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刺激不敏感的是 A.化学刺激 B.电刺激 C.牵拉刺激 D.温度刺激 E。缺血 2.下列中不属于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的是 A.自动节律性B.富有伸展性C.持特续紧张性 D.较高兴奋性 E。特异敏感性 3.与消化道平滑肌静息电位形成有关的主要离子是 A.Ca B.Kt、Na C.K、Cl-、Na D.K、C1- E.K、Mg 4.胃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Ca的跨膜扩散 B.Na的跨膜扩散 C.K的跨膜扩散 D.C1的跨膜扩散 E.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5.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升支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Na内流 C.Ca内流 D.C1-内流 E.Ca和K内流 6。消化道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发生在 A.慢波的去极化波上 B.慢波的复极化波上 C.自发复极化波上 节律性复极化波 E.交感神经兴奋的基础上 7.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激素是 A.胃泌素 B.促胰液素 C.肾上腺素 D.抑胃肽 E.胆囊收缩素 8。唾液中除含唾液淀粉酶外,还有 A.肽醇 脂肪酸 C.蛋白水解醒 D.寡糖酶 E.溶菌码 9.睡液分泌的调节主要是 A.神经反射 B.体液因素 C.神经反射和体液因素 D.体液因素和条件反射 E.体液因素和非条件反射 10.下列中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是 A.C1- B K C.HCI D.Na' E.内因子 11.分泌胃泌素的主要部位是 A,胃体 B.空肠 C.十二指服 D.回肠 E.肖窦和十二指形 12.胃的容受性舒张的传出神经是 A.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纤维 B.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 C.迷走神经胆碱能纤维 D.迷走神经肽能纤维
第六章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l. 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刺激不敏感的是 A. 化学刺激 B. 电刺激 C. 牵拉刺激 D. 温度刺激 E. 缺血 2. 下列中不属于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的是 A. 自动节律性 B. 富有伸展性 C. 持续紧张性 D. 较高兴奋性 E. 特异敏感性 3. 与消化道平滑肌静息电位形成有关的主要离子是 A. Ca2+ B. K+、Na+ C. K+、Cl_、Na+ D. K+、Cl_ E. K+、Mg2+ 4. 胃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Ca2+的跨膜扩散 B.Na+的跨膜扩散 C. K+的跨膜扩散 D.Cl_的跨膜扩散 E.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5.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升支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A.K +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 Cl_内流 E.Ca2+和K +内流 6.消化道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发生在 A. 慢波的去极化波上 B.慢波的复极化波上 C. 自发复极化波上 D.节律性复极化波上 E.交感神经兴奋的基础上 7.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激素是 A. 胃泌素 B.促胰液素 C.肾上腺素 D.抑胃肽 E.胆囊收缩素 8. 唾液中除含唾液淀粉酶外,还有 A.肽酶 B.脂肪酶 C. 蛋白水解酶 D.寡糖酶 E.溶菌酶 9.唾液分泌的调节主要是 A.神经反射 B.体液因素 C.神经反射和体液因素 D.体液因素和条件反射 E. 体液因素和非条件反射 10.下列中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是 A.Cl_ B.K + C.HCl D.Na+ E.内因子 11.分泌胃泌素的主要部位是 A.胃体 B.空肠 C.十二指肠 D.回肠 E.胃窦和十二指肠 12.胃的容受性舒张的传出神经是 A.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纤维 B.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 C.迷走神经胆碱能纤维 D.迷走神经肽能纤维
E.肌间神经丛 13.胃中食糜排空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列顺序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脂肪 C.糖类、蛋白质、脂肪 D.蛋白质、旨肪、糖类 E.脂肪、糖类、蛋白质 14.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为 A。微活胃蛋白源原 B.参与胃黏膜屏障作用 C.促进胃泌素的释放D.抑制胃酸的分泌 E.保进维生素B:的吸收 15.胃液的pH值通常为 A.88.4 B.88.6 C.7.4 D.0.9~1.5 E.6.57.5 16.胃液中的酶能消化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E.无机盐 17、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纯神经调节 B.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 C.不包括条件反射 D.酸度高 消化力强 E.只有当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才能引起 18.最重要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19.胆汁成分中,促进脂肪消化作用最为重要的是 A.胆色素 B 胆固醇 C.胆盐 D.卵磷脂 E.碳酸氢盐 20.下列哪项不属于胆汁的成分 A.胆色素 B.胆盐 C.碳酸氢盐 D.胆固醇 E.脂肪 21.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汁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A.促胰液素 B.胃泌素 C.胆盐 D.胆囊收缩素 E.盐酸 22.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糜蛋白酶 B.促胰液素C.促胰酶素 D.肠致活酶 E.组织液 23.能使胰脂肪酶活性大为增强的物质是… A.进入小肠的胃酸 C.胆固醇 D.碳酸氢盐 E.内因子 24.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使 A。胰腺分泌大量消化酶B.胃液分泌增加 C.胃运动增强 D.胆汁分泌减少 E.胰腺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
E.肌间神经丛 13.胃中食糜排空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列顺序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脂肪 C.糖类、蛋白质、脂肪 D.蛋白质、旨肪、糖类 E.脂肪、糖类、蛋白质 14.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为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参与胃黏膜屏障作用 C.促进胃泌素的释放 D.抑制胃酸的分泌 E.保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15.胃液的pH值通常为 A.8~8.4 B.8~8.6 C. 7.4 D.0.9~1.5 E.6.5~7.5 16.胃液中的酶能消化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E. 无机盐 17、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纯神经调节 B. 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 C.不包括条件反射 D.酸度高、消化力强 E.只有当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才能引起 18.最重要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 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19.胆汁成分中,促进脂肪消化作用最为重要的是 A.胆色素 B.胆固醇 C. 胆盐 D.卵磷脂 E.碳酸氢盐 20.下列哪项不属于胆汁的成分 A.胆色素 B.胆盐 C. 碳酸氢盐 D.胆固醇 E.脂肪酶 21.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汁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A.促胰液素 B.胃泌素 C. 胆盐 D.胆囊收缩素 E.盐酸 22. 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糜蛋白酶 B.促胰液素 C. 促胰酶素 D.肠致活酶 E.组织液 23.能使胰脂肪酶活性大为增强的物质是 … A.进入小肠的胃酸 B.胆盐 C. 胆固醇 D.碳酸氢盐 E.内因子 24.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使 A.胰腺分泌大量消化酶 B.胃液分泌增加 C.胃运动增强 D.胆汁分泌减少 E.胰腺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
25.胃酸分泌减少时,促胰液素的分泌量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先增多,后减少 E.先减少,后增多 26.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口腔B.食道 C.胃 D.小肠 E。结肠 27.糖吸收的分子形式是 A.淀粉B.多糖 C.嘉糖 D单转 E。麦芽糖 28.蛋白质吸收的分子形式主要是 A.蛋白质B.多肽 C.寡肽 D.氨基酸 E.二肽和三肽 29.促进小肠吸收钙的因素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 D.维生素DE.维生素E 30、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主要依赖 A.交感神经的作用 B.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C.壁内神经丛的作用 D.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 E.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三)X型题 1.消化道的生理功能有 A.消化功能 B.吸收功能 C.免疫功能 D.排泄功能 E.内分泌功能 2.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有 A.调节消化道的运动 B.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调节消化腺的分泌 D.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E.营养作用 3.消化液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离子 B.有机物 C.消化酶 D.水 E.脂肪 4.消化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稀释食物 B.水解食物C.保护消化道黏膜 D.改变消化液内H值E.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5.机械消化的作用有 A.磨碎食物 B.促进已消化的食物吸收 C.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D.促进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E.将食物向消化道的远端推进 6.唾液的成分有 A.Na'、K等离子B.溶菌酶C.凝乳酶 D.唾液淀粉酶 E.黏液蛋白 7.唾液的生理作用有
25.胃酸分泌减少时,促胰液素的分泌量 A.减少 B.增多 C. 不变 D.先增多,后减少 E.先减少,后增多 26.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口腔 B.食道 C. 胃 D.小肠 E.结肠 27. 糖吸收的分子形式是 A.淀粉 B.多糖 C. 寡糖 D.单糖 E.麦芽糖 28.蛋白质吸收的分子形式主要是 A.蛋白质 B.多肽 C. 寡肽 D.氨基酸 E.二肽和三肽 29. 促进小肠吸收钙的因素是 A.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30、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主要依赖于 A. 交感神经的作用 B.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C.壁内神经丛的作用 D. 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 E.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三)X型题 1.消化道的生理功能有 A.消化功能 B.吸收功能 C.免疫功能 D.排泄功能 E.内分泌功能 2.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有 A.调节消化道的运动 B.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调节消化腺的分泌 D.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E. 营养作用 3.消化液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离子 B.有机物 C.消化酶 D.水 E.脂肪 4.消化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稀释食物 B.水解食物 C.保护消化道黏膜 D.改变消化液内pH值 E.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5.机械消化的作用有 A.磨碎食物 B.促进已消化的食物吸收 C.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 D.促进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E.将食物向消化道的远端推进 6.唾液的成分有 A.Na+、K +等离子 B.溶菌酶 C.凝乳酶 D.唾液淀粉酶 E.黏液蛋白 7.唾液的生理作用有
A.清洁和保护口腔B.杀菌C.湿润、溶解食物 D.初步水解蛋白质E。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8.胃的运动功能有 A.储存食物 B.使食物充分与胃液混合 C.促进胃的吸收 D以话当速度排岁 E.促进胃黏膜分泌盐酸 9.胃的运动形式有 A.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摆动 D.容受性舒引 E.分节运动 10.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 A。胃泌素 B.胃内食物的量 C.胃内容物的性质 D.胃内容物的pH值 E.十二指肠内容物的H值 11.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有 A。肠-胃反射B。肠抑胃素C.食度对胃扩张的制 D.进入十二指肠的脂肪 E.进人十二指肠的酸性食糜 12.胃液的成分有 A.水 B.胃蛋白酶原 C.黏液 D.盐酸 E.内因子 13.胃酸的生理作用有 A.杀菌 B.使蛋白质变性 C.促进Ca"和Fe的吸收 D.激活胃蛋白酶原 E.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 14。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有 A.盐酸 B.促胃液素 C.乙酰胆碱 D.组织胺 E.肾上腺糖皮质激 15.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有 A.盐酸 B.脂肪 C.生长抑制 D.前列腺素 E。十二指肠内的高张溶液 16.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有 A.由条件反射引起 B.胃酸及胃蛋白酶含量高 C.由非条件反射引起D.分泌量大 E.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 17.引起胃期胃液分泌的途径有 A.通过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 B.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 C.扩张幽门、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 D.食物化学成分直接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 E.高张溶液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 18.胃黏膜屏障可以防止 A.胃黏膜上皮细胞内的进入胃腔内 B.胃腔内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 C.Na从黏膜上皮细胞内向胃肠腔扩散
A.清洁和保护口腔 B.杀菌 C.湿润、溶解食物 D.初步水解蛋白质 E.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8.胃的运动功能有 A.储存食物 B.使食物充分与胃液混合 C.促进胃的吸收 D.以适当速度排空 E.促进胃黏膜分泌盐酸 9.胃的运动形式有 A.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摆动 D.容受性舒张 E.分节运动 10.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 A.胃泌素 B.胃内食物的量 C.胃内容物的性质 D.胃内容物的pH值 E.十二指肠内容物的pH值 11.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有 A.肠-胃反射 B.肠抑胃素 C.食糜对胃扩张的刺激 D.进入十二指肠的脂肪 E.进人十二指肠的酸性食糜 12.胃液的成分有 A.水 B.胃蛋白酶原 C.黏液 D.盐酸 E.内因子 13.胃酸的生理作用有 A.杀菌 B.使蛋白质变性 C.促进Ca2+和Fe2+的吸收 D.激活胃蛋白酶原 E.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 14.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有 A.盐酸 B.促胃液素 C.乙酰胆碱 D.组织胺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5.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有 A.盐酸 B.脂肪 C.生长抑制 D.前列腺素 E.十二指肠内的高张溶液 16.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有 A.由条件反射引起 B. 胃酸及胃蛋白酶含量高 C.由非条件反射引起 D.分泌量大 E.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 17.引起胃期胃液分泌的途径有 A.通过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 B.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 C.扩张幽门、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 D.食物化学成分直接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 E.高张溶液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 18.胃黏膜屏障可以防止 A.胃黏膜上皮细胞内的H +进入胃腔内 B.胃腔内H +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 C.Na+从黏膜上皮细胞内向胃肠腔扩散
D.Na从胃腔向黏膜上皮细胞内扩散 E,C】-从胃脑向黏膜上皮细胞内扩散 19.胰液的成分有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脂肪酶 D.糜蛋白酶 E.碳酸氢盐 20.促进胰液分泌的因素有 A.迷走神经兴 B.胃必素 C.胆囊收缩素 D.血管活性肠肽 E.胰泌素(即促胰液素) 21.胆汁中含有 A.胆色素 B.胆固醇 C.胆汁酸 D。胆盐 E.脂肪酶 22.促进胆汁分泌的因素有 A.迷走神经兴奋 B.胃泌素 C.胆囊收缩素 D.胰泌素 E.胆盐的肠-肝循环 23.胆盐的生理作用有 A.乳化脂肪 B.促进胆固醇的吸收 C.促进阳汁的分泌 D.促进脂肪的吸收 E.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4.小肠的运动形式有 A.分节运动 B.蠕动 C.蠕动神 D.集闭蠕动 E.紧张性收缩 25.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有 A.延长食糜在小肠停留时间 B。促讲吸收 C.保讲血液及淋巴回流 D.使食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E。使食糜较快地向小肠下方推进 26.大肠的运动形式有 A.分节推讲运动 B.蠕动 C.集蠕动 D.袋状往返运动 E.多袋推进运动 27.促使胃肠运动增强的因素有 A。胃必素 B.乙酰胆碱C.阿托品 D.迷走神经兴奋 E.交感神经兴奋 28.进食动作可引起 A.胃运动增强 B.肠运动减弱C.唾液分泌增多 D.胃的容受性舒张 E。胃液、胰液、胆汁分泌增多 29.大肠的生理功能有 A.吸收水分和电解质B.参与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C.加工食物残渣 D。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 E.吸收由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和K 30.大肠内细菌活动的作用是 A.促进大肠吸收水 B.刺激大肠的运动 C.促进大肠吸收无机盐D.腐败和酵解食物残渣
D.Na+从胃腔向黏膜上皮细胞内扩散 E.Cl_从胃腔向黏膜上皮细胞内扩散 19.胰液的成分有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脂肪酶 D.糜蛋白酶 E. 碳酸氢盐 20.促进胰液分泌的因素有 A.迷走神经兴奋 B.胃泌素 C.胆囊收缩素 D.血管活性肠肽 E.胰泌素(即促胰液素) 21.胆汁中含有 A.胆色素 B.胆固醇 C.胆汁酸 D.胆盐 E.脂肪酶 22.促进胆汁分泌的因素有 A.迷走神经兴奋 B.胃泌素 C. 胆囊收缩素 D.胰泌素 E.胆盐的肠-肝循环 23.胆盐的生理作用有 A.乳化脂肪 B. 促进胆固醇的吸收 C.促进胆汁的分泌 D.促进脂肪的吸收 E.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4.小肠的运动形式有 A.分节运动 B.蠕动 C.蠕动冲 D.集团蠕动 E.紧张性收缩 25.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有 A.延长食糜在小肠停留时间 B.促进吸收 C.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 D.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E.使食糜较快地向小肠下方推进 26.大肠的运动形式有 A.分节推进运动 B.蠕动 C.集团蠕动 D.袋状往返运动 E. 多袋推进运动 27.促使胃肠运动增强的因素有 A.胃泌素 B.乙酰胆碱 C.阿托品 D.迷走神经兴奋 E.交感神经兴奋 28.进食动作可引起 A.胃运动增强 B.肠运动减弱 C.唾液分泌增多 D.胃的容受性舒张 E.胃液、胰液、胆汁分泌增多 29.大肠的生理功能有 A.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B.参与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C.加工食物残渣 D.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 E.吸收由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和K 30.大肠内细菌活动的作用是 A.促进大肠吸收水 B.刺激大肠的运动 C.促进大肠吸收无机盐 D.腐败和酵解食物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