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的意义及类型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 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 情况,于是抽样就成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 抽样主要涉及和处理有关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问 题。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 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 复杂的社会现象抽样>有限的研究资源
二、抽样的意义及类型 ➢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 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 情况,于是抽样就成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 ➢ 抽样主要涉及和处理有关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问 题。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 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 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复杂的社会现象 抽样 有限的研究资源
抽样的意义 为了收集必要的资料,对所研究对象(总体)的全 部元素逐一进行观测,往往不很现实。 元素多,搜集数据费 总体庞大,难以对 抽时、费用大,不及时而 总体的全部元素进 行研究,如产品质 样(使所得的数据无意义 量检测 原 因 检查具有破坏性 炮弹、灯管、砖等
抽样的意义 ➢ 为了收集必要的资料,对所研究对象(总体)的全 部元素逐一进行观测,往往不很现实。 抽 样 原 因 总体庞大,难以对 总体的全部元素进 行研究,如产品质 量检测 炮弹、灯管、砖等 元素多,搜集数据费 时、费用大,不及时而 使所得的数据无意义 检查具有破坏性
为什么能抽样? 中国成语“一叶知秋”出自《淮南子·说山训 “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 而知天下之寒。” 谚语:“你不必吃完整头牛,才知道肉是老的。” >可见,可以从检查一部分得知全体
为什么能抽样? ➢ 中国成语“一叶知秋”出自《淮南子·说山训》: “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 而知天下之寒。” ➢ 谚语:“你不必吃完整头牛,才知道肉是老的。” ➢ 可见,可以从检查一部分得知全体
个例子 >《文学文摘》( iterary digest)预测的失误 1936年美国正从经济大恐慌中复苏,全国仍有900 万人失业。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由民主党员罗斯 福与共和党员兰登进行角逐。 《文学文摘》杂志对结果进行了调查预测,他们根 据当时的电话号码簿及该杂志订户俱乐部会员名单, 邮寄1000万份问卷调查表,回收约240万份,工作 人员获得了大量的样本,对此进行了精确的计算。 根据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他们断言:在总统选举 中,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即以57%:43%,领 先14个百分点击败罗斯福
一个例子 ➢ 《文学文摘》(literary digest)预测的失误 – 1936年美国正从经济大恐慌中复苏,全国仍有900 万人失业。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由民主党员罗斯 福与共和党员兰登进行角逐。 – 《文学文摘》杂志对结果进行了调查预测,他们根 据当时的电话号码簿及该杂志订户俱乐部会员名单, 邮寄1000万份问卷调查表,回收约240万份,工作 人员获得了大量的样本,对此进行了精确的计算。 – 根据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他们断言:在总统选举 中,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即以57%:43%,领 先14个百分点击败罗斯福
与之相反,一个名叫乔治盖洛普的人,对《文学 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提出质疑。他也组织了抽样 调查,进行民意测验,他的预测与《文学文摘》截 然相反,认为罗斯福必胜无疑。 结果,罗斯福以62%:38%压倒性地大胜兰登。这 结果使《文学文摘》销声匿迹,而盖洛普则名声大 噪 为何预言失败?难道共和党人离邮
– 与之相反,一个名叫乔治•盖洛普的人,对《文学文 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提出质疑。他也组织了抽样 调查,进行民意测验,他的预测与《文学文摘》截 然相反,认为罗斯福必胜无疑。 – 结果,罗斯福以62%:38%压倒性地大胜兰登。这一 结果使《文学文摘》销声匿迹,而盖洛普则名声大 噪。 ➢ 为何预言失败?难道共和党人离邮筒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