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C》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32课程类别■必修口限选日任选学时学分895 课程名称(中文)通信原理C (英文)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口实验为主自学为主口专题讨论为主 课程学时课内总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 课外学时分配 及其分配 课堂讲课|88 后复习132 自学交流 课外自学 88 课堂讨论 讨论准备 试验辅导 实验预习 课内试验 课外实验0 考核方式■闭卷口开卷口口试口实际操作口大型作业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 适用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通信与信息类实验班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 预备知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 了解决定通信系统性能的基本因素。主要任务是:学习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现代通信系统基本性能指标的分析方法;从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出发,对 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培养分析和解决对特定通信领域基本 问题的能力;培养跟踪、把握现代不断更新的通信技术的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通信理论研究和通信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
《通信原理 C》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 了解决定通信系统性能的基本因素。主要任务是:学习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现代通信系统基本性能指标的分析方法;从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出发,对 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培养分析和解决对特定通信领域基本 问题的能力;培养跟踪、把握现代不断更新的通信技术的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通信理论研究和通信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课程编号 010382 课程类别 ■必修 □限选 □任选 学时/学分 88/5.5 课程名称 (中文)通信原理 C (英文)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 □实验为主 □自学为主 □专题讨论为主 课程学时 及其分配 课内总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 课外学时分配 88 课堂讲课 88 课后复习 132 自学交流 课外自学 44 课堂讨论 讨论准备 试验辅导 实验预习 课内试验 课外实验 0 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口试 □实际操作 □大型作业 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 适用院系 适用专业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类实验班 先修课程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
f论 6 确知信号与随机信号 2345678 模拟传输 数字基带传输 14 基本的数字频带传输 14 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 分析与多元数字传输 纠错编码 合计学时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2.信源和信息:掌握信息与信号的概念;掌握信息量的计算 3.信道与频带:熟悉信道的分类,熟悉各频带的传输特点 数字和模拟通信系统: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 的功能 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熟悉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可 靠性、频带利用率。 6.信道的容量:掌握香农公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二)确知信号与随机信号 1.确知信号:掌握确知信号的概念;掌握确知信号的能量谱密度与功率谱 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随机信号:掌握随机信号的概念:掌握随机信号的概率分布与密度函数 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掌握随机信号基本数字特征: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的计 算;掌握互相关函数、互协方差函数、互相关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掌握两个随机 信号正交、无关、独立的概念;掌握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的概念,及与相关函数 的关系 3.高斯分布与高斯信号:掌握高斯信号的特征,熟悉概率密度函数、均值、 方差;熟悉误差函数、Q函数 4.信号通过LTI系统:掌握平稳随机信号经过LTI系统后的均值与功率谱 特性。 5.白噪声:掌握白噪声和带通型白噪声的概念,熟悉它们的性质。 三)模拟传输
1 绪论 6 2 确知信号与随机信号 6 3 模拟传输 16 4 数字基带传输 14 5 基本的数字频带传输 14 6 模拟信号数字化与 PCM 8 7 信号空间分析与多元数字传输 12 8 纠错编码 12 合计学时 88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 通信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2. 信源和信息:掌握信息与信号的概念;掌握信息量的计算。 3. 信道与频带:熟悉信道的分类,熟悉各频带的传输特点。 4. 数字和模拟通信系统: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 的功能。 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熟悉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可 靠性、频带利用率。 6. 信道的容量:掌握香农公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二)确知信号与随机信号 1. 确知信号:掌握确知信号的概念;掌握确知信号的能量谱密度与功率谱 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 随机信号:掌握随机信号的概念;掌握随机信号的概率分布与密度函数 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掌握随机信号基本数字特征: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的计 算;掌握互相关函数、互协方差函数、互相关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掌握两个随机 信号正交、无关、独立的概念;掌握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的概念,及与相关函数 的关系。 3. 高斯分布与高斯信号:掌握高斯信号的特征,熟悉概率密度函数、均值、 方差;熟悉误差函数、Q 函数。 4. 信号通过 LTI 系统:掌握平稳随机信号经过 LTI 系统后的均值与功率谱 特性。 5. 白噪声:掌握白噪声和带通型白噪声的概念,熟悉它们的性质。 (三)模拟传输
1.幅度调制:掌握调制的概念、功能和分类;掌握AM、DSB、SSB调制的 概念、性质,调制与解调方法;掌握ⅤSB调制的概念。 2.模拟角度调制:掌握角度调制的概念;掌握FM和PM信号的表达式 掌握FM和PM信号的频谱特征;熟悉角调信号的产生方法。 3.带通信号:掌握希尔伯特变换,实信号的解析信号;掌握带通信号及其 分量信号的概念;掌握带通系统及其等效低通系统的概念。 4.带通随机信号与噪声:掌握带通型高斯噪声的特点和分布。 5.幅度调制的抗噪声性能:掌握幅度调制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熟悉各幅 度调制的性能特点 6.角度调制的抗噪声性能:掌握角度调制系统性能的计算方法,熟悉角度 调制的性能特点。 7.频分复用:熟悉频分复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8载波同步:掌握载波同步的概念,了解常用的载波同步方法 (四)数字基带传输 1.数字基带信号: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概念;熟悉常见的基带信号。 2.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与带宽:掌握基带信号功率谱的计算方法和信号 带宽的计算的方法。 3.二元信号的接收方法:掌握匹配滤波器的概念、设计,熟悉匹配滤波器 输出信号特性;掌握二元基带信号的LPF和MF接收方法;掌握二元基带系统 的误码性能的分析方法。 4!.码间串扰:掌握码间串扰的概念,掌握无码间串扰的条件和分析;熟悉 带限信道上无码间串扰系统的设计;熟悉带限AWGN信道上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的设计方法 5.眼图:了解眼图的概念。 6.信道均衡:了解均衡的概念和作用。 7.符号同步:掌握符号同步的概念,了解常用的符号同步方法 8.线路码型:熟悉常见线路码型的编译码方法。 (五)基本的数字频带传输 1.2ASK、2FSK、2PSK与2DPSK:掌握2ASK、2FSK、2PSK、2DPSK的 调制解调方法、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性质和误码性能。 2.QPSK与 DQPSK:掌握QPSK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方法、时域和特性 及误码性能;了解 DQPSK、 OQPSK、 DQPSK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方法 4.包络、等效基带系统与无ISI传输:掌握几种基本调制复包络和相关分量, 掌握相应的等效基带传输系统;了解无码间串扰的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六)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
1. 幅度调制:掌握调制的概念、功能和分类;掌握 AM、DSB、SSB 调制的 概念、性质,调制与解调方法;掌握 VSB 调制的概念。 2. 模拟角度调制:掌握角度调制的概念;掌握 FM 和 PM 信号的表达式; 掌握 FM 和 PM 信号的频谱特征;熟悉角调信号的产生方法。 3. 带通信号:掌握希尔伯特变换,实信号的解析信号;掌握带通信号及其 分量信号的概念;掌握带通系统及其等效低通系统的概念。 4. 带通随机信号与噪声:掌握带通型高斯噪声的特点和分布。 5. 幅度调制的抗噪声性能:掌握幅度调制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熟悉各幅 度调制的性能特点。 6. 角度调制的抗噪声性能:掌握角度调制系统性能的计算方法,熟悉角度 调制的性能特点。 7. 频分复用:熟悉频分复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8. 载波同步:掌握载波同步的概念,了解常用的载波同步方法。 (四)数字基带传输 1. 数字基带信号: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概念;熟悉常见的基带信号。 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与带宽:掌握基带信号功率谱的计算方法和信号 带宽的计算的方法。 3. 二元信号的接收方法:掌握匹配滤波器的概念、设计,熟悉匹配滤波器 输出信号特性;掌握二元基带信号的 LPF 和 MF 接收方法;掌握二元基带系统 的误码性能的分析方法。 4. 码间串扰:掌握码间串扰的概念,掌握无码间串扰的条件和分析;熟悉 带限信道上无码间串扰系统的设计;熟悉带限 AWGN 信道上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的设计方法。 5. 眼图:了解眼图的概念。 6. 信道均衡:了解均衡的概念和作用。 7. 符号同步:掌握符号同步的概念,了解常用的符号同步方法。 8. 线路码型:熟悉常见线路码型的编译码方法。 (五)基本的数字频带传输 1. 2ASK、2FSK、2PSK 与 2DPSK:掌握 2ASK、2FSK、2PSK、2DPSK 的 调制解调方法、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性质和误码性能。 2. QPSK 与 DQPSK:掌握 QPSK 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方法、时域和特性 及误码性能;了解 DQPSK、OQPSK、 π 4 DQPSK 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方法。 4. 包络、等效基带系统与无 ISI 传输:掌握几种基本调制复包络和相关分量, 掌握相应的等效基带传输系统;了解无码间串扰的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六)模拟信号数字化与 PCM
1.模拟信号的抽样:熟悉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掌握低通抽样定理,了 解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与理想抽样的差异;了解带通抽样定理, 2.均匀量化与对数量化:掌握量化的概念;熟悉均匀量化的性能;掌握非 均匀量化的概念,熟悉对数量化;掌握A律13折线编译码方法。 3.脉冲编码调制:掌握PCM系统基本原理 4!.差分脉冲编码调制与増量调制:了解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概念;熟悉増 量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 5.时分复用:掌握时分复用的概念,熟悉E1系统的帧结构。 (七)信号空间分析与多元数字传输 1.信号空间分析:掌握信号空间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合成、分析的概念和 方法;掌握信号Gram- Shimidt正交化方法;掌握噪声和信号的矢量分析方法。 2.信号星座图:熟悉数字传输系统的一般模型;掌握星座图的概念,熟悉 常见传输系统的信号集 3.最佳接收系统:掌握最佳接收的概念,掌握ML准则与MAP准则:;掌握 最佳接收机的结构;熟悉最佳接收机差错概率的特点 4MASK、MFSK、MPSK、MQAM:熟悉MASK、MFSK、MPSK、MQAM 的信号星座图、发送机和最佳接收机结构,及差错性能。 (八)纠错编码 1.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掌握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组码的概 念;掌握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的定义和物理意义;熟悉香农信道编码定理和香农 限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编码增益的概念和意义。 2.纠错编码与译码的基本原理:熟悉纠错编码的基本结构,掌握汉明重量、 汉明距离、最小码距的概念;掌握检错与纠错的基本方法;熟悉纠错码纠错、检 错能力的计算方法;熟悉差错控制系统的三种类型。 3.线性分组码:掌握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的概念,掌握分组码编码的基本 方法;熟悉系统码的概念;熟悉汉明码的定义;掌握标准阵列的构造方法,熟悉 用标准阵列进行译码的方法;掌握伴随式译码的原理和方法。 4.线性循环码:掌握多项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掌握循环码的概念; 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校验多项式的定义和性质;熟悉循环码生成矩阵与校 验矩阵的特点;熟悉多项式乘法、除法电路的结构;掌握循环码的编码方法;掌 握伴随多项式的概念和计算电路的结构;了解循环码译码的基本方法;了解CRC 编码、BCH编码、RS编码。 5.二元线性卷积码:掌握卷积码的概念;掌握卷积码的矩阵描述、多项式 描述、状态转移图描述和栅格图描述方法;掌握维特比译码算法
1. 模拟信号的抽样:熟悉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掌握低通抽样定理,了 解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与理想抽样的差异;了解带通抽样定理。 2. 均匀量化与对数量化:掌握量化的概念;熟悉均匀量化的性能;掌握非 均匀量化的概念,熟悉对数量化;掌握 A 律 13 折线编译码方法。 3. 脉冲编码调制:掌握 PCM 系统基本原理。 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与增量调制:了解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概念;熟悉增 量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 5. 时分复用:掌握时分复用的概念,熟悉 E1 系统的帧结构。 (七)信号空间分析与多元数字传输 1. 信号空间分析:掌握信号空间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合成、分析的概念和 方法;掌握信号 Gram-Shimidt 正交化方法;掌握噪声和信号的矢量分析方法。 2. 信号星座图:熟悉数字传输系统的一般模型;掌握星座图的概念,熟悉 常见传输系统的信号集。 3. 最佳接收系统:掌握最佳接收的概念,掌握 ML 准则与 MAP 准则;掌握 最佳接收机的结构;熟悉最佳接收机差错概率的特点。 4. MASK、MFSK、MPSK、MQAM:熟悉 MASK、MFSK、MPSK、MQAM 的信号星座图、发送机和最佳接收机结构,及差错性能。 (八)纠错编码 1. 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掌握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组码的概 念;掌握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的定义和物理意义;熟悉香农信道编码定理和香农 限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编码增益的概念和意义。 2. 纠错编码与译码的基本原理:熟悉纠错编码的基本结构,掌握汉明重量、 汉明距离、最小码距的概念;掌握检错与纠错的基本方法;熟悉纠错码纠错、检 错能力的计算方法;熟悉差错控制系统的三种类型。 3. 线性分组码:掌握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的概念,掌握分组码编码的基本 方法;熟悉系统码的概念;熟悉汉明码的定义;掌握标准阵列的构造方法,熟悉 用标准阵列进行译码的方法;掌握伴随式译码的原理和方法。 4. 线性循环码:掌握多项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掌握循环码的概念; 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校验多项式的定义和性质;熟悉循环码生成矩阵与校 验矩阵的特点;熟悉多项式乘法、除法电路的结构;掌握循环码的编码方法;掌 握伴随多项式的概念和计算电路的结构;了解循环码译码的基本方法;了解 CRC 编码、BCH 编码、RS 编码。 5. 二元线性卷积码:掌握卷积码的概念;掌握卷积码的矩阵描述、多项式 描述、状态转移图描述和栅格图描述方法;掌握维特比译码算法
五课程内容的重点和深广度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传 输技术。在讲授模拟调制技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数字频带传输技术等传统的 《通信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时,包括了最佳接收、等效基带信号与系统等当代 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技术和分析方法。同时增加了信号空间分析这一当代通信系统 中分析中普遍采用的技术。相比较《通信原理A》课程,本课程在深度和广度上 都有更高的要求 六课后作业与课外辅导的要求 课后作业的安排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教授内容为目的,作业量根据教学 内容确定。作业的上交和批改原则上每章一次,作业批改量不少于二分之一;每 周辅导答疑1次,答疑时间不少于2学时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李晓峰等.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主要参考书 1.周炯槃等.通信原理(第3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2. Simon Haykin.通信系统(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八学习方法与建议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注意数学理论和方法在通信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同时要注 重物理概念和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中不要采用记公式的方法学习,要通过 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学习。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 后习题,并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讲授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五.课程内容的重点和深广度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传 输技术。在讲授模拟调制技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数字频带传输技术等传统的 《通信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时,包括了最佳接收、等效基带信号与系统等当代 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技术和分析方法。同时增加了信号空间分析这一当代通信系统 中分析中普遍采用的技术。相比较《通信原理 A》课程,本课程在深度和广度上 都有更高的要求。 六.课后作业与课外辅导的要求 课后作业的安排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教授内容为目的,作业量根据教学 内容确定。作业的上交和批改原则上每章一次,作业批改量不少于二分之一;每 周辅导答疑 1 次,答疑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李晓峰等. 通信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11 月. 主要参考书 1. 周炯槃等. 通信原理(第 3 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3 月. 2. Simon Haykin. 通信系统(第四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3 月. 八.学习方法与建议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注意数学理论和方法在通信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同时要注 重物理概念和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中不要采用记公式的方法学习,要通过 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学习。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 后习题,并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讲授内容的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