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COURSE TITLE): 网络传输与通信技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7269001 学分(CREDIT VALUE): 2 开课单位(DEPARTMENT/UNIT):自动化系 版本(VERSION): DG7269001-202111自动化 课程负责人 (COURSE COORDINATOR): 史运涛(签章)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2021年11月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COURSE TITLE): 网络传输与通信技术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7269001 学 分(CREDIT VALUE): 2 开课单位(DEPARTMENT/UNIT): 自动化系 版 本(VERSION): DG7269001-202111 自动化 课程负责人 (COURSE COORDINATOR): 史运涛 (签章) 北方工业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2021 年 11 月
目录 1课程基本信息 2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 2.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观测点. 2.2课程目标 2.3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3课程内容及安推 3.1课程学时总体安排 3.2各知识单元内容和预期学习目标 4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载体 5课程实验教学 5.1实验名称和安排 5.2实验要求和教学组织 5.3实验报告要求 5.4实验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只体措施. 6课程考核方案和依据 6.1课程考核方案 6.2课程各考核项评价依据和标准 7本次修订说明… 9 8其他需要说明的问愿
目 录 1 课程基本信息.........................................................................................................................1 2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2 2.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观测点......................................................................................2 2.2 课程目标.........................................................................................................................2 2.3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2 3 课程内容及安排.....................................................................................................................3 3.1 课程学时总体安排.........................................................................................................3 3.2 各知识单元内容和预期学习目标..................................................................................3 4 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载体......................................................................................................5 5 课程实验教学.........................................................................................................................5 5.1 实验名称和安排.............................................................................................................5 5.2 实验要求和教学组织.....................................................................................................6 5.3 实验报告要求.................................................................................................................7 5.4 实验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 7 6 课程考核方案和依据.............................................................................................................7 6.1 课程考核方案.................................................................................................................7 6.2 课程各考核项评价依据和标准.................................................................................... 8 7 本次修订说明.........................................................................................................................9 8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9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网络传输与通信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Network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课程计划学时 32 课外学时建议 12 计划学时构成 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 0 课外学时要求 线上学习要求:0 自主学习建议学时:12 先修课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1 适用专业年级自动化专业2019级及以后年级 开课单位 自动化系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开设于第四学期,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终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坞鹅、计算机网终的基木组成和体系 课程简介 结构等,特别是TCP/IP体系结构、物理链路、以太网协议、网络路由选择协议 传输层协议以及各种应用层协议等,为后续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知识学习和 技能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基础资料: 1)谢希仁著.《计算机网络(第6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 敦材和学习资源参考书: 2)特南鲍姆,韦瑟罗尔著,严伟,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5版)。清 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3)蔡皖东编著.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88 大纲版本号 DG7269001-202111自动化 前一版本号 DG7269001-201910自动化 大纲修订人 史运涛 修订时间 2021.11 课程负责人 史运涛(签字) 实验教学审核人 胡长斌(签字) 专业负责人 李志军 审核时间 2021.11 学院批准人 徐继宁(签字) 批准时间 2021.11
1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网络传输与通信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 Network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课程计划学时 32 课外学时建议 12 计划学时构成 理论学时 24 实验学时 8 上机学时 0 课外学时要求 线上学习要求:0 自主学习建议学时:12 先修课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 I 适用专业年级 自动化专业 2019 级及以后年级 开课单位 自动化系 课 程 简 介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开设于第四学期,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体系 结构等,特别是 TCP/IP 体系结构、物理链路、以太网协议、网络路由选择协议、 传输层协议以及各种应用层协议等,为后续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知识学习和 技能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教材和学习资源 基础资料: 1)谢希仁 著.《计算机网络(第 6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年 6 月 参考书: 2)特南鲍姆, 韦瑟罗尔著, 严伟, 潘爱民译.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清 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3 月 3)蔡皖东 编著. 计算机网络,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7 月 大纲版本号 DG7269001-202111 自动化 前一版本号 DG7269001-201910 自动化 大纲修订人 史运涛 修订时间 2021.11 课程负责人 史运涛(签字) 实验教学审核人 胡长斌 (签字) 专业负责人 李志军 审核时间 2021.11 学院批准人 徐继宁 (签字) 批准时间 2021.11
2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 2.1本课程支撑的单业要求观测点 自动化专业2019版培养方案为本课程设置了2个指标点,具体如下 (1)毕业要求观测点3-1: 能够对自动化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设计目标,并构建 问题的解决方案。 (2)毕业要求观测点6-1: 了解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 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2.2课程目标 根据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本课程设置了1个网络建构能力目标(简 称:WLTX-编号),1个素质目标(该目标不考核)。 LTX-1:网络建构能力 能够认知自动化网络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的基本功能、TCP/IP分层、网络性 能指标、以太网、网络路由、传输层协议、网络应用等,能够进行较基础的局域 网络系统集成设计工作,能够设计、组建与配置较简单自动化网络系统并能够支 持和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 LTX-2:网络与社会关系 能够了解自动化网络工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网络通信相关技术标 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客观世界 和社会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2.3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观测点 支撑程度 课程目标 贡献度 发解决方案.1方案制订 3设计/开 TX-1:网络建构能力 100% 6工程与社6.1非技术性 肌TX-2:网络与社会关系 100% 会 因素影响
2 2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 2.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观测点 自动化专业 2019 版培养方案为本课程设置了 2 个指标点,具体如下: (1)毕业要求观测点 3-1: 能够对自动化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设计目标,并构建 问题的解决方案。 (2)毕业要求观测点 6-1: 了解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 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2.2 课程目标 根据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本课程设置了 1 个网络建构能力目标(简 称:WLTX-编号),1 个素质目标(该目标不考核)。 WLTX-1:网络建构能力 能够认知自动化网络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的基本功能、TCP/IP 分层、网络性 能指标、以太网、网络路由、传输层协议、网络应用等,能够进行较基础的局域 网络系统集成设计工作,能够设计、组建与配置较简单自动化网络系统并能够支 持和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 WLTX-2:网络与社会关系 能够了解自动化网络工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网络通信相关技术标 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客观世界 和社会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2.3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毕业要求 观测点 支撑程度 课程目标 贡献度 3 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 3.1 方案制订 L WLTX-1:网络建构能力 100% 6 工程与社 会 6.1 非技术性 因素影响 L WLTX-2:网络与社会关系 100%
3课程内容及安排 3.1课程学时总体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内/实验/上机/课外学时24/8/0/12 理论课 习题理 实验 研过 社会实践项目任务在线学习 其 (小时) 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内外内外内 外内外内外内 外内外内外 2412008000000 0 0 000 3.2各知识单元内容和预期学习目标 本课程内容分为6章, 配有4个课内实验。 下表介绍课程的章节划分,学 时安排,以及学习完成后的预期目标结果。 知识单元 学习内容和预期结果 课程学时 章、节、点 标课内课外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学习内容: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因特网基本要素利 阻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与性能:网络的拓扑气 11因结网概术 1.2因特网的组成 构及其特点 WLTX-24 1.3计算机网络的类 预期结果: (1)能够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 别与性能 14算机风终休系 基本知识:(2)能够解释较典型计算机网络的拓扑 结构 储构 学习内容:数据通信的基础概念:数据通信系统基 第2章物理层 模型、信道的基础概念物理层下常见传输媒介信 2.1物理层的基本概 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 22新据通信的基础 知识 以及波分复用 LTX-14 2 2.3物理层下面的传 预期结果,(1)能够识记数据通信的基础概念及相 给媒体 关知识:(2)能够解释频分复用以及时分复用技术 2.4信道复用技术 的基本原理 第3章数据链路层 学习内容:数据链路和帧的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自 3.1点对点信道的数 据链路层 基本问题: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CSMA/CD协议:星LTX-14 3.2点对点协议PPP 3.3使用广播信道的 形拓扑、以太网信道利用率、网桥:扩展以太网
3 3 课程内容及安排 3.1 课程学时总体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内/实验/上机/课外学时:24/8/0/12 理论课 (小时) 习题课 (小时) 实验 (小时) 研讨 (小时) 社会实践 (小时) 项目任务 (小时) 在线学习 (小时) 其他 (小时) 课 内 课 外 课 内 课 外 课 内 课 外 课 内 课 外 课 内 课 外 课 内 课 外 课 内 课 外 课 内 课 外 24 12 0 0 8 0 0 0 0 0 0 0 0 0 0 0 3.2 各知识单元内容和预期学习目标 本课程内容分为 6 章, 配有 4 个课内实验。 下表介绍课程的章节划分,学 时安排,以及学习完成后的预期目标结果。 知识单元 学习内容和预期结果 课程目 标 学时 章、节、点 课内 课外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基 础 1.1 因特网概述 1.2 因特网的组成 1.3 计算机网络的类 别与性能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 结构 学习内容: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因特网基本要素和 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与性能;网络的拓扑结 构及其特点 预期结果:(1)能够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知识;(2)能够解释较典型计算机网络的拓扑 结构 WLTX-2 4 2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 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 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 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学习内容:数据通信的基础概念;数据通信系统基础 模型、信道的基础概念;物理层下常见传输媒介;信 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 以及波分复用 预期结果:(1)能够识记数据通信的基础概念及相 关知识;(2)能够解释频分复用以及时分复用技术 的基本原理 WLTX-1 4 2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3.1 点对点信道的数 据链路层 3.2 点对点协议 PPP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 学习内容:数据链路和帧的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的 基本问题;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CSMA/CD 协议;星 形拓扑、以太网信道利用率、 网桥;扩展以太网 WLTX-1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