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 细胞呼吸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与氧T化磷酸T化COMPLEX 电子传递链与氟T化磷酸T化COM促CEXI亚 电子传巍链与氧T化磷酸T化COMM俚CEX
线粒体 细胞呼吸--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COMPLEX Ⅰ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COMPLEX II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COMPLEX III
6.1.1线粒体的形态及动态特征 6.1.1.1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及数目 线粒体的发现 1890,Altaman首次发现,命名为bioblast: 1898,von Benda提出mitochondrion: ◆ 1900,Michaelis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 1948,Green,1949,Kennedy和Lehninger分别发 现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氧化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 形态结构 形态多种多样,粒状、杆状、哑铃形、线状、分叉状等。 一般直径0.5~1.0um,长1.5~3.0um,不均匀分布。 ◆ 具组织特异性。 在同一细胞中具多形性、易变性、运动性和适应性
6.1.1 线粒体的形态及动态特征 ◼ 线粒体的发现 ◆ 1890,Altaman首次发现,命名为bioblast; ◆ 1898,von Benda提出mitochondrion; ◆ 1900,Michaelis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 ◆ 1948,Green,1949,Kennedy和Lehninger分别发 现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氧化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 ◼ 形态结构 ◆ 形态多种多样,粒状、杆状、哑铃形、线状、分叉状等。 一般直径0.5~1.0um,长1.5~ 3.0um,不均匀分布。 ◆ 具组织特异性。 ◆ 在同一细胞中具多形性、易变性、运动性和适应性 6.1.1.1 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及数目
▣分布 多分布在细胞代谢旺盛的区域,可向这些区域迁移,微管是其导轨、马 达蛋白提供动力。 线粒体沿肌原纤 维规则排列。 P277 mitochondria 0 线粒体沿心肌原 纤维规则排列及 flagellar axoneme 围绕在精子尾巴 myofibril 上。 CARDIAC MUSCLE SPERM TAIL
◼ 分布 多分布在细胞代谢旺盛的区域,可向这些区域迁移,微管是其导轨、马 达蛋白提供动力。 线粒体沿肌原纤 维规则排列。 P277 线粒体沿心肌原 纤维规则排列及 围绕在精子尾巴 上
(A) (B) 10 um 线粒体与微管关系 线粒体是一个动态结构,再生 活的细胞中形态常发生变化
线粒体与微管关系 线粒体是一个动态结构,再生 活的细胞中形态常发生变化
数目 线粒体的数目呈现动态变化并接受调控:不同类型真核细胞数目相差大 而同类型中则相对稳定;衣藻和红藻等低等的真核细胞只含有一个 线粒体,而高等动物细胞内有数百到数千个。 6.1.1.2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 线粒体频繁的融合与分裂现象,是线粒体形态调控的基本方式,也是 线粒体数目调控的基础。实际上把细胞中所有的线粒体联系成一个不 连续的动态整体,可能是线粒体间共享遗传信息的重要途径。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偶联:洋葱表皮细胞线粒体在约1min内相继发生融合与分裂。可 变色荧光蛋白(Kaide)标记不同线粒体,融合后颜色发生变化
◼ 数目 线粒体的数目呈现动态变化并接受调控:不同类型真核细胞数目相差大 而同类型中则相对稳定;衣藻和红藻等低等的真核细胞只含有一个 线粒体,而高等动物细胞内有数百到数千个。 6.1.1.2 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 线粒体频繁的融合与分裂现象,是线粒体形态调控的基本方式,也是 线粒体数目调控的基础。实际上把细胞中所有的线粒体联系成一个不 连续的动态整体,可能是线粒体间共享遗传信息的重要途径。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偶联:洋葱表皮细胞线粒体在约1min内相继发生融合与分裂。可 变色荧光蛋白(Kaide)标记不同线粒体,融合后颜色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