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变迁的有关史 实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2.理解大众传媒发展变迁的原因,认识它们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讨它们对人 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报刊业走向繁荣 出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从报》和《万国公报》 (2)自19世纪70年代起,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2.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时间 作用 戊戌变法前后 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3.发展
1 。 。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了解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变迁的有关史 实。 2.理解大众传媒发展变迁的原因,认识它们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讨它们对人 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出现 (1)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2)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2.高潮 (1)时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2)表现 时间 作用 戊戌变法前后 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3.发展
(1)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 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 ②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细微点拨 [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内因 (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 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政治:成为宣传变 深广性 革的工具和利器 经济:促进近代民 族工商业的繁荣 方便性 化推动文化交流 、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 (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影响
2 (1)20 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 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 ②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内因 (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 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起步: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 步。 (2)成熟: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辉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 (1)诞生: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思维点拨] 电影媒介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 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 生活。 、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易混易错]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 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 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 1.报刊
3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 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思维点拨] 电影媒介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 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 生活。 三、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末。 2.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易混易错]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 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 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主题 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 1.报刊
史料一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漬廷之度败,广之无,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 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一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史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 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 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活动推动了獲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史料解读] 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 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 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示(1)①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②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有 (2)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 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影视 史料策一是开眼界,可以作漩历,看看欧美鳳的风大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 得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1909年《大公报》 [史料解读 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 介。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看欧美各国风土人情”归纳其“比听戏强”的表现。 [问题思考] 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电影。 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 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3.互联网
4 史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 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史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1898 年间,全 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 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史料解读] 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 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 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示 (1)①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②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 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影视 史料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 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1909 年《大公报》 [史料解读] 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 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 介。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看欧美各国风土人情”归纳其 “比听戏强”的表现。 [问题思考] 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 电影。 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 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3.互联网
史料一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①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 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一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史料二 [史料解读] ①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 ②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具有负面影响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 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 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提示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 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 史论总结 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 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 (2)影响 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
5 史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①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 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史料二 ② [史料解读] ①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 ②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具有负面影响。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 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 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提示 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 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 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 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 (2)影响 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