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中的愉快感觉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联想。 2、背景介绍:16~18世世纪是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后半期在法国历史上称为“旧制度 3、认识了解作者: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主张国家属于人民。主要著作 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 录》等。(以下内容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介绍)(1、酷爱读书:2、独 立谋生:3、崇尚自然: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 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 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天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 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 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 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 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 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 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4、隐居著述: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 了他的隐居生活。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 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 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 5、横遭迫害: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 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 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天晩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 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 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 搬到普鲁土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 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 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 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
6 自然中的愉快感觉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联想。 2、背景介绍:16~18 世世纪是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后半期在法国历史上称为“旧制度”。 3、认识了解作者: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主张国家属于人民。主要著作 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 录》等。 (以下内容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介绍)(1、酷爱读书:2、独 立谋生:3、崇尚自然: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 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 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天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 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 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 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 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 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 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4、隐居著述: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 了他的隐居生活。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 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 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 5、横遭迫害: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 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 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 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 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 搬到普鲁土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 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 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 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4、反复诵读:品味作者轻盈而真挚的语言,感受作者陶醉自然 的心境,享受自然的快乐。 5、文章主要写作特色:语言优美,联想丰富、形散神聚 6、阅读指导建议:先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者内心独白式的语 言,再配乐朗读,体会作者向往自然、陶醉自然、崇尚自然的内 心世界,品味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作者产生的联想以及由此产 生的对自由、简单、朴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拓展思考 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面前,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和联想呢? 8、应用训练 (1)结合近期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思考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 遇到竞争与压力时,要如何面对?如何调整自己? (2)18世纪的卢梭“崇尚自然”,请结合生活写出21世纪的我 们是如何“崇尚自然”的。 、藏羚羊跪拜(1学时) 1、把握课文主题:“藏羚羊跪拜”呈现了最圣洁的母爱,并因此 反衬出人类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冷酷无情地屠杀生命的罪恶。从而 教育孩子关爱生命,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2、藏羚羊的资料介绍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是我国一级保 护濒危动物,主要生活在高原荒漠一带,如藏北的羌塘,青海的可可
7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4、反复诵读:品味作者轻盈而真挚的语言,感受作者陶醉自然 的心境,享受自然的快乐。 5、文章主要写作特色:语言优美,联想丰富、形散神聚 6、阅读指导建议:先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者内心独白式的语 言,再配乐朗读,体会作者向往自然、陶醉自然、崇尚自然的内 心世界,品味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作者产生的联想以及由此产 生的对自由、简单、朴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拓展思考: 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面前,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和联想呢? 8、应用训练 (1)结合近期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思考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 遇到竞争与压力时,要如何面对?如何调整自己? (2)18 世纪的卢梭“崇尚自然”,请结合生活写出 21 世纪的我 们是如何“崇尚自然”的。 三、藏羚羊跪拜(1 学时) 1、把握课文主题:“藏羚羊跪拜”呈现了最圣洁的母爱,并因此 反衬出人类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冷酷无情地屠杀生命的罪恶。从而 教育孩子关爱生命,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2、藏羚羊的资料介绍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是我国一级保 护濒危动物,主要生活在高原荒漠一带,如藏北的羌塘,青海的可可
西里,以及新疆的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无人区。它们形体 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善于奔跑,被人们誉为“高原精灵” 由于人类的非法捕杀,藏羚羊的数量越来越少。 3、课文分析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A、由藏羚羊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感受母爱。 分析(1)找出描写藏羚羊的哀求时的动作、神态加以分析 癜羚羊的期盼、悲痛、害怕、无助、恐惧· 讨论交流:这是母羚羊的最后哀求,可惜它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只藏羚羊,你在这最后的时刻,会对老 猎人说什么呢? B、由老猎人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感悟人性美 分析(1)老猎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找出文中描写老猎人的句子品析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 的作用。 老猎人的举动:瞅见藏羚举枪瞄准扣下扳机开膛破腹 半途而停葬羊埋抢 老猎人的心理:兴奋不已心头一软忐忑不安吃惊、明 白追悔莫及深深忏悔 老猎人的形象:经验丰富、枪法精准;性格豁达,崇尚自由; 有爱心的。 分析(2)如何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这句话
8 西里,以及新疆的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无人区。它们形体 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善于奔跑,被人们誉为“高原精灵”。 由于人类的非法捕杀,藏羚羊的数量越来越少。 3、课文分析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A、由藏羚羊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感受母爱。 分析(1)找出描写藏羚羊的哀求时的动作、神态加以分析 藏羚羊的期盼、悲痛、害怕、无助、恐惧…… 讨论交流:这是母羚羊的最后哀求,可惜它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只藏羚羊,你在这最后的时刻,会对老 猎人说什么呢? B、由老猎人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感悟人性美。 分析(1)老猎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找出文中描写老猎人的句子品析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 的作用。 老猎人的举动:瞅见藏羚 举枪瞄准 扣下扳机 开膛破腹 半途而停 葬羊埋抢 老猎人的心理:兴奋不已 心头一软 忐忑不安 吃惊、明 白 追悔莫及 深深忏悔 老猎人的形象:经验丰富、枪法精准;性格豁达,崇尚自由; 有爱心的。 分析(2)如何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这句话
分析(3)思考“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 圣的。”这句话的含义。(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思考:本文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4、拓展训练(任选其一) (1)如果藏羚羊在跪拜时会说话,他会对老猎人说什么? (2)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猎人或藏羚羊说? (3)如果你是老猎人,结束了打猎生涯后,你会去哪儿? 5、应用训练 (1)请你设计一则保护动物或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语。结合实际 谈谈我们如何珍爱生命 (2)老猎人从此在藏北高原上消失了,也一定给大家这样的感觉。 他消失了,去了哪?又做了些什么?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请续写老猎 人的下落,300字左右。 (3)爱好影视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后观看影片《阿 凡达》或《可可西里》,写下观后感。 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6学时) 1、阅读教学要求(6学时):阅读方法—一揣摩与品味。要求读 者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披文入情,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分析,或静思 默想,或圈点批注,或深情诵读,或交流讨论,潜心会文,反复涵泳, 体会文章的妙处
9 分析(3)思考“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 圣的。”这句话的含义。(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思考:本文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4、拓展训练(任选其一) (1)如果藏羚羊在跪拜时会说话,他会对老猎人说什么? (2)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猎人或藏羚羊说? (3)如果你是老猎人,结束了打猎生涯后,你会去哪儿? 5、应用训练 (1)请你设计一则保护动物或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语。结合实际 谈谈我们如何珍爱生命。 (2)老猎人从此在藏北高原上消失了,也一定给大家这样的感觉。 他消失了,去了哪?又做了些什么?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请续写老猎 人的下落,300 字左右。 (3)爱好影视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后观看影片《阿 凡达》或《可可西里》,写下观后感。 第二单元 生命真谛(10 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6 学时): 1、阅读教学要求(6 学时):阅读方法——揣摩与品味。要求读 者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披文入情,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分析,或静思 默想,或圈点批注,或深情诵读,或交流讨论,潜心会文,反复涵泳, 体会文章的妙处
、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议论文写作——观点、材料、方法。 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学会选择充分而恰当的材料证明论点;掌握几 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在此基础上,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写 作训练可以自主设计话题和题材 论点:①正确。②鲜明。 论据:①典型。②充分 论证:①举例论证。②引用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 ⑤类比论证 3、口语交际(1学时):调解。通过训练,使同学们学会调节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纠纷 调解要求:①保持中立态度。②净化调解环境 ③指出不妥之处。④消除对立情绪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 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1、领略人生的三个层次以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人生三步骤》 将人生分为三个步骤或三个阶段,即一为“生活”(外在表征);二为 “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为“德性性命”(生命的最终归宿)。三个层次三种境界。 2、反复诵读,品读课文中对于生命的一些独到深刻的见解。如 ①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
10 2、写作教学要求(3 学时):议论文写作——观点、材料、方法。 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学会选择充分而恰当的材料证明论点;掌握几 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在此基础上,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写 作训练可以自主设计话题和题材。 论点:①正确。②鲜明。 论据:①典型。②充分。 论证:①举例论证。②引用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 ⑤类比论证。 3、口语交际(1 学时):调解。通过训练,使同学们学会调节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纠纷。 调解要求:①保持中立态度。②净化调解环境。 ③指出不妥之处。④消除对立情绪。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 四、人生三步骤(2 学时) 1、领略人生的三个层次以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人生三步骤》 将人生分为三个步骤或三个阶段,即一为“生活”(外在表征);二为 “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三 为“德性性命”(生命的最终归宿)。三个层次三种境界。 2、反复诵读,品读课文中对于生命的一些独到深刻的见解。如 ①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