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能合成维生素B和K 31.在消化道中,与蛋白质消化有关的酶是 A.胰蛋白的 B.转氨酶 C.淀粉酶 D.糜蛋白酶 E.胃蛋白酶 32.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有 A B.陈 C.多肽 D.氨基酸E.甘油 A.长链脂肪酸 C.葡萄糖 D.短链脂肪酸 E.甘油一脂 34.消化道吸收铁的特点有 A.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B.盐酸促进铁吸收 C.维生素C保讲铁吸收 D.以亚铁形式吸收 E.胃大部分切除的房人,易伴发缺铁性贫血 35。小肠吸收钙的特点 有 A.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B,脂肪促进钙吸收 C.酸性环境下易吸收 D.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E。游离状态下能吸收 被结合而沉淀时不能吸收 36.参与排便活动的神经有 A.腹下神经 B.膈神经 C.盆神经 D.肋间神经 E。阴部神经 第九章 (一)A型颗 1、感受器的适应刺激是指 A.达到一定作用时间的刺提 B.达到一定强度的刺激 C.达到一定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刺激 D.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和一定作用时间的刺激 E.该感受器的感受调值最低的激 2.折光力与焦度的关系是 A.焦度值越小,折光力越强 B.焦度值越小,折光力越弱 C.焦度值越大,折光力越弱 D.焦度值与折光力无关 E.以上说法均不对 3。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射能力最大的界面是 A.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 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界面 D.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E.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界面 4.视近调节过程中,最主要的是 A。瞳孔缩小B.童孔散大C.视轴会聚 D.角膜曲率半径变小 E。晶状体曲奉半径变小 5.视远物时,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眼称为
E.能合成维生素B和K 31.在消化道中,与蛋白质消化有关的酶是 A.胰蛋白酶 B.转氨酶 C.淀粉酶 D.糜蛋白酶 E.胃蛋白酶 32.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有 A. B.胨 C.多肽 D.氨基酸 E.甘油 33.经淋巴途径吸收的物质有 A.长链脂肪酸 B.氨基酸 C.葡萄糖 D.短链脂肪酸 E.甘油一酯 34.消化道吸收铁的特点有 A.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 B.盐酸促进铁吸收 C.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D.以亚铁形式吸收 E.胃大部分切除的病人,易伴发缺铁性贫血 35.小肠吸收钙的特点有 A.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B.脂肪促进钙吸收 C.酸性环境下易吸收 D.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E.游离状态下能吸收,被结合而沉淀时不能吸收 36.参与排便活动的神经有 A.腹下神经 B.膈神经 C.盆神经 D.肋间神经 E.阴部神经 第九章 (一)A型题 1、感受器的适应刺激是指 A. 达到一定作用时间的刺激 B. 达到一定强度的刺激 C.达到一定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刺激 D.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和一定作用时间的刺激 E.该感受器的感受阈值最低的刺激 2.折光力与焦度的关系是 A. 焦度值越小,折光力越强 B. 焦度值越小,折光力越弱 C.焦度值越大,折光力越弱 D.焦度值与折光力无关 E.以上说法均不对 3.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射能力最大的界面是 A.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 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界面 D.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E.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界面 4.视近调节过程中,最主要的是 A.瞳孔缩小 B.瞳孔散大 C.视轴会聚 D.角膜曲率半径变小 E. 晶状体曲率半径变小 5.视远物时,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眼称为
A.远视眼 B.近视跟 C.散光眼 D.斜视眼 E,正视眼 6。当注视物由远移近时 眼的调节反应为 A.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散大,两眼会聚 B.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散大,两眼会聚 C.品状体凸度减小,瞳孔散大,两眼会聚 D.品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缩小,两眼会弱 E.品状体凸度减小,童孔缩小,视轴散开 7.眼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瞳孔的大小 B.晶状体的弹性 C,玻璃体的厚度 D.角膜的折光系数 E.房水的折光系数 8.视觉器官的感受器是 A.视神经 B.角膜 .品状体 D.玻璃体 E.感光细胞 9.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视蛋白合成障碍 B.维生素A过多 C.视紫红质过多 D.视紫红质不足 E.视黄醛过多 10.下列物质中能转变为视黄醛的是 A.维生素 维生素B C.维生素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1,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在形态上的区别主要在于 A.外段 B.内段 C.胞体 D.终足 E。连接部 12.与正常银相比,近视眼的 A.近点变近,远点变远B。近点变远,远点变过 C.近点和远点都变远 D.近点和远点都变近 E.近点变远,远点不变 13、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最高,其原因是 A.视锥细胞多,直径小,细胞间单线联系 B。视锥细胞多,直径大,细跑间单线联系 C.视锥细胞多,直径小,细胞间聚合式联系 D.视杆细胞多而集中,细胞间单线联系 E,视杆细胞多而集中,细胞间聚合式联系 14.引起色觉的“三原色”是指 A.红、黄、绿B.红、白、黑C.绿、黄、紫 D.红、绿、蓝E.红、黑、黄 15。传音系统中,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是 A.使振动强度增大,振动幅度增大并保护内耳 B.使振动强度减小,振动幅度增大并保护内耳 C.使振动强度减小,振动幅度减小并保护内耳 D.使振动强度增大,振动幅度减小并保护内耳
A.远视眼 B.近视跟 C. 散光眼 D.斜视眼 E.正视眼 6.当注视物由远移近时,眼的调节反应为 A.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散大,两眼会聚 B.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散大,两眼会聚 C.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散大,两眼会聚 D.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缩小,两眼会聚 E.晶状体凸度减小,瞳孔缩小,视轴散开 7.眼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瞳孔的大小 B.晶状体的弹性 C.玻璃体的厚度 D.角膜的折光系数 E.房水的折光系数 8.视觉器官的感受器是 A.视神经 B.角膜 C.晶状体 D.玻璃体 E.感光细胞 9.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视蛋白合成障碍 B.维生素A过多 C.视紫红质过多 D.视紫红质不足 E.视黄醛过多 10.下列物质中能转变为视黄醛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1.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在形态上的区别主要在于 A.外段 B.内段 C.胞体 D.终足 E.连接部 12.与正常眼相比,近视眼的 A.近点变近,远点变远 B.近点变远,远点变近 C.近点和远点都变远 D.近点和远点都变近 E.近点变远,远点不变 13、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最高,其原因是 A.视锥细胞多,直径小,细胞间单线联系 B.视锥细胞多,直径大,细胞间单线联系 C.视锥细胞多,直径小,细胞间聚合式联系 D.视杆细胞多而集中,细胞间单线联系 E.视杆细胞多而集中,细胞间聚合式联系 14.引起色觉的“三原色”是指 A.红、黄、绿 B.红、白、黑 C.绿、黄、紫 D.红、绿、蓝 E.红、黑、黄 15.传音系统中,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是 A.使振动强度增大,振动幅度增大并保护内耳 B.使振动强度减小,振动幅度增大并保护内耳 C.使振动强度减小,振动幅度减小并保护内耳 D.使振动强度增大,振动幅度减小并保护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