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一-利 率市场化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 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 管理的市场化。 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利率不由上级 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 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 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 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 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 (二)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利 率市场化 •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 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 管理的市场化。 • 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利率不由上级 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 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 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 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 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沿革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 A/1996年6月1日,中央银行取消了同业拆 借利率的上限,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 求情况自行商定。这被认为是我国利率市场 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B/1997年6月16日起,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 在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网络上正式开展,交易 价格由市场决定
• #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沿革 •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 • A/ 1996年6月1日,中央银行取消了同业拆 借利率的上限,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 求情况自行商定。这被认为是我国利率市场 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 B/ 1997年6月16日起,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 在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网络上正式开展,交易 价格由市场决定
c/1998年起,中央银行取消了传统的贷款规 模管理,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风险 管理,实行了“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 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同 时中央银行不再将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 中间目标,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D/1998年3月中央银行改革了存款准备金制 度,将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合而为一, 同时将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
• C/ 1998年起,中央银行取消了传统的贷款规 模管理,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风险 管理,实行了“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 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同 时中央银行不再将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 中间目标,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 D/ 1998年3月中央银行改革了存款准备金制 度,将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合而为一, 同时将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 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在此之前,根据规定,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 率只能分别在同档次贷款利率和贴现利率基 础上最大下浮幅度不超过10%,由于九十年 代初治理通货膨胀期间再贷款利率水平与商 业银行同期限贷款利率水平是持平的,结果 实践中出现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持平甚至 倒挂的现象
• E/ •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 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 在此之前,根据规定,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 率只能分别在同档次贷款利率和贴现利率基 础上最大下浮幅度不超过10%,由于九十年 代初治理通货膨胀期间再贷款利率水平与商 业银行同期限贷款利率水平是持平的,结果 实践中出现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持平甚至 倒挂的现象
由于商业银行没有合理的利差收益,因而限 制了商业银行发展贴现业务的积极性,限制 了票据市场的发展。 1998年3月改变这一规定,实行再贴现利率 由央行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独立确定,至此, 再贴现利率第一次成为央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工具;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由商业银行在再贴 现利率基础上自行加点生成,实际上放开了 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为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获 取合理利差确定了制度基础
• 由于商业银行没有合理的利差收益,因而限 制了商业银行发展贴现业务的积极性,限制 了票据市场的发展。 • 1998年3月改变这一规定,实行再贴现利率 由央行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独立确定,至此, 再贴现利率第一次成为央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工具;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由商业银行在再贴 现利率基础上自行加点生成,实际上放开了 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为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获 取合理利差确定了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