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战国时代 第一节七雄的产生与战国变法运动 第二节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七国的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第四节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战国时代文化的繁荣
第六章 战国时代 • 第一节 七雄的产生与战国变法运动 • 第二节 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的初步形成 • 第三节 七国的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 第四节 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五节 战国时代文化的繁荣
战国形势图 匈奴 燕 ●薊 氏 趙 a齊 魏 秦 周 大宋 楚 閩
战国形势图
第一节七雄的产生与战国变法运动 1、三家分晋与战国七雄的产生 2、魏国李悝的变法 3、楚国吴起的变法 4、秦国商鞅的变法
第一节 七雄的产生与战国变法运动 • 1、三家分晋与战国七雄的产生 • 2、魏国李悝的变法 • 3、楚国吴起的变法 • 4、秦国商鞅的变法
1、三家分晋与战国七雄的产生 ·春秋后期,晋国的权力逐渐落到韩氏、赵氏、魏氏、范氏 知氏、中行氏六个卿大夫家族手中,韩、赵、魏三家先是灭 掉了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3年,三家又联合起来灭知伯 而有其地,事实上瓜分了晋国。公元前408年,周天子承认 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以后,战国七雄的局面正式出现。 (附图)春狄战国的分野问题1春秋战国的分野问题2
1、三家分晋与战国七雄的产生 • 春秋后期,晋国的权力逐渐落到韩氏、赵氏、魏氏、范氏、 知氏、中行氏六个卿大夫家族手中,韩、赵、魏三家先是灭 掉了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3年,三家又联合起来灭知伯 而有其地,事实上瓜分了晋国。公元前408年,周天子承认 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以后,战国七雄的局面正式出现。 • (附图) 春秋战国的分野问题1 春秋战国的分野问题2
春秋战国的分野问题 ·关于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的分野,国内史学界一般采用郭沫 若先生的观点,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44年)为春秋时代的 下限,公元前475(周元王元年)年为战国时代的上限。郭老 的这个观点是以《史记·六国年表》为依据的,《六国年表》 即是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写起的。但郭老此说并非 亳无瑕疵,因为如果将公元前476年定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年代 则春秋五霸当中就失去了越王勾践,五霸将变得残缺不全; 而如果将公元前475年就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端,那么战国七雄 中就没有了韩、赵、魏,因为当时三家尚未分晋。而《史 记六国年表》之所以以周元王元年为开端,其目的只是为了 与孔子所作的《春秋》相衔接,并无特别的意义,因此以公 元前475年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端会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事实 上反映春秋时代史事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都 是以三家分晋为终点,而反映战国时期史事的重要典籍《战 国策》又是以三家分晋为起点,司马光以战国时代历史为起 点的《资治通鉴》一书也是从三家分晋写起,这都说明三家 分晋这一史事带有分界线的意义
春秋战国的分野问题 • 关于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的分野,国内史学界一般采用郭沫 若先生的观点,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44年)为春秋时代的 下限,公元前475(周元王元年)年为战国时代的上限。郭老 的这个观点是以《史记·六国年表》为依据的,《六国年表》 即是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写起的。但郭老此说并非 毫无瑕疵,因为如果将公元前476年定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年代, 则春秋五霸当中就失去了越王勾践,五霸将变得残缺不全; 而如果将公元前475年就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端,那么战国七雄 中就没有了韩、赵、魏,因为当时三家尚未分晋。而《史 记·六国年表》之所以以周元王元年为开端,其目的只是为了 与孔子所作的《春秋》相衔接,并无特别的意义,因此以公 元前475年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端会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事实 上反映春秋时代史事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都 是以三家分晋为终点,而反映战国时期史事的重要典籍《战 国策》又是以三家分晋为起点,司马光以战国时代历史为起 点的《资治通鉴》一书也是从三家分晋写起,这都说明三家 分晋这一史事带有分界线的意义