及 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的二十年规划这一计划持续了二十年并由此有效保护了整个大巴黎地区的绿色森林系 统。 2.4 1965 年的 SDAURP 规划 1964 年巴黎大区政府成立,辖区面积扩大到约 1.2 万平方公里。翌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 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 一 2000)))(简称 SDAURP 规划)。如果说此前历次区域规划是重视了城市发展质量而忽 视其数量需求,那么 SDAURP 规划则兼顾了城市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即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 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规划反映出规划 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被称为巴黎区域规划的转折点。 基于人口规模从 900 万人增长到 1400 万人和建成面积从 1200 平方公里扩大到 2300 平方公里的预测. 规划者制定了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改变先前的中心放射状布局,以遏制城市化蔓 延的加剧二其二.改变“第二个巴黎“建设计划因为单一的新中心很难在短期形成规模,建成后在相当长时 间内也难与巴黎相抗衡:其三扬弃简单模仿英国大伦敦地区的新城模式,以免阻碍巴黎地区以外的城市发展; 其四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的建设计划以避免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规划者认为主要交通线路的走向决定 了城市发展的形态布局建议将新的城市建设沿重要文通千线布局.形成城市发展轴线在郊区和新城市化地 区内新建多功能城市中心打破现有的单中心布局模式。考虑到巴黎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发展 多中心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1965 年规划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