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人生,是个说不尽的话题。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于理想和信念,与上一单 元既有延续,又有所提髙。这些课文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价值。 阅读这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 学习时,应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 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是学生参与社会语文大课堂的 次尝试。学会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 意识。 第6课理想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4、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 2、通过关键句,探究全诗脉络,理解诗歌蕴涵的晢理。 学习难点 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熄灭() 脊梁()寂寥 )扒窃() 玷污() 诅咒()洗濯( 缀连() 功勋() 船舶()荣誉( 倔强() 2、解释下列词语。 倔强: 诅咒: 寂寥: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第二单元 人生,是个说不尽的话题。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于理想和信念,与上一单 元既有延续,又有所提高。这些课文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价值。 阅读这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 学习时,应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 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是学生参与社会语文大课堂的一 次尝试。学会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 意识。 第 6 课 理想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4、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 2、通过关键句,探究全诗脉络,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 学习难点 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熄. 灭( ) 脊.梁( ) 寂 寥.( ) 扒. 窃 ( ) 玷. 污( ) 诅. 咒 ( ) 洗 濯. ( ) 缀. 连 ( ) 功 勋. ( ) 船 舶. ( ) 荣 誉. ( ) 倔. 强 ( ) 2、 解释下列词语。 倔强: 诅咒: 寂寥: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下面诗句的停顿或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B.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C.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D.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4、试模仿第一节诗,以“爱心”或“理解”为内容写一段话 5、写出你积累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6、熟读全诗,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按总分总完成结构图解 、分」2() 3() 三、总( 、课内探究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理想是“石”,是“火”,是“灯”,是“路”,是“罗盘”,是“船舶”? 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3)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如何理解诗人所说 理想更多的是带来了“被误解的寂寥”以及“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辛酸 2.联系实际,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课外作业 )课内精读 第8节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下面诗句的停顿或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B. 理想∕使不幸者 ...绝处逢生。 C.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D.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 4、试模仿第一节诗,以“爱心”或“理解”为内容写一段话。 5、写出你积累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6、熟读全诗,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按总分总完成结构图解。 一、总( ) 1( ) 二、分 2( ) 3( ) 三、总( ) 二、课内探究 1.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理想是“石”,是“火”,是“灯”,是“路”,是“罗盘”,是“船舶”? 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3)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如何理解诗人所说 理想更多的是带来了“被误解的寂寥”以及“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辛酸”? 2.联系实际,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课外作业 一)课内精读 第 8 节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第11节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l、这两节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这两节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3、“夸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是“可厌”的? 4、“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是“可笑”的? 5、“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结合你身边的生活,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大写的人” 的名字,并简说其事迹。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A.海浪B.海岸C.礁石D.坚强者 2、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A.风掠过B.水蚀过C.刀砍过D雕刻过 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 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的精神 四、学习心得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第 11 节 英雄失去理想, 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 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1、这两节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这两节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3、“夸耀当年的功勋”, 为什么说是“可厌”的? 4、“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为什么说是“可笑”的? 5、“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 结合你身边的生活,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大写的人” 的名字,并简说其事迹。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_________________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 A.海浪 B.海岸 C.礁石 D.坚强者 2、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A.风掠过 B.水蚀过 C.刀砍过 D.雕刻过 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 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的精神。 四、学习心得
家长签字: 第6课《理想》参考答案: 4、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5、(1)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一一蒙田 (2)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一一车尔尼雪夫斯基 6、结构图解 (一)总说:理想的意义(1) 1、历史意义(2、3) (二)分说:<2、人格意义(4、5、6、7) 3、人生意义(8、9、10、11) (三)总说: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1、(1)这几句诗告诉我们理想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2)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 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3)崇髙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 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 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末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 他们对为理想而奋斗者采取躲避、反对行为,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胸怀理想,为 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1、树立远大理想意义重大。 2、对比,突出强调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3、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夺名利,当然令人讨厌 4、凡是只会怨天尤人,诅咒眼前的环境,当然可笑 指崇高伟大,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终于 成了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伟大政治家。 )1.C2.C3.A4.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
家长签字: 第 6 课《理想》参考答案: 一、3、B 4、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5、(1)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蒙田 (2)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6、结构图解 (一)总说:理想的意义(1) 1、历史意义(2、3) (二)分说: 2、人格意义(4、5、6、7) 3、人生意义(8、9、10、11) (三)总说: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二、1、(1)这几句诗告诉我们理想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2)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 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3)崇高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 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 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末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 他们对为理想而奋斗者采取躲避、反对行为,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胸怀理想,为 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三、 一)1、树立远大理想意义重大。 2、对比,突出强调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3、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夺名利,当然令人讨厌。 4、凡是只会怨天尤人,诅咒眼前的环境,当然可笑。 5、指崇高伟大,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终于 成了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伟大政治家。 二)l.C 2.C 3.A 4.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
7.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 而微”等词语。 2.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认识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点 抓住关键句,探究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辩析、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课前预习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姊妹(ji岿)孵出(fu)苦熬(ao)装饰(shi) B.冉冉(ran)雏形(chu)柚子(you)烟囱( chong) C.污浊(zhuo)丰硕(shuo)点缀(zhui)剔透(t1) D.贪婪(lan)牙龈(yin)堕落(zhui)稀疏(su)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低回: ②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 具体而微: ③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 候小鸟孵出来! 玲珑剔透: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C.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就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小明指着远处身穿灰色制服的老人对小伙伴说:“那就是我的 ②最新消息,中美两国的领导就进一步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的问题进行了一次 ③国际互联网传递最新信息,它 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7.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 而微”等词语。 2. 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认识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点 抓住关键句,探究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辩析、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一、课前预习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姊.妹(jiě) 孵.出(fū) 苦熬(áo) 装饰(shì) B.冉冉.(rǎn) 雏.形(chú) 柚子(yòu) 烟囱(chōng) C.污浊.(zhuó) 丰硕(shuò) 点缀.(zhuì) 剔.透(tī) D.贪婪.(lán) 牙龈.(yín) 堕.落(zhuì) 稀疏(sū)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低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 鸟。 具体而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 候小鸟孵出来! 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C.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就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小明指着远处身穿灰色制服的老人对小伙伴说:“那就是我的________。” ②最新消息,中美两国的领导就进一步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的问题进行了一次________。 ③国际互联网传递最新信息,它_______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