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艺术 3)南朝民歌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情 景交融。如“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以冰雪的厚 重宽广衬托自己感情的深厚,以松柏的坚贞喻托自己爱 情的坚贞。又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 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 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然后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 达出自己深婉的情思,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4)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较长 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2、艺术 3)南朝民歌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情 景交融。如“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以冰雪的厚 重宽广衬托自己感情的深厚,以松柏的坚贞喻托自己爱 情的坚贞。又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 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 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然后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 达出自己深婉的情思,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4)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较长 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三、《西洲曲》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该诗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徐陵所辑《玉台新咏》,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入《杂曲歌辞》。在编辑、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文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人加工。既保留了民歌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真本色和生活气息,又有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精致巧妙的艺术表现方式,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 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P269
三、《西洲曲》 该诗最早出现在南朝梁 徐陵所辑《玉台新咏》,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 入《杂曲歌辞》。在编辑、 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文 人加工。既保留了民歌淳 真本色和生活气息,又有 精致巧妙的艺术表现方式, 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 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P269
《西洲曲》分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 歌中最长的抒情诗,描写了 洲H 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 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 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 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 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技巧。 此诗大致可分为三层:第 层为前六句,写了少女忆梅 思人,重游西洲。第二层为中 间部分,描写了少女从夏季写 到秋季的种种行为动作,反反 复复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 期盼、怜爱之情。第三层为最 后六句,写梦中相思
《西洲曲》分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 歌中最长的抒情诗,描写了一 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 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 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 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 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技巧。 此诗大致可分为三层:第 一层为前六句,写了少女忆梅 思人,重游西洲。第二层为中 间部分,描写了少女从夏季写 到秋季的种种行为动作,反反 复复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 期盼、怜爱之情。第三层为最 后六句,写梦中相思
《西洲曲》艺术 1)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把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与人物的动作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极为深挚而曲婉地表 达出了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梅花、伯劳、红莲、 飞鸿等意象的选择都有季节性的景物特征,也带有江南水乡明 丽鲜艳的色调,构成了一幅色调鲜明婉媚的图画,既衬托了少 女婉媚动人的形象,也为情思的展开创造了一种物境。(早春 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 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 同时也是以景写情,甚至让人无法辨识何为景语,何为情 语。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化抽象为具体的以动作表情的写法,忆 梅、折梅、寄梅、开门、出门、采莲、弄莲、置莲、忆郎、望 鸿、上楼、垂手、卷帘等一系列的动作,把少女坚贞不渝的爱 情和连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极为深婉而生动地传达出来,巧妙 而细腻地描摹出了少女的情感世界
《西洲曲》艺术 1)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把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与人物的动作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极为深挚而曲婉地表 达出了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梅花、伯劳、红莲、 飞鸿等意象的选择都有季节性的景物特征,也带有江南水乡明 丽鲜艳的色调,构成了一幅色调鲜明婉媚的图画,既衬托了少 女婉媚动人的形象,也为情思的展开创造了一种物境。(早春 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 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 同时也是以景写情,甚至让人无法辨识何为景语,何为情 语。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化抽象为具体的以动作表情的写法,忆 梅、折梅、寄梅、开门、出门、采莲、弄莲、置莲、忆郎、望 鸿、上楼、垂手、卷帘等一系列的动作,把少女坚贞不渝的爱 情和连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极为深婉而生动地传达出来,巧妙 而细腻地描摹出了少女的情感世界
《西洲曲》艺术 2)诗歌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它以季节变化推移为 情节展开线索,但根本还在于抒情,连绵不断的情思是 诗歌内在的抒情主线。诗歌还运用了顶针钩句的手法, 形成了句句相承、段段相绾、连绵不断的连环钩连式的 主体结构,这也便子表现少女缠绵悱恻的相恿之情。 3)在修辞上,诗中使用了顶针、钩句、比喻、谐 音双关等。顶针之处如“树”“莲子”“鸿”“楼”等 钩句之处如“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 至,出门采红莲”等;比喻之处如“杏子红”、“鸦维 色”、“清如水”等;谐音双关之处如“莲子”谐“怜 ”、“莲心”谐“怜心”等。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既 体现了南朝民歌的语言特色,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 力。 4诗歌清新淳朴的语言转和谐的韵律,细腻
《西洲曲》艺术 2)诗歌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它以季节变化推移为 情节展开线索,但根本还在于抒情,连绵不断的情思是 诗歌内在的抒情主线。诗歌还运用了顶针钩句的手法, 形成了句句相承、段段相绾、连绵不断的连环钩连式的 主体结构,这也便于表现少女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3)在修辞上,诗中使用了顶针、钩句、比喻、谐 音双关等。顶针之处如“树”“莲子”“鸿”“楼”等; 钩句之处如“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 至,出门采红莲”等;比喻之处如“杏子红”、“鸦雏 色”、“清如水”等;谐音双关之处如“莲子”谐“怜 子”、“莲心”谐“怜心”等。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既 体现了南朝民歌的语言特色,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 力。 4)诗歌清新淳朴的语言,婉转和谐的韵律,细腻 真挚的情感,也都显示着民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