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目标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上册目标检测题(六)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腠理 )泾流之大( )汤熨( )箕畚 厝( )始龀( )火齐( )腊之以为饵( 嗣( )缶( 谨食之( )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岁赋其二( )死者相藉( )使人索扁鹊( 桓侯故使人问之( )望桓侯而还走( 闻道百( )曾不若孀妻弱子( 感其诚 )寒暑易节( 诗词填空 (1)大漠孤烟直 此事古难全。 (3)相见时难别亦难, ,夜泊秦淮近酒家。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但愿人长久 夜吟应觉月光寒 (8)我欲乘风归去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1页(共8页) (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目标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上册 目标检测题(六)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腠.理( )泾.流之大( )汤熨..( )箕畚.( ) 厝.( ) 始龀.( )火齐. ( )腊.之以为饵( ) 嗣.( )缶.( )谨食.之( )莅.(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岁.赋其二( )死者相藉.( )使人索.扁鹊( ) 桓侯故.使人问之( )望桓侯而还.走( ) 闻.道百( )曾.不若孀妻弱子( ) 感.其诚( )寒暑易.节( ) 3.诗词填空 (1)大漠孤烟直, 。 (2) , ,此事古难全。 (3)相见时难别亦难, 。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无可奈何花落去, 。 (6)但愿人长久, 。 (7) ,夜吟应觉月光寒。 (8)我欲乘风归去, , 。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 1 页(共 8 页) (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文史知识 (1)请分别写出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姓名 (2)我国古代名关有潼关、阳关、昭关、函谷关、雁门关等,其故址分别在今哪些省 份 (3)我国古代不少地名是因附近的山、水而得名的。请说出“华阴”、“江阴”、“淮 等到地得名的缘由。 、阅读部分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这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媚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方七百里(周长七百里四边各长七百里七百平方公里) (2)聚室而谋曰(聚集在屋子里全家人在一起把全家人聚在一起) (3)杂然相许(赞成允许答应) (4)而山不加增(增加增高更增)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文史知识 (1)请分别写出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姓名。 (2)我国古代名关有潼关、阳关、昭关、函谷关、雁门关等,其故址分别在今哪些省 份? (3)我国古代不少地名是因附近的山、水而得名的。请说出“华阴”、 “江阴”、“淮 阳” 等到地得名的缘由。 二、阅读部分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这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方七百里 ....(周长七百里 四边各长七百里 七百平方公里) (2)聚室..而谋曰(聚集在屋子里 全家人在一起 把全家人聚在一起) (3)杂然相许.(赞成 允许 答应) (4)而山不加增..(增加 增高 更增)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年且.九十 B.且焉..置土石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页(共8页)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 3.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1)争论不() (2)移风()俗 (3)诉()法律 (4)原形( )露 (5)付( )实施 (6)鞠躬尽瘁,死而后( 4.概括以上两段文字的段意 用自己的话回答,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6.参加移山的有哪些人?“始龀”男童的加入说明了什么? 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什么? 8.选文第一段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指出在哪些地方? 9.“长息”表现了愚公听了智叟的话之后怎样的心情? 10、愚公对智叟的话进行了驳斥,而上段中愚公的妻子也说过类似的话,愚公为什么不 驳斥? ll、愚公和智叟之争的结果如何?从哪一句话能看出这一结果?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3页(共8页) 12、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 2 页(共 8 页)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 3.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1)争论不( ) (2)移风( )俗 (3)诉( )法律 (4)原形( )露 (5)付( )实施 (6)鞠躬尽瘁,死而后( ) 4.概括以上两段文字的段意 5.用自己的话回答,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6.参加移山的有哪些人?“始龀”男童的加入说明了什么? 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什么? 8.选文第一段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指出在哪些地方? 9.“长息”表现了愚公听了智叟的话之后怎样的心情? 10、愚公对智叟的话进行了驳斥,而上段中愚公的妻子也说过类似的话,愚公为什么不 驳斥? 11、愚公和智叟之争的结果如何?从哪一句话能看出这一结果?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 3 页(共 8 页) 12、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13、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 什么还要叫子子孙孙去吃苦头呢?绕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 的 (二)《负荆请罪》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而居我上,吾羞,不 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汪欲争 利。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以为耻。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日:“不若”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谢罪,遂为刎颈之交。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蔺相如素贱人: (2)以口舌而居我上 (3)相如虽驽 (4)遂为刎颈之交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古汉语中“为”是动词,含义很丰富,请根据下列句子恰当翻译“为”。 (1)我为汉将( (2)不忍为之下( (3)其舍人皆以为耻( (4)吾所以为此者( (5)遂为刎颈之交( 4.廉颇为什么要“辱”相如? 5.相如有哪些避让行为?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4页(共8页)
13、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 什么还要叫子子孙孙去吃苦头呢?绕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 的? (二)《负荆请罪》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而居我上,吾羞,不 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会 ;每朝,常称病,汪欲争 利。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以为耻。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谢罪,遂为刎颈之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蔺相如素.贱人: (2)以.口舌而居我上 (3)相如虽驽. (4)遂为刎颈..之交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古汉语中“为”是动词,含义很丰富,请根据下列句子恰当翻译“为”。 (1)我为.汉将( ) (2)不忍为.之下( ) (3)其舍人皆以为.耻( ) (4)吾所以为.此者( ) (5)遂为.刎颈之交( ) 4.廉颇为什么要“辱”相如? 5.相如有哪些避让行为?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 4 页(共 8 页)
6.舍人“耻”的是什么? 7.相如问“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的用意是? 8.相如一再避让是出于什么考虑? 9.廉颇听说了相如的话,立刻负荆请罪,这说明他受到极大的触动,请你描述一下他 的心理 10.本文既赞扬了蔺相如」 ,也表彰了廉颇 11.读过此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三)《那愁也是爱》 真该一次给儿子配上12把钥匙放着。小巷拐角处那个配钥匙的小师傅已经和我很熟了。 他看见我在他的摊前架车就笑了起来大姐又来了?都像你的儿子一样我的日孑就好过了 他知道我是为儿子配钥匙。 儿子总是在上学前迈出家门的那—刻才想起找他的自行车钥匙。他慌慌张张地搜遍全 身,把口袋兜全翻了过来,没有;再趴在地上,迅速地把床下扫荡一番,还是没有;然后在 钢琴上、桌子上一阵东翻西找,仍然没有。他稀里哗啦地开关抽屉,声响越来越大。尽管我 打定主意不理这个茬儿,让他着急,吸取教训,可最终沉不住气的还是我。墙上的石英钟急 促地嘀嗒着,再不给他-把新钥匙,上学该迟到了。学校的纪律很严,儿子是宁愿旷课也不 敢迟一步跨进校门的。我也曾多次提醒过儿子早点把钥匙准备好,他总是不耐烦地说,妈妈 你別唠叨好不好。像以前一亲,他接过新钥匙抓起书包就旋风般冲下楼,我的叮嘱声从阳台
6.舍人“耻”的是什么? 7.相如问“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的用意是? 8.相如一再避让是出于什么考虑? 9.廉颇听说了相如的话,立刻负荆请罪,这说明他受到极大的触动,请你描述一下他 的心理。 10.本文既赞扬了蔺相如 ,也表彰了廉颇 。 11.读过此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三) 《那愁也是爱》 真该一次给儿子配上 12 把钥匙放着。小巷拐角处那个配钥匙的小师傅已经和我很熟了。 他看见我在他的摊前架车就笑了起来,大姐又来了?都像你的儿子一样,我的日子就好过了。 他知道我是为儿子配钥匙。 儿子总是在上学前迈出家门的那一刻才想起找他的自行车钥匙。他慌慌张张地搜遍全 身,把口袋兜全翻了过来,没有;再趴在地上,迅速地把床下扫荡一番,还是没有;然后在 钢琴上、桌子上一阵东翻西找,仍然没有。他稀里哗啦地开关抽屉,声响越来越大。尽管我 打定主意不理这个茬儿,让他着急,吸取教训,可最终沉不住气的还是我。墙上的石英钟急 促地嘀嗒着,再不给他一把新钥匙,上学该迟到了。学校的纪律很严,儿子是宁愿旷课也不 敢迟一步跨进校门的。我也曾多次提醒过儿子早点把钥匙准备好,他总是不耐烦地说,妈妈 你别唠叨好不好。像以前一亲,他接过新钥匙抓起书包就旋风般冲下楼,我的叮嘱声从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