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探究区 课前自学课堂互动 、大众报业的发展 1.出现原因: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2.兴起与发展 (1)1873年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3.通俗性报刊特点 (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2)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名师指津]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的起始目的并非是满足普通民众需要,而是政治运动需要的结果。维新变 法、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为宣传其变法、革命思想,开启民智,纷纷创办报刊来传播民 主思想,以达到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推动了报刊创办高潮的到来。后来为适应市民文化需 要,报刊增加了趣味性的相关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 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 生活。 [深化探究]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 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 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一一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思考 据材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答案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材料二
最新K12资料 学案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出现原因: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2.兴起与发展 (1)1873 年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等。 3.通俗性报刊特点 (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2)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名师指津]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的起始目的并非是满足普通民众需要,而是政治运动需要的结果。维新变 法、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为宣传其变法、革命思想,开启民智,纷纷创办报刊来传播民 主思想,以达到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推动了报刊创办高潮的到来。后来为适应市民文化需 要,报刊增加了趣味性的相关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 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 生活。 [深化探究]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 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 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思考 据材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答案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材料二
民!唐时 车青新 務 報 報 思考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或杂志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答案(1)分别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 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2)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 最早的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 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无线 电广播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 (1)1896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2)1905年《定军山》的拍摄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产生许多知名的演员、导演和电影作品。 (4)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的作用,电影题材单一。 (5)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拍摄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小花》、《牧 马人》等 3.电视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3)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 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重点精讲] 电影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 (1)电影的时效性不强,但它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 觉和听觉享受。 (2)电影有着较强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最新K12资料2 思考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或杂志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答案 (1)分别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 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2)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1923 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 最早的广播电台。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 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无线 电广播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 (1)1896 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2)1905 年《定军山》的拍摄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产生许多知名的演员、导演和电影作品。 (4)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的作用,电影题材单一。 (5)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拍摄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小花》、《牧 马人》等。 3.电视 (1)问世:20 世纪 30 年代。 (2)发展过程:①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 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90 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3)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 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重点精讲] 电影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 (1)电影的时效性不强,但它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 觉和听觉享受。 (2)电影有着较强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往往夹杂着商业广告,起到了引导人们消费的作用。 [深化探究] 材料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 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所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 么?” 思考 (1)材料描述的是哪一种大众传媒?有何特点? (2)这种传媒事业在中国开始起步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电影。特点: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影响 (1)互联网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2)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3)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4)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 念和新模式 重点精讲]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 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部分 (2)引发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 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引发了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 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 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归纳总结]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四大传媒的特点。 (1)报纸:优势—一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观众相对集中 (2)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
最新K12资料3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往往夹杂着商业广告,起到了引导人们消费的作用。 [深化探究] 材料 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 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所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 么?” 思考 (1)材料描述的是哪一种大众传媒?有何特点? (2)这种传媒事业在中国开始起步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1)电影。特点: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2)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出现:1993 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影响 (1)互联网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2)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3)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4)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 念和新模式。 [重点精讲]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 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部分。 (2)引发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 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引发了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 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 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归纳总结]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四大传媒的特点。 (1)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观众相对集中。 (2)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
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3)电视:受众面广,权威性高,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4)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深化探究] 材料 WWENENPILIDLLL 图二 图 图四 思考 (1)依据图一和图二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图三和图四反映了关于 互联网的什么现象? (2)从以上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图一和图二: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 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图三和图四反映了互联网的 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2)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要 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等 反馈·训练区 随堂巩固学以致用 1.创刊于1861年11月的《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 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A.报导重大时事 B.评价社会风气 C.宣传政治主张 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D 解析材料指出了报纸的功能。从“商贾贸易”“生意价值”“船货往来”可知,该报创办 的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无从体现 2.下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 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最新K12资料4 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3)电视:受众面广,权威性高,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4)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思考 (1)依据图一和图二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图三和图四反映了关于 互联网的什么现象? (2)从以上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图一和图二: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 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图三和图四反映了互联网的 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2)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要 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等。 1.创刊于 1861 年 11 月的《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 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 A.报导重大时事 B.评价社会风气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 D 解析 材料指出了报纸的功能。从“商贾贸易”“生意价值”“船货往来”可知,该报创办 的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D 项正确。A、B、C 三项材料无从体现。 2.下图是 1926 年 10 月 10 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 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
烟禅文矛 [忆人词公延网三国中 有…小息上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③物质生活的变迁④大众传媒的 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挽回利权”和“提倡国货”可知①②正确;从图片上女子的服饰可知③正 确;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④正确。故选D项。 3.小明看到了他同学的一枚邮票(如右图),其图案和历史 课本上的很相似。下面是他俩的一段对话,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 B.这是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 C.这部电影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主演的 D.这是一部默片,但首映时极为轰动 答案C 解析这是京剧《定军山》的剧照,是由谭鑫培主演的一部默片。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 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4.《让子弹飞》是2010年上映的一部贺岁电影,许多台词在网络上流行,一些网友还创造 了“让飞”网络语言:电影的拍摄地——广东开平碉楼,游客数量激增。这表明,电影具 有哪些功能() ①大众娱乐功能②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③文化艺术等传播功能④商业功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近些年的国产贺岁片具有明显的大众娱乐功能,其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和巨大的商业 机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题干材料体现了这些贺岁片电影的特性,故选B项 5.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表明(
最新K12资料5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③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大众传媒的 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图片中“挽回利权”和“提倡国货”可知①②正确;从图片上女子的服饰可知③正 确;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④正确。故选 D 项。 3.小明看到了他同学的一枚邮票(如右图),其图案和历史 课本上的很相似。下面是他俩的一段对话,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 B.这是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 C.这部电影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主演的 D.这是一部默片,但首映时极为轰动 答案 C 解析 这是京剧《定军山》的剧照,是由谭鑫培主演的一部默片。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 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4.《让子弹飞》是 2010 年上映的一部贺岁电影,许多台词在网络上流行,一些网友还创造 了“让##飞”网络语言;电影的拍摄地——广东开平碉楼,游客数量激增。这表明,电影具 有哪些功能( ) ①大众娱乐功能 ②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文化艺术等传播功能 ④商业功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近些年的国产贺岁片具有明显的大众娱乐功能,其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和巨大的商业 机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题干材料体现了这些贺岁片电影的特性,故选 B 项。 5.用 QQ 聊天、用 Email 发邮件、用 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