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内控内泄式(B)内控外泄式 (C)外控内泄式 (D)外控外泄式 (B:D) 9.顺序阀在系统中作卸荷阀用时,应选用()型,作背压阀时,应 选用()型。 (A)内控内泄式(B)内控外泄式 (C)外控内泄式(D)外控外泄式 (C:A) 0.双伸出杠液压缸,采用活塞杠固定安装,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缸筒 有效行程的():采用缸筒固定安置,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活塞有效行程 的()。 (A)1倍(B)2倍(C)3倍(D)4倍 (B;C) 11.对于速度大、换向频率高、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平面磨床,采用() 液压操纵箱:对于速度低、换向次数不多、而定位精度高的外圆磨床,则采 用()液压操纵箱。 (A)时间制动控制式 (B)行程制动控制式 (C)时间、行程混合控制式(D)其他 (A、C:B) 12.要求多路换向阀控制的多个执行元件实现两个以上执行机构的复合 动作,多路换向阀的连接方式为(),多个执行元件实现顺序动作,多路 换向阀的连接方式为()。 (A)串联油路(B)并联油路(C)串并联油路(D)其他(A:C) 13.在下列调速回路中,()为流量适应回路,()为功率适应回路。 (A)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组成的调速回路 (B)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组成的调速回路 (C)定量泵和旁通型调速阀(溢流节流阀)组成的调速回路 (D)恒功率变量泵调速回路 (A、B、D:B) 14.容积调速回路中,()的调速方式为恒转矩调节:()的调节为 恒功率调节。 (A)变量泵一变量马达(B)变量泵一定量马达
(A)内控内泄式 (B)内控外泄式 (C)外控内泄式 (D)外控外泄式 (B;D) 9.顺序阀在系统中作卸荷阀用时,应选用( )型,作背压阀时,应 选用( )型。 (A)内控内泄式 (B)内控外泄式 (C)外控内泄式 (D)外控外泄式 (C;A) 10.双伸出杠液压缸,采用活塞杠固定安装,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缸筒 有效行程的( );采用缸筒固定安置,工作台的移动范围为活塞有效行程 的( )。 (A)1 倍 (B)2 倍 (C)3 倍 (D)4 倍 (B;C) 11.对于速度大、换向频率高、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平面磨床,采用( ) 液压操纵箱;对于速度低、换向次数不多、而定位精度高的外圆磨床,则采 用( )液压操纵箱。 (A) 时间制动控制式 (B)行程制动控制式 (C)时间、行程混合控制式 (D)其他 (A、C;B) 12.要求多路换向阀控制的多个执行元件实现两个以上执行机构的复合 动作,多路换向阀的连接方式为( ),多个执行元件实现顺序动作,多路 换向阀的连接方式为( )。 (A)串联油路 (B)并联油路 (C)串并联油路 (D)其他 (A;C) 13.在下列调速回路中,( )为流量适应回路,( )为功率适应回路。 (A) 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组成的调速回路 (B) 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组成的调速回路 (C) 定量泵和旁通型调速阀(溢流节流阀)组成的调速回路 (D) 恒功率变量泵调速回路 (A、B、D; B) 14.容积调速回路中,( )的调速方式为恒转矩调节;( )的调节为 恒功率调节。 (A)变量泵—变量马达 (B)变量泵—定量马达
(C)定量泵一变量马达 (B:C) 15.已知单活塞杠液压缸的活塞直径D为活塞直径d的两倍,差动连接 的快进速度等于非差动连接前进速度的():差动连接的快进速度等于快 退速度的()。 (A)1倍(B)2倍(C)3倍(D)4倍 (D:C) 16.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10MPa的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的出 口,泵的出口压力为():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1OMPa内控外泄 式顺序阀串联在液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A)5Mpa B)10MPa (C)15MPa (C:B) 17.用同样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和液压缸组成下列几种节流调速回 路,()能够承受负值负载,()的速度刚性最差,而回路效率最高。 (A)进油节流调速回(B)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C)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B、C) 18.为保证负载变化时,节流阀的前后压力差不变,是通过节流阀的流 量基本不变,往往将节流阀与()串联组成调速阀,或将节流阀与() 并联组成旁通型调速阀。 (A)减压阀(B)定差减压阀(C)溢流阀(D)差压式溢流阀(B;D) 19.在定量泵节流调速阀回路中,调速阀可以安放在回路的(),而 旁通型调速回路只能安放在回路的()。 (A)进油路(B)回油路(C)旁油路 (A、B、C:A) 20.差压式变量泵和()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与限压式变量泵和 ()组成的调速回路相比较,回路效率更高。 (A)节流阀(B)调速阀(C)旁通型调速阀 (A:B) 21.液压缸的种类繁多,()可作双作用液压缸,而()只能作单 作用液压缸。 (A)柱塞缸(B)活塞缸(C)摆动缸 (B、C:A) 22.下列液压马达中,()为高速马达,()为低速马达
(C)定量泵—变量马达 (B;C) 15.已知单活塞杠液压缸的活塞直径 D 为活塞直径 d 的两倍,差动连接 的快进速度等于非差动连接前进速度的( );差动连接的快进速度等于快 退速度的( )。 (A)1 倍 (B)2 倍 (C)3 倍 (D)4 倍 (D;C) 16.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 5MPa 和 10MPa 的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的出 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 5MPa 和 10MPa 内控外泄 式顺序阀串联在液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 (A)5Mpa B)10MPa (C)15MPa (C;B) 17.用同样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和液压缸组成下列几种节流调速回 路,( )能够承受负值负载,( )的速度刚性最差,而回路效率最高。 (A)进油节流调速回 (B)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C)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B、C) 18.为保证负载变化时,节流阀的前后压力差不变,是通过节流阀的流 量基本不变,往往将节流阀与( )串联组成调速阀,或将节流阀与( ) 并联组成旁通型调速阀。 (A)减压阀 (B)定差减压阀 (C)溢流阀 (D)差压式溢流阀(B;D) 19.在定量泵节流调速阀回路中,调速阀可以安放在回路的( ),而 旁通型调速回路只能安放在回路的( )。 (A)进油路 (B)回油路 (C)旁油路 (A、B、C;A) 20.差压式变量泵和( )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与限压式变量泵和 ( )组成的调速回路相比较,回路效率更高。 (A)节流阀 (B)调速阀 (C)旁通型调速阀 (A;B) 21.液压缸的种类繁多,( )可作双作用液压缸,而( )只能作单 作用液压缸。 (A)柱塞缸 (B)活塞缸 (C)摆动缸 (B、C;A) 22.下列液压马达中,( )为高速马达,( )为低速马达
(A)齿轮马达 (B)叶片马达 (C)轴向柱塞马达(D)径向柱塞马达 (A、B、C:D) 23.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的液动滑阀为弹簧对中型,其先导电磁换向阀 中位必须是()机能,而液动滑阀为液压对中型,其先导电磁换向阀中位 必须是()机能。 (A)H型(B)M型(C)Y型(D)P型 (C:D) 24.为保证锁紧迅速、准确,采用了双向液压锁的汽车起重机支腿油路 的换向阀应选用()中位机能:要求采用液控单向阀的压力机保压回路, 在保压工况液压泵卸载,其换向阀应选用()中位机能。 (A)H型(B)M型(C)Y型(D)D型(A、C;A、B) 25.液压泵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的体积称为泵的流量。泵在额定转速和 额定压力下的输出流量称为():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根据泵的几何尺 寸计算而得到的流量称为(),它等于排量和转速的乘积。 (A)实际流量(B)理论流量(C)额定流量 (C:B) 26.在实验中或工业生产中,常把零压差下的流量(即负载为零时泵的 流量)视为():有些液压泵在工作时,每一瞬间的流量各不相同,但在 每转中按同一规律重复变化,这就是泵的流量脉动。瞬时流量一般指的是瞬 时()。 (A)实际流量(B)理论流量(C)额定流量 (B:B) 27.对于双作用叶片泵,如果配油窗口的间距角小于两叶片间的夹角, 会导致():又(),配油窗口的间距角不可能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所 以配油窗口的间距夹角必须大于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 (A)由于加工安装误差,难以在工艺上实现 (B)不能保证吸、压油腔之间的密封,使泵的容积效率太低 (C)不能保证泵连续平稳的运动 (B:A) 28.双作用式叶片泵中,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定子圆孤部分的夹角〉 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当定子圆孤部分的夹角>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
(A)齿轮马达 (B)叶片马达 (C)轴向柱塞马达 (D)径向柱塞马达 (A、B、C;D) 23.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的液动滑阀为弹簧对中型,其先导电磁换向阀 中位必须是( )机能,而液动滑阀为液压对中型,其先导电磁换向阀中位 必须是( )机能。 (A)H 型 (B)M 型 (C)Y 型 (D)P 型 (C;D) 24.为保证锁紧迅速、准确,采用了双向液压锁的汽车起重机支腿油路 的换向阀应选用( )中位机能;要求采用液控单向阀的压力机保压回路, 在保压工况液压泵卸载,其换向阀应选用( )中位机能。 (A)H 型 (B)M 型 (C)Y 型 (D)D 型 (A、C ;A、B ) 25.液压泵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的体积称为泵的流量。泵在额定转速和 额定压力下的输出流量称为( );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根据泵的几何尺 寸计算而得到的流量称为( ),它等于排量和转速的乘积。 (A)实际流量 (B)理论流量 (C)额定流量 (C;B) 26.在实验中或工业生产中,常把零压差下的流量(即负载为零时泵的 流量)视为( );有些液压泵在工作时,每一瞬间的流量各不相同,但在 每转中按同一规律重复变化,这就是泵的流量脉动。瞬时流量一般指的是瞬 时( )。 (A)实际流量 (B)理论流量 (C)额定流量 (B;B) 27.对于双作用叶片泵,如果配油窗口的间距角小于两叶片间的夹角, 会导致( );又( ),配油窗口的间距角不可能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所 以配油窗口的间距夹角必须大于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 (A) 由于加工安装误差,难以在工艺上实现 (B) 不能保证吸、压油腔之间的密封,使泵的容积效率太低 (C) 不能保证泵连续平稳的运动 (B;A) 28.双作用式叶片泵中,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 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 ),当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
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 (A)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A:B) 29.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当 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A)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A;C) 30.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限压式变量 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 (A)沿着径向方向安装 (B)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前倾一角度 (C)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后倾一角度 (B、A:C) 31.当限压式变量泵工作压力p>ps点时,随着负载压力上升,泵的输出 流量():当恒功率变量泵工作压力>时,随着负载压力上升,泵的 输出流量()。 (A)增加 (B)呈线性规律衰减 (C)呈双曲线规律衰减(D)基本不变 (B:C) 32.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有效面积A=2A,液压泵供油流量为q, 如果将液压缸差动连接,活塞实现差动快进,那么进入大腔的流量是(), 如果不差动连接,则小腔的排油流量是()。 (A)0.5q(B)1.5g(C)1.75g(D)2q(D:A) 33.在泵一缸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 可使液压缸实现快进一工进一端点停留一快退的动作循环。试分析:在 ()工况下,泵所需的驱动功率为最大;在()工况下,缸输出功 率最小
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 )。 (A) 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 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 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A;B) 29.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当 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 (A) 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 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 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A;C) 30.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 ),限压式变量 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 )。 (A) 沿着径向方向安装 (B) 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前倾一角度 (C) 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后倾一角度 (B、A;C) 31.当限压式变量泵工作压力 p>p 拐点时,随着负载压力上升,泵的输出 流量( );当恒功率变量泵工作压力 p>p 拐点时,随着负载压力上升,泵的 输出流量( )。 (A)增加 (B)呈线性规律衰减 (C)呈双曲线规律衰减 (D)基本不变 (B;C) 32.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有效面积 A1=2A2,液压泵供油流量为 q, 如果将液压缸差动连接,活塞实现差动快进,那么进入大腔的流量是( ), 如果不差动连接,则小腔的排油流量是( )。 (A)0.5q (B)1.5 q (C)1.75 q (D)2 q (D;A) 33.在泵-缸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 可使液压缸实现快进—工进-端点停留—快退的动作循环。试分析:在 ( )工况下,泵所需的驱动功率为最大;在( )工况下,缸输出功 率最小
(A)快进(B)工进(C)端点停留(D)快退(B、C:C) 34.系统中中位机能为P型的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单 活塞杆液压缸实现快进一慢进一快退的动作循环。试分析:液压缸在运动过 程中,如突然将换向阀切换到中间位置,此时缸的工况为():如将单 活塞杆缸换成双活塞杆缸,当换向阀切换到中位置时,缸的工况为()。 (不考虑惯性引起的滑移运动) (A)停止运动(B)慢进(C)快退(D)快进(D:A) 35.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溢流阀调定压力为八,主 油路暂不工作,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A。若p,>p>a,减压阀进、出口压 力关系为():若p,>p>p,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关系为()。 (A)进口压力p=A,出口压力=p (B)进口压力p=A,出口压力p=a (C)p,=P=p,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调定压力基本相等 (D)P,=p=a,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与负载压力基本相等 (D:A) 36.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溢流阀调定压力为口,主 油路暂不工作,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A。若p,>p>,减压阀阀口状态为 ():若p,>n>p,减压阀阀口状态为()。 (A)阀口处于小开口的减压工作状态 (B)阀口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不允许油流通过阀口 (C)阀口处于基本关闭状态,仍允许少量的油流通过阀口流至先导阀 (D)阀口处于全开启状态,减压阀不起减压作用 (D:A) 37.系统中采用了内控外泄顺序阀,顺序阀的调定压力为口(阀口全 开时损失不计),其出口负载压力为A。当n>加,时,顺序阀进、出口压力间 的关系为():当A<和,时,顺序阀进出口压力间的关系为()。 (A)P,=A,P2=A(p≠P) (B)p=p:=A
(A)快进 (B)工进 (C)端点停留 (D)快退 (B、C;C) 34.系统中中位机能为 P 型的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单 活塞杆液压缸实现快进—慢进—快退的动作循环。试分析:液压缸在运动过 程中,如突然将换向阀切换到中间位置,此时缸的工况为( );如将单 活塞杆缸换成双活塞杆缸,当换向阀切换到中位置时,缸的工况为( )。 (不考虑惯性引起的滑移运动) (A)停止运动 (B)慢进 (C)快退 (D)快进 (D;A) 35.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 pj ,溢流阀调定压力为 py ,主 油路暂不工作,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 pL。若 py>pj>pL,减压阀进、出口压 力关系为( );若 py>pL>pj,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关系为( )。 (A)进口压力 p1=py , 出口压力 p2=pj (B)进口压力 p1=py , 出口压力 p2=pL (C)p1=p2=pj ,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调定压力基本相等 (D)p1=p2=pL ,减压阀的进口压力、出口压力与负载压力基本相等 (D;A) 36.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 pj ,溢流阀调定压力为 py ,主 油路暂不工作,二次回路的负载压力为 pL。若 py>pj>pL,减压阀阀口状态为 ( );若 py>pL>pj,减压阀阀口状态为( )。 (A)阀口处于小开口的减压工作状态 (B)阀口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不允许油流通过阀口 (C)阀口处于基本关闭状态,仍允许少量的油流通过阀口流至先导阀 (D)阀口处于全开启状态,减压阀不起减压作用 (D;A) 37.系统中采用了内控外泄顺序阀,顺序阀的调定压力为 px(阀口全 开时损失不计),其出口负载压力为 pL。当 pL>px时,顺序阀进、出口压力间 的关系为( );当 pL<px时,顺序阀进出口压力间的关系为( )。 (A)p1=px, p2=pL (p1≠p2) (B)p1=p2=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