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始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充分肯定了党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并且概括了这条道路有10 个“主要点”。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 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这个基本命题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始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充分肯定了党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并且概括了这条道路有10 个“主要点”。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 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这个基本命题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2、邓小平理论理论轮廓的形成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这是邓小平 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2、邓小平理论理论轮廓的形成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这是邓小平 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特别是,党的十三大概括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 论观点,一共概括了12条 党的十三大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 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 我国前进的科学轨道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特别是,党的十三大概括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 论观点,一共概括了12条。 党的十三大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 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 我国前进的科学轨道
3、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经过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 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 导地位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形势 复杂。苏东发生剧变,亚洲出现金融危机。我国在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政治风波
3、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经过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 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 导地位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形势 复杂。苏东发生剧变,亚洲出现金融危机。我国在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政治风波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 系列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 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 回答了长时间里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把邓小 平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9条。 这9条内容的概括,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 系列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 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 回答了长时间里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把邓小 平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9条。 这 9条内容的概括,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