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整体感知概括场景 3、认真研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把握项羽形象 4、明确塑造项羽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资料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一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 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 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 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 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 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 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 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 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 文地理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时代背景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 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 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 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在张良、陈 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项羽之死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整体感知,概括场景 3、认真研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把握项羽形象 4、明确塑造项羽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预习资料 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 马迁 10 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 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 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 108),司马迁继 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 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 前 91 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 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3000 年的历 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 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 文地理。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时代背景 公元前 207 年 10 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 月项羽以盟主身 份召开戏西之会,封 18 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 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 203 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 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在张良、陈 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 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 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 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 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 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 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 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 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杀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 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 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整体感知,概括场景 3、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步骤: 、新课导入 初步感知文本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范读,纠正字音。 3、指名朗读 、疏通文章大意 1、以自译为主,老师加以引导 2、字词句积累: (一)给黑体字注音 垓()下骓()数阕()马骑()麾()下属() 者田父()绐()自度()刈()旗王()我被十 余创() (二)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 0 二),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 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 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 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 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 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 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 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 0 九),陈胜、 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杀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 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 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整体感知,概括场景 3、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二、初步感知文本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范读,纠正字音。 3、指名朗读 三、疏通文章大意 1、以自译为主,老师加以引导 2、字词句积累: (一)给黑体字注音 垓( )下 骓( ) 数阕( )马骑( ) 麾( )下属( ) 者 田父( ) 绐( )自度( ) 刈( )旗 王( )我 被十 余创( ) (二)词类活用. 1、 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三)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5、骓不逝兮可奈何 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四、概括场景 根据时间发生的地点,试分别用四个字把全文概括为三个场景 作业:1《导学》课堂导练部分的(1--6) 2、试结合文本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Ⅰ、通过诵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 学 齐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三)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5、骓不逝兮可奈何 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四、概括场景 根据时间发生的地点,试分别用四个字把全文概括为三个场景。 作业:1《导学》课堂导练部分的(1——6) 2、试结合文本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学 齐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四面楚歌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你从项羽的慷慨悲歌 声和点点泪光中,看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2、东城被围时,项王自度不得脱,决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快战 的结果如何?这有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讲 课外阅读 易中天:项羽之死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约是一位崇 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现在整个乌 江之上,只有臣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即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然而项羽却谢绝了亭 长的好意。他只是请亭长把他心爱的战马带过江去,自己却和随扈亲兵全都下马 步行,冲入重围,同前来追杀的汉军短兵相接。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 也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斗。然而,如果因此就放弃战斗,举手投降,束手就擒, 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他当然也不会放下 手中的武器。从他拿起这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放下它。相反,在生命的 最后一刻,更应该把它高高举起,就像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定要让演出在谢幕时 达到高潮一样。这也是项羽随扈亲兵们的共识。于是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就打得 风云变色气壮山河,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伤十多处 这时,前来追杀的汉军越来越多,其中就有项羽当年的旧部吕马童。项羽笑了 他大声地招呼说:啊哈,这不是老朋友吗!背楚降汉的吕马童难以为情,不敢正 视项羽,扭过头去对另一员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这可是“新朋友”了。于 是项王对王翳说:听说贵国出大价钱,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人头,我就送个 人情给你吧!说完,便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
1、四面楚歌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你从项羽的慷慨悲歌 声和点点泪光中,看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2、东城被围时,项王自度不得脱,决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快战 的结果如何?这有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讲 三、练 课外阅读 易中天:项羽之死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约是一位崇 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现在整个乌 江之上,只有臣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即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然而项羽却谢绝了亭 长的好意。他只是请亭长把他心爱的战马带过江去,自己却和随扈亲兵全都下马 步行,冲入重围,同前来追杀的汉军短兵相接。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 也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斗。然而,如果因此就放弃战斗,举手投降,束手就擒, 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他当然也不会放下 手中的武器。从他拿起这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放下它。相反,在生命的 最后一刻,更应该把它高高举起,就像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定要让演出在谢幕时 达到高潮一样。这也是项羽随扈亲兵们的共识。于是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就打得 风云变色气壮山河,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伤十多处。 这时,前来追杀的汉军越来越多,其中就有项羽当年的旧部吕马童。项羽笑了。 他大声地招呼说:啊哈,这不是老朋友吗!背楚降汉的吕马童难以为情,不敢正 视项羽,扭过头去对另一员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这可是“新朋友”了。于 是项王对王翳说:听说贵国出大价钱,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人头,我就送个 人情给你吧!说完,便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
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 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 审美价值。 然而项羽死得也很惨。 就在王翳一把抢得项羽头颅的同时,其他汉军将士也一拥而上,争相纵马践 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以至于互相残杀,死数十人。最后,王翳得一首,杨喜、 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他们分摊了刘邦封赏的那块土地,每个人都当了 个小小的什么官。而我们的英雄,曾经让这些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 在他们卑劣的争夺下竟不得全尸而终。 这可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 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 征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犬和羊。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用虎豹和犬羊来比喻两 种不同的人格,并惊叹于虎豹之可能沦落为犬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 之犹犬羊之。”虽然,在孔子师徒看来,虎豹的精神是高贵的,当是审美的,它 不该被代之以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 然而,自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英雄的时代也就开始走向没 落。君臣之间的促膝谈心没有了,而代之以行礼如仪、磕头如捣蒜;游侠谋士纵 横天下各展才华没有了,而代之以拉帮结派、巴结权贵往上爬;诸子百家争鸣自 由辩论也没有了,而代之以独尊儒术、只许一个人思想。权欲和利欲将成为主宰 和动力,人格和灵魂则将被阉割和践踏,就像王翳、吕马童们践踏项羽一样。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 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 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 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 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就个人魅力而言,刘邦虽然既不可爱也不可敬,但也不可鄙。刘邦虽然出身 流氓,难免有些无赖气,一些事做得也不地道,但好歹也是英雄,骨子里也有英 雄气概,也是血性男儿。公元前195年,他回到故乡沛县,尽召故人父老子弟畅 饮。酒酣之际,刘邦亲手击筑,自为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 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一出,和声四起,刘邦离座起舞,慷慨伤怀,泣 数行下。他拉着父老乡亲们的手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不得不定都关中,但百 年之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沛中来的。可见,他虽无情,却并不冷酷,虽现实
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 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 审美价值。 然而项羽死得也很惨。 就在王翳一把抢得项羽头颅的同时,其他汉军将士也一拥而上,争相纵马践 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以至于互相残杀,死数十人。最后,王翳得一首,杨喜、 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他们分摊了刘邦封赏的那块土地,每个人都当了 个小小的什么官。而我们的英雄,曾经让这些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 在他们卑劣的争夺下竟不得全尸而终。 这可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 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 征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犬和羊。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用虎豹和犬羊来比喻两 种不同的人格,并惊叹于虎豹之可能沦落为犬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 之犹犬羊之。”虽然,在孔子师徒看来,虎豹的精神是高贵的,当是审美的,它 不该被代之以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 然而,自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英雄的时代也就开始走向没 落。君臣之间的促膝谈心没有了,而代之以行礼如仪、磕头如捣蒜;游侠谋士纵 横天下各展才华没有了,而代之以拉帮结派、巴结权贵往上爬;诸子百家争鸣自 由辩论也没有了,而代之以独尊儒术、只许一个人思想。权欲和利欲将成为主宰 和动力,人格和灵魂则将被阉割和践踏,就像王翳、吕马童们践踏项羽一样。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 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 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 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 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就个人魅力而言,刘邦虽然既不可爱也不可敬,但也不可鄙。刘邦虽然出身 流氓,难免有些无赖气,一些事做得也不地道,但好歹也是英雄,骨子里也有英 雄气概,也是血性男儿。公元前 195 年,他回到故乡沛县,尽召故人父老子弟畅 饮。酒酣之际,刘邦亲手击筑,自为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 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一出,和声四起,刘邦离座起舞,慷慨伤怀,泣 数行下。他拉着父老乡亲们的手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不得不定都关中,但百 年之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沛中来的。可见,他虽无情,却并不冷酷,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