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conc|uson) 酸碱半反应不可能单独发生 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来实现的
Ø 酸碱半反应不可能单独发生 Ø 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Ø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Ø 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来实现的 结论(conclusion)!
3、酸碱的强度 酸碱的强度决定于它将质子给予溶剂的能力和溶剂分子接受质 子的能力。在水溶液中,可用酸碱平衡常数(解离常数)来衡 量。酸碱的解离常数反映了酸碱的强度,酸碱的解常数越大, 酸碱的强度越强。酸越强,其共轭碱就越弱;酸越弱,其共轭 碱就越强。 共轭酸碱对关系 一元弱酸(HA):KxKb=K,=1.0×1014 二元弱酸H2A):K,×K,=KnxK=Km 元弱酸(H2A:knxK=Km×K K×R,=K, W
酸碱的强度决定于它将质子给予溶剂的能力和溶剂分子接受质 子的能力。在水溶液中,可用酸碱平衡常数(解离常数)来衡 量。酸碱的解离常数反映了酸碱的强度,酸碱的解常数越大, 酸碱的强度越强。酸越强,其共轭碱就越弱;酸越弱,其共轭 碱就越强。 3、酸碱的强度 共轭酸碱对关系 :一元弱酸(HA): Ka ×Kb = Kw =1.0 ×10-14 二元弱酸(H2A): 三元弱酸(H3A): a b W a b a b K K K K K K K 3 1 1 3 2 2
表4-1常见弱酸及其共轭碱的强度 酸 K 碱 Ko HaPO. 6.9×10-3 H, PO 1.4X10-1 HF 6.8×10-4 F 1.5X10-11 HNO. 5.1×10-4 NO2 2.0×10-1 的 HCOOH 1.7×10-4 的HCoo 5.9×10-11 强 HAc 1.8×10-6 强 5.6X10-10 度 度 由;H2CO3 4.3×10-7 由HCO3 2.3×10-8 强 i HS 8.9×10-8 弱 HS- 1.1×10-7 而 弱H2PO 6.2X108 强HPO2 1.6×10 HCN 4.9×10-10 CN 2.0×10-5 H, BO3 5.8×10-10 H2B0; 1.7×10-6 NH+ 5.6×10-10 NH3 1.8×10-6
酸碱反应(滴定反应) K1一滴定反应常数 强酸滴定强碱 H++oh-=ho K 1 1014.00 强酸滴定弱碱 b H+ Ac - HAc 强碱滴定弱碱 oH-+ HAc H,0+Ac- K b
H+ + OH- H2O H+ + Ac - HAc OH- + HAc H2O + Ac - 酸碱反应(滴定反应) Kt — 滴定反应常数 1 Kt = =10 14.00 Kw 1 Kt = = Ka Kb Kw 1 Kt = = Kb Ka Kw 强酸滴定强碱 强碱滴定弱碱 强酸滴定弱碱
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解离常数 活度与浓度 活度: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有效浓度, 通常用a表示 ai li ci 溶液无限稀时:y=1 中性分子:y=1 溶剂活度:a=1
活度与浓度 ai = gi ci 活度: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有效浓度, 通常用a表示 溶液无限稀时: g =1 中性分子: g =1 溶剂活度: a =1 二、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解离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