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活化PKA E.活化PKC 102.cAMP的作用是 103.P3的作用是 104.DG的作用是 A.Na通道开放,产生净Na内向电流 B.Na通道开放,产生净Na外向电流 C.Na通道开放,不产生净Na电流 D.K通道开放,不产生净K电流 E.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105.膜电位突然由静息电位改变为0mV时 *106.膜电位等于K平衡电位时 *107.膜电位持续保持在Na平衡电位时 A.筒箭毒B.肉毒杆菌毒素C.河豚毒素 D.阿托品 E.四乙铵 108.选择性阻断神经-肌接头前膜释放ACh的是 109.与ACh竞争接头后膜上通道蛋白结合位点的是 110.特异性阻断电压门控Na通道的是 A.肌凝(球)蛋白 B.肌纤(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钙调蛋白 E.肌凝蛋白轻链激酶 111.启动骨骼肌收缩过程的调节蛋白是 112.直接作用于粗肌丝使平滑肌横桥激活的调节蛋白是 113.与平滑肌收缩无关的调节蛋白是 (三)C型题 A.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 B.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14.Na的跨膜移动是 115.原发性主动转运中Na的跨膜移动是 116.继发性主动转运中Na的跨膜移动是 117.葡萄糖分子的跨膜移动是 A.内向电流 B.外向电流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118.记录全细胞电流时,将细胞内的电位突然由静息水平去极化至0mV的直流电刺激可以 引起 119.浸浴液中加入河豚毒素后,将神经纤维的膜电位突然由静息电位水平上升并固定于 23
23 D. 活化 PKA E. 活化 PKC 102. cAMP 的作用是 103. IP3 的作用是 104. DG 的作用是 A. Na+ 通道开放,产生净 Na+ 内向电流 B. Na+ 通道开放,产生净 Na+ 外向电流 C. Na+ 通道开放,不产生净 Na+ 电流 D. K+ 通道开放,不产生净 K+ 电流 E. 膜两侧 K+ 浓度梯度为零 *105. 膜电位突然由静息电位改变为 0 mV 时 *106. 膜电位等于 K+ 平衡电位时 *107. 膜电位持续保持在 Na+ 平衡电位时 A. 筒箭毒 B. 肉毒杆菌毒素 C. 河豚毒素 D. 阿托品 E. 四乙铵 108. 选择性阻断神经-肌接头前膜释放 ACh 的是 109. 与 ACh 竞争接头后膜上通道蛋白结合位点的是 110. 特异性阻断电压门控 Na+ 通道的是 A. 肌凝(球)蛋白 B. 肌纤(动)蛋白 C. 肌钙蛋白 D. 钙调蛋白 E. 肌凝蛋白轻链激酶 111. 启动骨骼肌收缩过程的调节蛋白是 112. 直接作用于粗肌丝使平滑肌横桥激活的调节蛋白是 113. 与平滑肌收缩无关..的调节蛋白是 (三) C 型题 A. 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 B. 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14. Na+ 的跨膜移动是 115. 原发性主动转运中 Na+ 的跨膜移动是 116. 继发性主动转运中 Na+ 的跨膜移动是 117. 葡萄糖分子的跨膜移动是 A. 内向电流 B. 外向电流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18. 记录全细胞电流时,将细胞内的电位突然由静息水平去极化至 0 mV 的直流电刺激可以 引起 119. 浸浴液中加入河豚毒素后,将神经纤维的膜电位突然由静息电位水平上升并固定于
0mV的刺激可以引起 120.浸浴液中加入四乙铵后,将神经纤维的膜电位突然钳制到0V的刺激可以引起 A.阈刺激B.阈下刺激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21.使Na内流和膜去极化之间出现正反馈的刺激是 122.使神经纤维产生局部兴奋的刺激是 123.使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达到最大的刺激是 A.少量Na内流形成的去极化 B.外来电刺激本身造成的去极化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24.电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是 125.终板电位是 A.空间总和 B.时间总和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26.用较大的单个电刺激作用于脊髓背根,在前根上引出动作电位,这是 127.多个局部兴奋在一处可兴奋膜上可实现的是 A.安静时膜两侧的Na浓度差 B.安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28.决定动作电位升支去极化速度的因素有 129.影响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因素有 A.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B.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30.乙酰胆碱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有 131.去甲肾上腺素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有 13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有 A.电压门控通道B.化学门控通道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33.神经-肌接头的接头前膜上介导Ca2+内流的蛋白质是 134.终板膜上的五聚体蛋白质是 135.将骨骼肌细胞胞浆中Ca2+转移至肌浆网内的蛋白质是 (四)X型题 136.经通道易化扩散完成的生理过程有 A.静息电位的产生 B.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形成 C.动作电位复极相的形成 D.局部反应的产生 24
24 0mV 的刺激可以引起 120. 浸浴液中加入四乙铵后,将神经纤维的膜电位突然钳制到 0 mV 的刺激可以引起 A. 阈刺激 B. 阈下刺激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21. 使 Na+ 内流和膜去极化之间出现正反馈的刺激是 122. 使神经纤维产生局部兴奋的刺激是 123. 使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达到最大的刺激是 A. 少量 Na+ 内流形成的去极化 B. 外来电刺激本身造成的去极化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24. 电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是 125. 终板电位是 A. 空间总和 B. 时间总和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26. 用较大的单个电刺激作用于脊髓背根,在前根上引出动作电位,这是 127. 多个局部兴奋在一处可兴奋膜上可实现的是 A. 安静时膜两侧的 Na+ 浓度差 B. 安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28. 决定动作电位升支去极化速度的因素有 129. 影响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因素有 A. 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B.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30. 乙酰胆碱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有 131. 去甲肾上腺素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有 13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有 A. 电压门控通道 B. 化学门控通道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33. 神经-肌接头的接头前膜上介导 Ca2+内流的蛋白质是 134. 终板膜上的五聚体蛋白质是 135. 将骨骼肌细胞胞浆中 Ca2+转移至肌浆网内的蛋白质是 (四) X 型题 136. 经通道易化扩散完成的生理过程有 A. 静息电位的产生 B. 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形成 C. 动作电位复极相的形成 D. 局部反应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