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0D
• 10、《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 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 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 10D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说法11·A.表明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混为一谈D.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11A
• 1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说法 • A.表明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 C.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混为一谈 D.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 11A
·12、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D.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12A
• 12、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 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 明 •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C.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 D.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 12A
:“心不使為·1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13B
• 1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 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 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 B.能动性 • C.对象性 • D.任意性 • 13B
14、“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14B
• 14、“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 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 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 能 •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 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