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倔强( jiang)膝盖(xi)诧异(cha) B.解剖(pou)停泊(po)粗犷( kuang) C.进溅(bing)褴褛(1)汲水(xi) D.湛蓝(shen)阔绰(chuo)裨益(b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冗杂叱咤风云彷徨一愁莫展 B.骄健尽态极妍钦佩义愤填膺 C.惬意淋漓尽致虐杀锋芒毕露 D.肆意金壁辉煌簇拥理屈词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 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 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 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 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东方网3月17日消息:超市的盐都被抢光了!昨晚本报陆续接到无锡、南京及苏州等地 读者打来的电话,称在超市既买不到碘盐,别的盐也脱销了。有的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 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 再提炼盐。请你读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问题(6分) (1)你人为日本核泄漏对中国有影响吗? (2)吃碘盐就能预防核辐射吗? (3)你怎样说服去抢购碘盐的奶奶 链接材料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 2014 届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倔强(jiàng) 膝盖(xī) 诧异(chà) B.解剖(pōu) 停泊(pō) 粗犷(kuàng) C.迸溅(bìng) 褴褛(lǔ) 汲水(xì) D. 湛蓝(shèn) 阔绰(chuō) 裨益(b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冗杂 叱咤风云 彷徨 一愁莫展 B.骄健 尽态极妍 钦佩 义愤填膺 C.惬意 淋漓尽致 虐杀 锋芒毕露 D.肆意 金壁辉煌 簇拥 理屈词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 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 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 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 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 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东方网 3 月 17 日消息:超市的盐都被抢光了!昨晚本报陆续接到无锡、南京及苏州等地 读者打来的电话,称在超市既买不到碘盐,别的盐也脱销了。有的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 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 再提炼盐。请你读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问题(6 分) (1)你人为日本核泄漏对中国有影响吗? (2)吃碘盐就能预防核辐射吗? (3)你怎样说服去抢购碘盐的奶奶。 链接材料:
(1)地球自转是由西向东转的。热带气温高、寒带气温低,所以除了一般的风以外, 有一个空气在低纬度上升、到高纬度下降的大对流过程。高空气流向北流动的过程中,由 于低纬度线速度高,流向会偏东,形成固定西风带。出事的福岛核电站大约处于北纬38度 左右,证实西风带影响范围,高空气流永远是自西向东运动,如果真的发生强力爆炸将放 射性尘埃吹向高空,那么只有可能影响到人迹罕至的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等等,并且在气 流吹动的过程中,放射性尘埃也会不断的被稀释扩散在大气层中,到达北美大陆时影响已 经相当微弱。 2)碘防御辐射的原理是甲状腺容易吸收碘,放射性尘埃中有碘131,碘也仅仅对碘 131有作用,对别的没有作用。如果被吸收很麻烦,那么就提前服用碘片,一般是碘化钾, 用没有放射性的碘先让甲状腺饱和,然后就不会吸收放射性的碘同位素了,但是首先碘盐 吃了没用,碘片也用处不大。 5.默写填空。(8分) 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 (1)“晨兴理荒秽, 这是躬耕田园的欢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是伤别故国的忧愁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思念在秋雨里更加缠绵 (4)“有约不来过夜半, ”是相约未至的落寞 (5) 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花园行走的叹惋 (6)李白的《行路难》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世路艰难的名句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8)古诗文中有不少咏“月”的句子,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杜甫的《春望》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完成第6题。(2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指出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 A、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春天的景物,但表达的诗人情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写出了对国都 沦陷的悲痛之情,后者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1)地球自转是由西向东转的。热带气温高、寒带气温低,所以除了一般的风以外, 有一个空气在低纬度上升、到高纬度下降的大对流过程。高空气流向北流动的过程 中,由 于低纬度线速度高,流向会偏东,形成固定西风带。出事的福岛核电站大约处于北纬 38 度 左右,证实西风带影响范围,高空气流永远是自西向东运动,如果 真的发生强力爆炸将放 射性尘埃吹向高空,那么只有可能影响到人迹罕至的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等等,并且在气 流吹动的过程中,放射性尘埃也会不断的被稀释扩 散在大气层中,到达北美大陆时影响已 经相当微弱。 (2)碘防御辐射的原理是甲状腺容易吸收碘,放射性尘埃中有碘 131,碘也仅仅对碘 131 有作用,对别的没有作用。如果被吸收很麻烦,那么就提前服用碘片,一般是碘化钾, 用没有放射性的碘先让甲状腺饱和, 然后就不会吸收放射性的碘同位素了,但是首先碘盐 吃了没用,碘片也用处不大。 5.默写填空。(8 分) 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 (1)“晨兴理荒秽, ”,这是躬耕田园的欢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是伤别故国的忧愁。 (3) “ ,却话巴山夜雨时”,思念在秋雨里更加缠绵。 (4) “有约不来过夜半, ”是相约未至的落寞; (5) “ ,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花园行走的叹惋。 (6)李白的《行路难》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世路艰难的名句 是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8)古诗文中有不少咏“月”的句子,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 句: , 。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阅读杜甫的《春望》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完成第6题。(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指出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 ) A、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春天的景物,但表达的诗人情感是不一样的。前者写出了对国都 沦陷的悲痛之情,后者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B、《春望》借花鸟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 伤;《钱塘湖春行》借花鸟描绘了春的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C、“城春草木深”写的是春天草木茂盛的情景,“浅草才能没马蹄”写的是初春草 浅,柔嫩的特点。 D、《春望》的“望”字指的是诗人一方面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 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钱塘湖春行》的“行”字是这首诗的线索,通过诗人的“行”, 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13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钴鲥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 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 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潭然。尤与中秋观月 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一柳宗元《钴鍋潭记》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荡击益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
B、《春望》借花鸟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 伤;《钱塘湖春行》借花鸟描绘了春的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C、“城春草木深”写的是春天草木茂盛的情景,“浅草才能没马蹄”写的是初春草 浅,柔嫩的特点。 D、《春望》的“望”字指的是诗人一方面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 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钱塘湖春行》的“行”字是这首诗的线索,通过诗人的“行”, 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7~10 题。(13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 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 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 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柳宗元《钴鉧潭记》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荡击益.暴,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
9.两个语段都写到了水,(甲)文主要采用 表达方式;(乙)文主要采用 表达方式。从描写角度看,(甲)文,用了 描写,(乙)文主要是 描写。 (4分) 10.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 散文。面对着柳宗元的这种阴郁之情,你想怎样来劝慰他呢?(3分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3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 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 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 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 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 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 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 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 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 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 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 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 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 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 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绉不通的文章。这 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工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 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 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 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
9.两个语段都写到了水,(甲)文主要采用 表达方式;(乙)文主要采用 表达方式。从描写角度看,(甲)文,用了___________描写,(乙)文主要是______描写。 (4 分) 10.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 散文。面对着柳宗元的这种阴郁之情,你想怎样来劝慰他呢?(3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13 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 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 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 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 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 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 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 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 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 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 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 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 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 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 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 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 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 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绉不通的文章。这 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工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 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 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 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
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 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 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2、选文第①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3、选文第②段至第④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1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20题。(22分)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 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 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 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 辣的中年妇女
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 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 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 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 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①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②段至第④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20 题。(22 分)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 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 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 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 辣的中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