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09级语文(必修1)模块结业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雪梅复核人郭守义2009年10月19日 【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第I卷1-7题、第II卷22-26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其余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完后只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 第Ⅰ卷阅读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 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 的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 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 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 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 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 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些年。在晩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 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 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第1页(共10页)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1 页 (共 10 页)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09 级语文(必修 1)模块结业考试试题 命题人 张雪梅 复核人 郭守义 2009 年 10 月 19 日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 1-7 题、第 II 卷 22-26 题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其余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完后只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 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 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 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 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 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 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 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 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 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 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 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 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 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 也是不见逊色的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 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 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 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 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 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 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干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 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 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第2页(共10页)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2 页 (共 10 页)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 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 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 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 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 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 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 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 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 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 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 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 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 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
取功名而创作的。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 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 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 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 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 也是同样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 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 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 得它很珍贵。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 人们推崇的。 、古文及诗歌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4-10题(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 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 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 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 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土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 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张 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第3页(共10页)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3 页 (共 10 页) 取功名而创作的。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 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 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 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 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 也是同样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 可谓异曲同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 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 得它很珍贵。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 人们推崇的。 二、古文及诗歌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 4—10 题(2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 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 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 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 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 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 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
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 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土!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 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 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内部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 6.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3分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7.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 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 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 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 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分) (2)此亡秦之续耳。(2分) 9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 语·述而》中的一段话:(4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10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等,咏而归。”孔子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第4页(共10页)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4 页 (共 10 页) 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 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 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 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 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内部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 ....的一项是 (3 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 6. 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 ...的一句 (3 分)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7.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 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 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 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 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 分) 。 (2)此亡秦之续耳。(2 分) 。 9.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 语·述而》中的一段话:(4 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 10.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
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孔子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看法?(2分) 答: (二)诗歌阅读(7分)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干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请写出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2分) 毛诗 曹诗: 12.试比较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5分) 相同点: (1分) 不同点: (4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曾记否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第5页(共10页)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5 页 (共 10 页) 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孔子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看法?(2 分) 答: 。 (二)诗歌阅读(7 分)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请写出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2 分)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比较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5 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不同点: (4 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曾记否,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 3 ) 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