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陇南某校招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150分,150分钟 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酷肖(xiao) 忧心仲忡(zhon 埋怨(mi) 面虿 面相觑(q) B.佃户(dian) 忍俊不禁(rng 栖息(qr) 矫揉造作(jo) C.伫立(zh) 断壁残垣(yudn) 差使(chai) 花团锦簇(c) D滞留(zh) 味同嚼蜡(jue) 响午( xiang) 吹毛求疵(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初一初二我数学很好,所以对语文没有兴趣。 B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委的表彰 C王宇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栏目主持,居然没 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 饱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虽然我们在赛前一直做减压的工作,但是年轻选手难免还会有一定的包袱。朴文尧虽然 是世界冠军,但只有22岁,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②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 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事仿文学作品中某些 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A.毕竞稳固鉴赏 B.毕竟稳定鉴别 C.究竟稳固鉴别 D.究竞稳定鉴赏 4.阅读下面文字,说说A与B分别是指谁?(2分) A在投二龙山的路上遇到B,B见了A轮起手禅杖,两人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那B道:“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A道:“正是,不敢问师兄却是谁 缘何知道洒家卖刀?″那B道:“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 5.下列资料来自一次网络调查。根据下表的统计结果,你有哪些发现?(3分)
2014 陇南某校招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 150 分,150 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 7 小题.计 2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来源(2 分):Zx xk A.酷肖.(xiào) 忧心忡.忡(zhōnɡ) 埋.怨(mái) 面面相觑.(qù) B.佃.户(diàn) 忍俊不禁.(jīnɡ) 栖.息(qī) 矫.揉造作(jiǎo) C.伫.立(zhù) 断壁残垣.(yuán) 差.使(chāi) 花团锦簇.(cù) D.滞.留(zhì) 味同嚼.蜡(jué) 晌.午(xiǎnɡ) 吹毛求疵.(cī)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初一初二我数学很好,所以对语文没有兴趣。 B.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委的表彰。 C.王宇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栏目主持,居然没 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内,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 饱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 分) ①虽然我们在赛前一直做减压的工作,但是年轻选手难免还会有一定的包袱。朴文尧虽然 是世界冠军,但_________只有 22 岁,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②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_________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 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_______能力。 A.毕竟 稳固 鉴赏 B.毕竟 稳定 鉴别 C.究竟 稳固 鉴别 D.究竟 稳定 鉴赏 4.阅读下面文字,说说 A 与 B 分别是指谁?(2 分) A 在投二龙山的路上遇到 B,B 见了 A 轮起手禅杖,两人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那 B 道:“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A 道:“正是,不敢问师兄却是谁? 缘何知道洒家卖刀?”那 B 道:“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 A B 5.下列资料来自一次网络调查。根据下表的统计结果,你有哪些发现?(3 分)
你认为网上说真话重要吗?你上网聊天都说真话吗? 重要 67.4% 是 22.2% 不重要 668% 无所谓 24.1% 不回答 l1% 6、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4分)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 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 如 如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 的彩虹。 7经典诗文默写(8分) 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6)《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二、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7分)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的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高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出有 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率着一条毛 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 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
你认为网上说真话重要吗? 你上网聊天都说真话吗? 重要 67.4% 是 22.2% 不重要 8.5% 不是 66.8% 无所谓 24.1% 不回答 11% 6、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4 分)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 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 如 , ; 如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 的彩虹。 7 经典诗文默写 (8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2 题。(17 分)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的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出有一 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 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 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
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 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 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本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 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 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付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誉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 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 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 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的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燕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 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 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 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 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 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艰难前 行,瘦小的身体显得很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基,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 重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 眼睛模糊了。 8.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一下它的故事情节。(4分) 9.读完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 分析这一人物形象。(4分)
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 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 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本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 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 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 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 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 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的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 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 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 20 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 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 20 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 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 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艰难前 行,瘦小的身体显得很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 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 眼睛模糊了。 8.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一下它的故事情节。(4 分) 9.读完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 分析这一人物形象。(4 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删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4分) 11.文章结尾,多尔先生的眼前为什么“模糊了”?(2分) 12.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3分) 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 姜泓冰 “五一”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是宅在家里看“宫斗”连续剧,还是赶在门票继 续上涨之前去了某个热门景点去扎堆儿? 每次长假、短假,总有许多人会选择出游。在“黄金周”缩水之后,每每也总有人精 心计算,早早在网上发布攻略,怎样利用双休日和一点带薪休假,让假期延长,以便可以 将游程安排得更远,欧美、东南亚、非洲,如今在每个中国的节假日里几乎满眼皆是令当 地人笑遝颜开的中国观光客们。 “行万里路”,对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以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渐渐成了现 实,甚至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这固然意味着进步,值得激赏。但这一句话的另一半,“读 万卷书”的现实反应,却着实令人忧虑。 几天前的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有一项权威性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高 达九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一般”,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 办阅读活动。九成国民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样的调查结果,相信不会是“自谦”,而是现 实读书状况的真实反映。环顾我们周遑,甚至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在某些特殊时期,为了 应对考试或工作之需而紧急“恶补”读书之外,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究竟有多少时 间花在了阅读上?还有,有多久没有进书店买过一本书了? 谷案恐怕多少有些令人沮丧。原本遍布各大街区的“新华书店”已逐渐收缩远去,即 使留下,也大多蜕变成了中小学生教辅书的专卖店;虽然中国国民手机消费世界领先,公 共场所专注盯着手机方寸天地的人越来越多,但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 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
10.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删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4 分) 11.文章结尾,多尔先生的眼前为什么“模糊了”?(2 分) 12.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13 分) 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 姜泓冰 “五一”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是宅在家里看“宫斗”连续剧,还是赶在门票继 续上涨之前去了某个热门景点去扎堆儿? 每次长假、短假,总有许多人会选择出游。在“黄金周”缩水之后,每每也总有人精 心计算,早早在网上发布攻略,怎样利用双休日和一点带薪休假,让假期延长,以便可以 将游程安排得更远,欧美、东南亚、非洲,如今在每个中国的节假日里几乎满眼皆是令当 地人笑逐颜开的中国观光客们。 “行万里路”,对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以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渐渐成了现 实,甚至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这固然意味着进步,值得激赏。但这一句话的另一半,“读 万卷书”的现实反应,却着实令人忧虑。 几天前的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有一项权威性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高 达九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一般”,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 办阅读活动。九成国民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样的调查结果,相信不会是“自谦”,而是现 实读书状况的真实反映。环顾我们周遭,甚至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在某些特殊时期,为了 应对考试或工作之需而紧急“恶补”读书之外,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究竟有多少时 间花在了阅读上?还有,有多久没有进书店买过一本书了? 答案恐怕多少有些令人沮丧。原本遍布各大街区的“新华书店”已逐渐收缩远去,即 使留下,也大多蜕变成了中小学生教辅书的专卖店;虽然中国国民手机消费世界领先,公 共场所专注盯着手机方寸天地的人越来越多,但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 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
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除了教导“办公 室政治”和人际权谋之外,既逃避现实,又缺乏基本历史常识,更多低俗、不健康内容 这样的网络阅读即便呈上升之势,也不能带来欣悦。 “读书日”一时的热闹已成过去,国民的不读书、浅阅读仍在继续。当我们慨叹一些 国民精神世界贫瘠苍白、缺少理性思考能力,身在价值多元、信息混杂的环境中很容易陷 入偏激、盲从、冲动时,我们是否想到,它可能正是缺少了静心阅读的结果。 在全社会重新倡扬读书风尚,尤其是重视低端大众性读物的内容质量,将全年都当成 读书日而不是某一天,认真策划一些贴近大众的阅读活动,应该被放到关乎民族未来、关 乎社会建设根本的高度上去认识和重视。一个民族的精神要由贫瘠入富足,一个社会要重 建起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无疑都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路径 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这正是当务之急。 没了书香与理性的时代,纵然可以凭着孤勇或幻想暂时“穿越”,终究也只能在现实 功利念头里盘桓,行之不远。朋友,在忙着“行万里路”之余,还请稍读几本书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4.文章开头列举“五一”小长假的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中说:“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 轻人和学历较低者一一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 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这句话中的“这种阅读取向”指什么?(3分) 1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联系文意,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相关链接】 材料一: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 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 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
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除了教导“办公 室政治”和人际权谋之外,既逃避现实,又缺乏基本历史常识,更多低俗、不健康内容, 这样的网络阅读即便呈上升之势,也不能带来欣悦。 “读书日”一时的热闹已成过去,国民的不读书、浅阅读仍在继续。当我们慨叹一些 国民精神世界贫瘠苍白、缺少理性思考能力,身在价值多元、信息混杂的环境中很容易陷 入偏激、盲从、冲动时,我们是否想到,它可能正是缺少了静心阅读的结果。 在全社会重新倡扬读书风尚,尤其是重视低端大众性读物的内容质量,将全年都当成 读书日而不是某一天,认真策划一些贴近大众的阅读活动,应该被放到关乎民族未来、关 乎社会建设根本的高度上去认识和重视。一个民族的精神要由贫瘠入富足,一个社会要重 建起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无疑都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路径。 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这正是当务之急。 没了书香与理性的时代,纵然可以凭着孤勇或幻想暂时“穿越”,终究也只能在现实 功利念头里盘桓,行之不远。朋友,在忙着 “行万里路”之余,还请稍读几本书。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开头列举“五一”小长假的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说:“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 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 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这句话中的“这种阅读取向”指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联系文意,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 分) 【相关链接】 材料一: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 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 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 64 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 8 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