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设计:一般适用于动物遗传分析,唯性个体一次只能与一个雄性个体交配产生若干 后代,但一个雄性个体却可以与若干性个体交配。 k) NCI设计 一般适用于植物遗传分析,许多植物个体上有许多花器,可同时在一个植 株上产生不同组合的后代。 )双列杂交设计:采用p个亲本相互交配,可以产生p个自交亲本P=P×Pi、p(p一I) 2个正交F1(F1(ix)=PxP)和p(p-1)2个反交F1(F1(x)=PxP),每个自 交亲本和杂交组合有若干个个体 m)遗传率:是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指标。 n 广义遗传率:是指杂交后代中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值: )狭义遗传率:是指杂交后代中的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值。 p)普通狭义遗传*:为累加性遗传主效应的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互作狭义遗传率:为恩加性的基因效应与环境效应互作的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多基因假说: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且各基因的效应相等,各等位基因的表现 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s)近亲繁殖: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即两个基因型或相近的个体 之间的交配。 同型交配: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 异型交配:指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子之间的交配 血缘系数: 是个体间 亲缘程度的度量。具有 个或一个以上共同祖先的个体称为亲属 最基本而又最为重要的亲属关系是亲子关系,即亲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血缘系数愈 大,亲缘关系愈近:血缘系数为0,则可认为个体(X、Y)间在近期时代内没有共同祖先。 W)通径系数:度量各原因变量对结果变量的直接影响的系数。 x)通经链: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通经所组成的完整的通道。 累加作用:每个有效基因的作用,按一定数值与尽余值(无效基因的基本值)相加或者 相减 z)倍加作用:每个有效基因的作用按一定数值与尽余值相乘或相除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bb)共祖系数:个体的近交系数等于双亲的共祖系数。 )杂种优势: 指两 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 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d超亲遗传: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后在某一性状上超过其亲本的现象。其原因 是控制某性状(如熟期)的一些基因分散位于两个不同的亲本中,杂交后的F1中集中了双 亲的显性基因,从而表现出比双亲更早或更迟的超亲遗传。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筛选适合育 种目标的代食单株和新种质 cc) 自花授粉 如水 小麦、大豆、烟草等,天然杂交率低(1一4%) 田异花授粉作物:如棉花、高粱等,其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一20%)。 g)常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黑麦、白菜型油菜等,天然杂交率高(心20一50%),自然状 态下是自由传粉。 h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即QTL,指控制数量性状表现的数量基因在连锁群中的位置。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数量基因对环境比较敏感,其表达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反应和对遗传主效应的离差 》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特定的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112.基因突变: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 关系
j) NCI 设计:一般适用于动物遗传分析,雌性个体一次只能与一个雄性个体交配产生若干 后代,但一个雄性个体却可以与若干雌性个体交配。 k) NCII 设计:一般适用于植物遗传分析,许多植物个体上有许多花器,可同时在一个植 株上产生不同组合的后代。 l) 双列杂交设计:采用 p 个亲本相互交配,可以产生 p 个自交亲本 Pi=Pi×Pi、p(p-1) /2 个正交 F1(F1(i×j)=Pi×Pj)和 p(p-1)/2 个反交 F1(F1(j×I)=Pj×Pi),每个自 交亲本和杂交组合有若干个个体。 m) 遗传率:是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指标。 n) 广义遗传率:是指杂交后代中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值; o) 狭义遗传率:是指杂交后代中的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值。 p) 普通狭义遗传率:为累加性遗传主效应的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q) 互作狭义遗传率:为累加性的基因效应与环境效应互作的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r) 多基因假说: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且各基因的效应相等,各等位基因的表现 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s) 近亲繁殖: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即两个基因型或相近的个体 之间的交配。 t) 同型交配: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 u) 异型交配:指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子之间的交配。 v) 血缘系数:是个体间亲缘程度的度量。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共同祖先的个体称为亲属, 最基本而又最为重要的亲属关系是亲子关系,即亲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血缘系数愈 大,亲缘关系愈近;血缘系数为 0,则可认为个体(X、Y)间在近期时代内没有共同祖先。 w) 通径系数:度量各原因变量对结果变量的直接影响的系数。 x) 通经链: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通经所组成的完整的通道。 y) 累加作用:每个有效基因的作用,按一定数值与尽余值(无效基因的基本值)相加或者 相减。 z) 倍加作用:每个有效基因的作用按一定数值与尽余值相乘或相除。 aa)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bb) 共祖系数:个体的近交系数等于双亲的共祖系数。 cc)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 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 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dd) 超亲遗传: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后在某一性状上超过其亲本的现象。其原因 是控制某性状(如熟期)的一些基因分散位于两个不同的亲本中,杂交后的 F1 中集中了双 亲的显性基因,从而表现出比双亲更早或更迟的超亲遗传。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筛选适合育 种目标的优良单株和新种质。 ee) 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天然杂交率低(1-4%)。 ff) 异花授粉作物:如棉花、高粱等,其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 gg) 常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黑麦、白菜型油菜等,天然杂交率高(>20-50%),自然状 态下是自由传粉。 hh)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即 QTL,指控制数量性状表现的数量基因在连锁群中的位置。 ii)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数量基因对环境比较敏感,其表达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反应和对遗传主效应的离差。 jj) 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特定的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112. 基因突变: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 关系
113.重演性: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114.突变:是一种遗传状态,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的DNA结构永久性改变,所有的突变都 是DNA结构中碱基所发生的政变 15.正突变:任何离开野生型等位基因的变化称为正向突变 116.反突变(回复突变):与正向突变的概念相对应的是回复到野生型的变化。 117.单点突变:只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 118多占突变: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 19.同义突变:指没有改变产物氨基酸 序列的密码子变化 密码子的简并性相关 120错义突变:指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 121.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因遗传基础近似,常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122.突变体: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出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 123.突变率:突变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数。 124.形态突变:突变主要影响生物体的外在可见的形态结构,如形状、大小、色泽等的改变 故又称可见突变 125.生化突变:突变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一个特定的生化功能改变或丧失 126失去功能的突变:突变事件删除或改变了基因的关键性的功能区,干扰了野生型对某种 表型的活性功能,其结果是产生了一种丧失功能的突变。 127获得功能的突变:突变事件引起的遗传随机变化有可能使之获得某种新的功能突变 128.致死突变:影响生物体的生活力,导致个体死亡的一类突变。 129.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对应位点上的一对基因 130.复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多个等位基因的总称。 131.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其遗传基础比较近似而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的现 132.突变的稀有性: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突变率往往是很低的。据估计,高等生物中的自发 突变率一般为1×10-5-1×10-10,细菌的自发突变率一般为1×10-4-4×10-10。 133.突变的可逆性:突变是可逆的,野生型基因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而突变型基因也可以 通过突变成为原来的野生型状态。 134.突变的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即它可以突变为一个以上的等位 其因 135.自发突变:是在自然状况下产生的突变 136.诱发突变:是生命体暴露在诱变剂中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 137.定点突变:利用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在离体条件下制造任何部位的位点异性突变的技 术通常称为定点突变或称定点诱变。 138转换:一个票吟被另一个喂吟替换,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密啶替换 139】 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吟所替换,或反之 140.组成型突变型:酶的产生从必须诱导变为不需诱导的突变型 141条件致死突变:指在某些条件下成活,而在另一些条件下致死的突变。 142.平衡致死品系:致死基因不能以纯合状态保存,因为纯合个体是致死的,所以只有以杂 合状态保存。这种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永久杂种,也叫做平衡 致死品系 143.顺反效应:同一基因内部的不同突变遗传效果不同,顺式排列(ala2+)产生野生型 反式排列(l+/+a2)产生突变型。这种顺式与反式排列产生不同遗传效应的现象。 144.自交不亲和性:指自花授粉不结实,而株间授粉可以结实的现象
113. 重演性: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114. 突变:是一种遗传状态,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的 DNA 结构永久性改变,所有的突变都 是 DNA 结构中碱基所发生的改变。 115. 正突变:任何离开野生型等位基因的变化称为正向突变。 116. 反突变(回复突变):与正向突变的概念相对应的是回复到野生型的变化。 117. 单点突变:只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 118. 多点突变: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 119. 同义突变:指没有改变产物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变化,与密码子的简并性相关。 120. 错义突变:指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121. 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因遗传基础近似,常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122. 突变体: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出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 123. 突变率:突变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数。 124. 形态突变:突变主要影响生物体的外在可见的形态结构,如形状、大小、色泽等的改变, 故又称可见突变。 125. 生化突变:突变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一个特定的生化功能改变或丧失。 126. 失去功能的突变:突变事件删除或改变了基因的关键性的功能区,干扰了野生型对某种 表型的活性功能,其结果是产生了一种丧失功能的突变。 127. 获得功能的突变:突变事件引起的遗传随机变化有可能使之获得某种新的功能突变。 128. 致死突变:影响生物体的生活力,导致个体死亡的一类突变。 129.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对应位点上的一对基因。 130. 复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多个等位基因的总称。 131. 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其遗传基础比较近似而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的现 象。 132. 突变的稀有性: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突变率往往是很低的。据估计,高等生物中的自发 突变率一般为 1×10-5-1×10-10,细菌的自发突变率一般为 1×10-4-4×10-10。 133. 突变的可逆性:突变是可逆的,野生型基因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而突变型基因也可以 通过突变成为原来的野生型状态。 134. 突变的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即它可以突变为一个以上的等位 基因。 135. 自发突变:是在自然状况下产生的突变。 136. 诱发突变:是生命体暴露在诱变剂中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 137. 定点突变:利用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在离体条件下制造任何部位的位点异性突变的技 术通常称为定点突变或称定点诱变。 138. 转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替换。 139. 颠换: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替换,或反之。 140. 组成型突变型:酶的产生从必须诱导变为不需诱导的突变型。 141. 条件致死突变:指在某些条件下成活,而在另一些条件下致死的突变。 142. 平衡致死品系:致死基因不能以纯合状态保存,因为纯合个体是致死的,所以只有以杂 合状态保存。这种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永久杂种,也叫做平衡 致死品系。 143. 顺反效应:同一基因内部的不同突变遗传效果不同,顺式排列(a1a2/++)产生野生型。 反式排列(a1+/+a2)产生突变型。这种顺式与反式排列产生不同遗传效应的现象。 144. 自交不亲和性:指自花授粉不结实,而株间授粉可以结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