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上升至系统溢流阀调定压力p=p,P=n (D)p=p-p. (B:A) 38.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差△p<(3~5)×10P阳 时,随着压力差△p变小,通过节流阀的流量():通过调速阀的流量 ()。 (A)增加(B)减少(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B:B) 39.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差△p>(35)×10Pa时, 随着压力差4增加,压力差的变化对节流阀流量变化的影响():对 调速阀流量变化的影响()。 (A)越大(B)越小(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B:C) 40.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相等时,通过节流阀的流 量为():通过调速阀的流量为()。 (A)0(B)某调定值(C)某变值(D)无法判断 (A:A) 41.在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节流阀处于节流调速工况,系统的泄漏损 失及溢流阀调压偏差均忽略不计。当负载F增加时,泵的输入功率(), 缸的输出功率()。 ()增加(B)减少(C)基本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C:D) 42.在调速阀旁路节流调速回路中,调速阀的节流开口一定,当负载从 F,降到F,时,若考虑泵内泄漏变化因素时液压缸的运动速度V():若 不考虑泵内泄漏变化的因素时,缸运动速度v可视为()。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A:C) 43.在定量泵一变量马达的容积调速回路中,如果液压马达所驱动的负 载转矩变小,若不考虑泄漏的影响,试判断马达转速():泵的输出功 率()。 (A)增大(B)减小(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C:B)
(C)p1上升至系统溢流阀调定压力 p1=py ,p2=pL (D)p1=p2=px (B;A) 38.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差Δp<(3~5)ⅹ105 Pa 时,随着压力差Δp 变小,通过节流阀的流量( );通过调速阀的流量 ( )。 (A) 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无法判断 (B;B) 39.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差Δp>(3~5)ⅹ105 Pa 时, 随着压力差Δp 增加,压力差的变化对节流阀流量变化的影响( );对 调速阀流量变化的影响( )。 (A) 越大 (B)越小 (C)基本不变 (D)无法判断(B;C) 40.当控制阀的开口一定,阀的进、出口压力相等时,通过节流阀的流 量为( );通过调速阀的流量为( )。 (A) 0 (B)某调定值 (C)某变值 (D)无法判断 (A;A) 41.在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节流阀处于节流调速工况,系统的泄漏损 失及溢流阀调压偏差均忽略不计。当负载 F 增加时,泵的输入功率( ), 缸的输出功率( )。 (A) 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C;D) 42.在调速阀旁路节流调速回路中,调速阀的节流开口一定,当负载从 F1降到 F2时,若考虑泵内泄漏变化因素时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v( );若 不考虑泵内泄漏变化的因素时,缸运动速度 v 可视为(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A;C) 43.在定量泵-变量马达的容积调速回路中,如果液压马达所驱动的负 载转矩变小,若不考虑泄漏的影响,试判断马达转速( );泵的输出功 率( )。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无法判断 (C;B)
44.在限压式变量泵与调速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中,若负载从F,降 到F而调速阀开口不变时,泵的工作压力():若负载保持定值而调 速阀开口变小时,泵工作压力()。 (A)增加(B)减小(C)不变 (C:A) 45.在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中,如果将负载阻 力减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泵的出口压力将(),节流阀两端压差 将()。 (A)增加(B)减小(C)不变 (B:C) 46.在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系统靠消耗自身的内能对外做功: 在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中,无内能变化,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 变成气体所做的功。 (A)等容过程(B)等压过程(C)等温过程(D)绝热过程(D: C 47.每立方米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每千克质量的千 空气中所混合的水蒸气的质量称为()。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含湿量(D)析水量(A:C) 48.在亚声速流动时,管道截面缩小,气流速度():在超声速流动时, 管道截面扩大,气流速度()。 (A)增加(B)不变(C)减小 (A;A) 49.当a、b两孔同时有气信号时,s口才有信号输出的逻辑元件是():当 a或b任一孔有气信号,s口就有输出的逻辑元件是()。 (A)与门(B)禁门(C)或门(D)三门 (A:C) 50,气动仪表中,()将检测气信号转换为标准气信号:()将测 量参数与给定参数比较并进行处理,使被控参数按需要的规律变化。 (A)变送器(B)比值器(C)调节器(D)转换器(A:C) 51.为保证压缩空气的质量,气缸和气马达前必须安装():气动仪表 或气动逻辑元件前应安装()
44.在限压式变量泵与调速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中,若负载从 F1降 到 F2而调速阀开口不变时,泵的工作压力( );若负载保持定值而调 速阀开口变小时,泵工作压力( )。 (A) 增加 (B)减小 (C)不变 (C;A) 45.在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中,如果将负载阻 力减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泵的出口压力将( ),节流阀两端压差 将( )。 (A) 增加 (B)减小 (C)不变 (B;C) 46.在气体状态变化的( )过程中,系统靠消耗自身的内能对外做功; 在气体状态变化的( )过程中,无内能变化,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 变成气体所做的功。 (A)等容过程 (B)等压过程 (C)等温过程 (D)绝热过程 (D; C) 47.每立方米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 );每千克质量的干 空气中所混合的水蒸气的质量称为( )。 (A)绝对湿度 (B)相对湿度 (C)含湿量 (D)析水量 (A;C) 48.在亚声速流动时,管道截面缩小,气流速度( );在超声速流动时, 管道截面扩大,气流速度( )。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A;A) 49.当 a、b 两孔同时有气信号时,s 口才有信号输出的逻辑元件是();当 a 或 b 任一孔有气信号,s 口就有输出的逻辑元件是()。 (A)与门 (B)禁门 (C)或门 (D)三门 (A;C) 50.气动仪表中,( )将检测气信号转换为标准气信号;( )将测 量参数与给定参数比较并进行处理,使被控参数按需要的规律变化。 (A)变送器 (B)比值器 (C)调节器 (D)转换器 (A;C) 51.为保证压缩空气的质量,气缸和气马达前必须安装( );气动仪表 或气动逻辑元件前应安装( )
(A)分水滤气器一减压阀一油雾器 (B)分水滤气器一油雾器一减压阀 (C)减压阀一分水滤气器一油雾器 (D)分水滤气器一减压阀 (A:D) 三、判断题 1.液压缸活塞运动速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2.液体流动时,其流量连续性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 形式。(×) 3.理想流体伯努力方程的物理意义是:在管内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在任 一截面上的压力能、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换,但其总和不变。(○) 4.雷诺数是判断层流和紊流的判据。(×) 5.薄壁小孔因其通流量与油液的粘度无关,即对油温的变化不敏感,因此, 常用作调节流量的节流器。(○) 6.流经缝隙的流量随缝隙值的增加而成倍增加。(×) 7.流量可改变的液压泵称为变量泵。(X) 8.定量泵是指输出流量不随泵的输出压力改变的泵。(X) 9.当液压泵的进、出口压力差为零时,泵输出的流量即为理论流量。(○) 10.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的排量q与定子相对转子的偏心成正比,改变偏心 即可改变排量。(○) 11.双作用叶片泵因两个吸油窗口、两个压油窗口是对称布置,因此作用在 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轴承承受径向力小、寿命长。(○) 12.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是为了保证叶片紧贴定子 内环。(X) 13.液压泵产生困油现象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存在闭死容积且容积大小 发生变化。(○) 14.齿轮泵多采用变位齿轮是为了减小齿轮重合度,消除困油现象。(×) 15.液压马达与液压泵从能量转换观点上看是互逆的,因此所有的液压泵均
(A)分水滤气器-减压阀-油雾器 (B)分水滤气器-油雾器-减压阀 (C)减压阀-分水滤气器-油雾器 (D)分水滤气器-减压阀 (A;D) 三、判断题 1.液压缸活塞运动速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 2.液体流动时,其流量连续性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 形式。 (×) 3.理想流体伯努力方程的物理意义是:在管内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在任 一截面上的压力能、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换,但其总和不变。 (○) 4.雷诺数是判断层流和紊流的判据。 (×) 5.薄壁小孔因其通流量与油液的粘度无关,即对油温的变化不敏感,因此, 常用作调节流量的节流器。 (○) 6.流经缝隙的流量随缝隙值的增加而成倍增加。 (×) 7.流量可改变的液压泵称为变量泵。 (×) 8.定量泵是指输出流量不随泵的输出压力改变的泵。 (×) 9.当液压泵的进、出口压力差为零时,泵输出的流量即为理论流量。 (○) 10.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的排量 q 与定子相对转子的偏心成正比,改变偏心 即可改变排量。 (○) 11.双作用叶片泵因两个吸油窗口、两个压油窗口是对称布置,因此作用在 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轴承承受径向力小、寿命长。 (○) 12.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是为了保证叶片紧贴定子 内环。 (×) 13.液压泵产生困油现象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存在闭死容积且容积大小 发生变化。 (○) 14.齿轮泵多采用变位齿轮是为了减小齿轮重合度,消除困油现象。 (×) 15.液压马达与液压泵从能量转换观点上看是互逆的,因此所有的液压泵均
可以用来做马达使用。(×) 16.因存在泄漏,因此输入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大于其理论流量,而液压泵 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其理论流量。(○) 17.双活塞杆液压缸又称为双作用液压缸,单活塞杆液压缸又称为单作用液 压缸。(X) 18.滑阀为间隙密封,锥阀为线密封,后者不仅密封性能好而且开启时无死 区。(O) 19.节流阀和调速阀都是用来调节流量及稳定流量的流量控制阀。(×) 20.单向阀可以用来作背压阀。(×) 21.同一规格的电磁换向阀机能不同,可靠换向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流量不同。 (O) 22.因电磁吸力有限,对液动力较大的大流量换向阀则应选用液动换向阀或 电液换向阀。(○) 23.串联了定值减压阀的支路,始终能获得低于系统压力调定值的稳定的工 作压力。(×) 24.增速缸和增压缸都是柱塞缸与活塞缸组成的复合形式的执行元件(×) 25.变量泵容积调速回路的速度刚性受负载变化影响的原因与定量泵节流调 速回路有根本的不同,负载转矩增大泵和马达的泄漏增加,致使马达转速下 降。(O) 26.采用调速阀的定量泵节流调速回路,无论负载如何变化始终能保证执行 元件运动速度稳定。(×) 27.旁通型调速阀(溢流节流阀)只能安装在执行元件的进油路上,而调速 阀还可安装在执行元件的回油路和旁油路上。(○) 28.油箱在液压系统中的功用是储存液压系统所需的足够油液。(×) 29.在变量泵一变量马达闭式回路中,辅助泵的功用在于补充泵和马达的泄 漏。 (X) 30.因液控单向阀关闭时密封性能好,故常用在保压回路和锁紧回路中。(○)
可以用来做马达使用。 (×) 16.因存在泄漏,因此输入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大于其理论流量,而液压泵 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其理论流量。 (○) 17.双活塞杆液压缸又称为双作用液压缸,单活塞杆液压缸又称为单作用液 压缸。 (×) 18.滑阀为间隙密封,锥阀为线密封,后者不仅密封性能好而且开启时无死 区。 (○) 19.节流阀和调速阀都是用来调节流量及稳定流量的流量控制阀。 (×) 20.单向阀可以用来作背压阀。 (×) 21.同一规格的电磁换向阀机能不同,可靠换向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流量不同。 (○) 22.因电磁吸力有限,对液动力较大的大流量换向阀则应选用液动换向阀或 电液换向阀。 (○) 23.串联了定值减压阀的支路,始终能获得低于系统压力调定值的稳定的工 作压力。 (×) 24.增速缸和增压缸都是柱塞缸与活塞缸组成的复合形式的执行元件 (×) 25.变量泵容积调速回路的速度刚性受负载变化影响的原因与定量泵节流调 速回路有根本的不同,负载转矩增大泵和马达的泄漏增加,致使马达转速下 降。 (○) 26.采用调速阀的定量泵节流调速回路,无论负载如何变化始终能保证执行 元件运动速度稳定。 (×) 27.旁通型调速阀(溢流节流阀)只能安装在执行元件的进油路上,而调速 阀还可安装在执行元件的回油路和旁油路上。 (○) 28.油箱在液压系统中的功用是储存液压系统所需的足够油液。 (×) 29.在变量泵—变量马达闭式回路中,辅助泵的功用在于补充泵和马达的泄 漏。 (×) 30.因液控单向阀关闭时密封性能好,故常用在保压回路和锁紧回路中。(○)
31.同步运动分速度同步和位置同步,位置同步必定速度同步:而速度同步 未必位置同步。(○) 32.压力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中,顺序阀和压力继电器的调定压力应为执行 元件前一动作的最高压力。(X) 33.为限制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柱塞所受的液压侧向力不致过大,斜盘的最 大倾角a一般小于18°“20°。(○) 34.当液流通过滑阀和锥阀时,液流作用在阀芯上的液动力都是力图使阀口 关闭的。(X) 35.流体在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同一时间内流过管道每一截面的质量相等。 (O) 36.空气的粘度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增高,粘度变小。(×) 37.在气体状态变化的等容过程中,气体对外不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压力 增大,系统内能增加。(○) 38.气体在管道中流动,随着管道截面扩大,流速减小,压力增加。(X) 39.在放气过程中,一般当放气孔面积较大、排气较快时,接近于绝热过程; 当放气孔面积较小、气壁导热又好时,则接近于等温过程。(○) 40.气动三大件是气动元件及气动系统使用压缩空气质量的最后保证。其安 装次序依进气方向为减压阀、分水滤气器、油雾器。(×) 四、名词解释 1.帕斯卡原理(静压传递原理) (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力将以等值同时传到液体各点。) 2.系统压力 (系统中液压泵的排油压力。) 3.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山和该液体密度p之比值。) 4.液动力 (流动液体作用在使其流速发生变化的固体壁面上的力。) 5.层流 (粘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质点受粘性的约束,不能随意运动, 层次分明的流动状态。) 6.紊流 (惯性力起主导作用,高速流动时液体质点间的粘性不再约束
31.同步运动分速度同步和位置同步,位置同步必定速度同步;而速度同步 未必位置同步。 (○) 32.压力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中,顺序阀和压力继电器的调定压力应为执行 元件前一动作的最高压力。 (×) 33.为限制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柱塞所受的液压侧向力不致过大,斜盘的最 大倾角αmax一般小于 18°~20°。 (○) 34. 当液流通过滑阀和锥阀时,液流作用在阀芯上的液动力都是力图使阀口 关闭的。 (×) 35.流体在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同一时间内流过管道每一截面的质量相等。 (○) 36.空气的粘度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增高,粘度变小。 (×) 37.在气体状态变化的等容过程中,气体对外不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压力 增大,系统内能增加。 (○) 38.气体在管道中流动,随着管道截面扩大,流速减小,压力增加。 (×) 39.在放气过程中,一般当放气孔面积较大、排气较快时,接近于绝热过程; 当放气孔面积较小、气壁导热又好时,则接近于等温过程。 (○) 40.气动三大件是气动元件及气动系统使用压缩空气质量的最后保证。其安 装次序依进气方向为减压阀、分水滤气器、油雾器。 (×) 四、名词解释 1.帕斯卡原理(静压传递原理) (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力将以等值同时传到液体各点。) 2.系统压力 (系统中液压泵的排油压力。) 3.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μ和该液体密度ρ之比值。) 4.液动力 (流动液体作用在使其流速发生变化的固体壁面上的力。) 5.层流 (粘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质点受粘性的约束,不能随意运动, 层次分明的流动状态。) 6.紊流 (惯性力起主导作用,高速流动时液体质点间的粘性不再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