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语文导学案 学科语文制作余曼娅 审批邓冠军 班级 姓名 课题:《项羽之死》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了解项羽的性格特征及自杀的原因,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 人物的手法,尝试赏析人物形象。 3、体味精彩语段,理解重点、难点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学习重难点: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尝试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记》及司马迁的相关常识 2、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3、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学习内容和过程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86?),字子长,阳夏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 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 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搜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 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资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的写作。五年后, 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三年后被赦,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过十几年艰 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作品简介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史学与文学方面,都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文学上,它不仅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而且为所有的文学形式成功地 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史记的体例: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录典章制度,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 3、背景简介 项羽,中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 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在吴中举兵反秦。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 军,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进入关中后,与刘邦明争暗斗,鸿门宴上双方暂时和解,项羽西 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进逼西楚,于是 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项羽死后,汉王刘邦以鲁 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课前预习 1、司马迁,字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 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后称《》
14 级语文导学案 学科 语文 制作 余曼娅 审批 邓冠军 班级 姓名 课 题:《项羽之死》 学习目标: 1、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了解项羽的性格特征及自杀的原因,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 人物的手法,尝试赏析人物形象。 3、 体味精彩语段,理解重点、难点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学习重难点: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尝试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史记》及司马迁的相关常识。 2、 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3、 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学习内容和过程: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 145~前 86?),字子长,阳夏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 10 岁时,就在父亲的 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 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搜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 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资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的写作。五年后, 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三年后被赦,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过十几年艰 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2、作品简介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中国史学与文学方面,都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文学上,它不仅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而且为所有的文学形式成功地 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史记的体例: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录典章制度,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 3、背景简介 项羽,中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 羽。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九月,在吴中举兵反秦。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 军,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进入关中后,与刘邦明争暗斗,鸿门宴上双方暂时和解,项羽西 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进逼西楚,于是 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项羽死后,汉王刘邦以鲁 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一、课前预习 1、司马迁,字_____。_____(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 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后称《_____》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 太初四年约 年的历史 3、《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部,也是中国第一部 通史。鲁迅赞誉 它为“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文言知识梳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美人和之()②骑能属者( ③田父绐曰( ④自度不得脱() ⑤被十余创()⑥麾下() 瞋日() 2.通假字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2)乌江亭长檥船待 3.解释古义异义。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古义: 今义: (2)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古义: 4.一词多 项王乃大惊曰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平明,汉军乃觉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乃陷大泽中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以以故汉追及之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何面目见之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 年的历史。 3、《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___部,也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鲁迅赞誉 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文言知识梳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美人和.之( ) ②骑能属.者( ) ③田父绐.曰( ) ④自度.不得脱( ) ⑤被十余创.( ) ⑥麾.下( ) ⑦瞋.目( ) 2.通假字。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江亭长檥船待。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古义异义。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古义: 今义: (2)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 今义: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1)乃 项王乃.大惊曰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平明,汉军乃.觉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乃.陷大泽中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以 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以.故汉追及之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3)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何面目见之.
天之亡我 此亡秦之续耳 亡去不义 唇亡齿寒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臣死且不避 (5)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吾今且报府 O)「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 5.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项王军壁垓下: b.身七十余战: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e.左,乃陷大泽中 f.马童面之: 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i.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②名词作状语 项王则夜起: 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直夜溃围南出: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此天之亡我 6.翻译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 (2)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译文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
(4)亡 天之亡.我 此亡.秦之续耳 亡.去不义 唇亡.齿寒 (5)且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臣死且.不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吾今且.报府 (6)泣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 5.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a.项王军壁.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身.七十余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左.,乃陷大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马童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名词作状语 a.项王则夜.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直夜溃围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此天之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文章结构,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共写了几个场面? 资料链接 楚汉战争 楚汉之争就是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 争。自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历时5年。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项羽经破釜沉舟一役,大败秦军主力40余万,注定秦朝覆 灭之势,同时却也为刘邦军入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秦二世四年(汉元年,公元前207年 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十月与十二月,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秦王朝。 按照楚怀王原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先入咸阳,理应做关中王,但项羽 自恃功高,企图独霸天下。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徙于郴 县(今湖南郴州)四月,分封天下十八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王。 项羽进入秦都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失去民心,也导致无法立足关中。此后他贬义 帝于江南,迁刘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恶地,王亲信诸将于善地,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 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刘邦被徙封汉王后,决定以汉中(郡治 南郑,今陕西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三个月后于汉元年(公 元前206年)八月乘齐王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归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齐、赵和彭越起兵反楚,对西 楚构成直接威胁。项羽不得不调遺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 西顾之际,于八月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 处境。楚军主力困于齐地,无法脱身。刘邦乘隙进驻洛阳,同时,以项羽放杀义帝为由,率 诸侯联军共56万人进据楚都彭城。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亲自率精兵3万人回师彭
三、梳理文章结构,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共写了几个场面? ”。 资料链接 : 楚汉战争 楚汉之争就是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 争。自汉元年(公元前 206 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 202 年)十二月,历时 5 年。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 秦二世三年(前 207 年)六月,项羽经破釜沉舟一役,大败秦军主力 40 余万,注定秦朝覆 灭之势,同时却也为刘邦军入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秦二世四年(汉元年,公元前 207 年, 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十月与十二月,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秦王朝。 按照楚怀王原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先入咸阳,理应做关中王,但项羽 自恃功高,企图独霸天下。汉元年(公元前 206 年)二月,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徙于郴 县(今湖南郴州)。四月,分封天下十八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王。 项羽进入秦都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失去民心,也导致无法立足关中。此后他贬义 帝于江南,迁刘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恶地,王亲信诸将于善地,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 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刘邦被徙封汉王后,决定以汉中(郡治 南郑,今陕西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三个月后于汉元年(公 元前 206 年)八月乘齐王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 归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齐、赵和彭越起兵反楚,对西 楚构成直接威胁。项羽不得不调遣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 西顾之际,于八月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 处境。楚军主力困于齐地,无法脱身。刘邦乘隙进驻洛阳,同时,以项羽放杀义帝为由,率 诸侯联军共 56 万人进据楚都彭城。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亲自率精兵 3 万人回师彭
城。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56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得与数十骑突围。 彭城之战后,楚汉双方便进入了长达2年零4个月的相持阶段。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 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阳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 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 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 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而项羽却始终不能摆脱两线作 战,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能用人,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使刘邦得以 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军在成皋大破楚军,韩信也 尽定齐地。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汉四年(公元前203年) 八月,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 率兵东归,而刘邦却背约攻楚。次年(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 (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 数骑兵突围至乌江(今长江,位于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自刎而死。楚汉战争最后以刘 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14级语文导学案 学科语文制作余曼娅 审批邓冠军 班级 姓名 课题:《项羽之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了解项羽的性格特征及自杀的原因,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i
城。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 56 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得与数十骑突围。 彭城之战后,楚汉双方便进入了长达 2 年零 4 个月的相持阶段。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 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 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 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公元前 205 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 204 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 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而项羽却始终不能摆脱两线作 战,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能用人,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使刘邦得以 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公元前 204 年),汉军在成皋大破楚军,韩信也 尽定齐地。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汉四年(公元前 203 年) 八月,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 率兵东归,而刘邦却背约攻楚。次年(汉五年,公元前 202 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 (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 数骑兵突围至乌江(今长江,位于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自刎而死。楚汉战争最后以刘 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14 级语文导学案 学科 语文 制作 余曼娅 审批 邓冠军 班级 姓名 课 题:《项羽之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了解项羽的性格特征及自杀的原因,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